副刊

生态国家
黑山共和国

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亚得里亚海的东岸上,有个很小的国家,小国山多而且岩石偏黑,鲜明对比着深邃的峡谷河流,故名为黑山共和国(Montenegro)。



Monte意为山,Negro 为黑色。她是前南斯拉夫最小的国家,2006年宣布独立,人口62万,其中黑山人占48巴仙,其他是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人,在1991年宣布为生态国家。

科托尔古城外面对辽阔的大海,大海外是风云变化的世界。

科托尔古城
交织神话与传说

路过黑山共和国的诗人无不为她的美丽而动容,其中英国诗人拜伦说过“宇宙诞生之初,陆地与海洋最美的邂逅,必定是在黑山海岸”。 这里不仅山色独样,还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

在1万3812平方公里的国土范围,黑山国拥有293公里绵长的海岸线,无数岛屿似珍珠般散落其间;70个高峰峥嵘在绵延2000米高的山脉。世纪以来,清新的山岚在黑山绿水中呼啸,河流闯过1300米深的塔拉峡谷(Tara River Canyon),留下谧静的冰川湖泊和清澈的湖水。

大自然赋予的山色和海韵,交织着神话与民间传说。



科托尔古城(Kotor)座落在黑山国西北部的科托尔湾(Bay of Kotor),是东欧最南端的一个峡湾。古城建在峡湾东岸一个三角形的空间,有坚固的城墙和高山围绕,与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同样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两座老城相距2个小时路程。

城外面对辽阔的大海,大海外是风云变化的世界,城内住着1300人口,在等闲岁月里任光阴流转,守候的依然是那个世纪的风情。

错觉置身威尼斯

科托尔在公元前4世纪建城,曾是伊利亚人的聚居地,希腊人过去了,罗马过去了,拜占庭和统御这里400年的威尼斯也相继过去了。留下错觉置身威尼斯的我,还有一波又一波的陌生过客,在古城里擦身而过,在历史的进程里,寻找片段寻常往事。

小山城有护城河和城门保护, 中世纪街景熙攘着现代游客,大部分是随邮轮而来的短暂停留,古城不大,两个小时的游览绰绰有余。旅游业是黑山王国的经济命脉,国家规定所有导游都必须是当地人。很快的我们就在古城横竖的街道里留下匆匆脚印。

圣特里普纳天主教堂是科托尔最重要的教堂,尽管他们大部分信奉东正教。

生活功用小广场

城中心有个建于1166年的罗马天主教堂,那就是圣特里普纳天主教堂 (St Tryphon’s Cathedral) ,这座教堂比巴黎圣母院还早179年完成,是科托尔人最重要的教堂,尽管他们大部分人信奉东正教。

圣特里普纳是科托尔的守护神,他因为信奉天主教,在18岁那年被折磨至死,骨头就留在这里。曾经有人意图把他的骨头运回家乡,却总被暴风雨阻止。16世纪教堂经历一次地震,倒塌后的修复改变了原来风格,变成文艺复兴巴洛克的外观,导致后来教堂两边的高塔水平不一致。

圣卢克教堂内设有天主教与东正教两个圣坛,供两教派信徒祈祷。

保留原貌

由于没受太多战争的破坏,城内保留的原貌还是景象万千的。除了圣特里普纳天主教堂,还有坐落在格雷卡广场(Greca Plaza)的圣卢克教堂(St. Luke),教堂内设有天主教与东正教两个圣坛,两教派的信徒世纪来在此相安无事的各自祈祷。

城内还有多个小广场,有面粉广场、木工广场、正义广场、教堂广场等等。面粉厂和面粉商店云集一处就是面粉广场,买面粉就到那里便是了。如此类推,木工牛奶教堂广场也就明白其生活上的功用了,而正义广场就是法庭和律师楼的办公地。

从前富豪的宫殿门前有着自己的徽章与雕刻。

世界最窄巷弄

整座古城简直就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博物馆,丰富内容就在穿街走巷里。有钱人的家以前称为宫殿,在1940年被共产政府没收后转成博物馆。其中一间像其他富豪一样,门前有着自己的徽章与雕刻,属于一位经过奋斗由贫转富的富豪。他后来虽然富有了,却因贫穷出身而仍然让那些富豪瞧不起。

如今所有富豪的宫殿包括他的都变成博物馆,唯独他家的故事继续在人间耳语,不知他泉下有知,是否还有当年被嘲笑的懊恼,或许他早已悟透了人性的所谓尊与卑?有钱人家的陈旧阳台,早就失宠于主人,却优雅的晒着地中海阳光,自成一道风景。

而世界上最窄的巷弄就在科托尔城内,狭窄得不容两人相互通过,这条巷子叫作“Let me pass”。临别回眸,眼光不舍在残留半山的古城墙,她宛如长城的一段,从山脚下蜿蜒至小山丘上。据说狭长步道从9世纪不断修建至18世纪,长达4.5公里,有1426石级, 我为没有攀爬上去探其究竟而在黑山国留下遗憾。

离岸不远处就有风景如画的人工小岛,叫做Lady of the Rocks。

佩拉斯特小镇

佩拉斯特(Perast)是个充满文化、历史和艺术遗产宝库的小镇,依偎在圣伊莱亚斯(St. Elias)山脚下。朴素简洁的石头房子沿海湾而建,不大宽阔的街面临着海,不知海水有多深,和陆地之间仅隔海堤。海堤旁伸展露天咖啡座,游艇和小船随意系在岸边,算不上是个浪漫或讲究的地方。站在街边,可以看到城镇的轮廓,细长的钟楼、教堂、纪念碑和博物馆。

离岸不远处就有风景如画的人工小岛,叫做Lady of the Rocks 。相传从前有二位渔夫沉船在此,在海底岩石上发现了圣母像,于是他们相信这里是圣地,建造一座教堂是他们的使命。15世纪以后居民在沉船处不断把石头抛在原来的岩石上,积累到后来成为一片可以建造教堂的土地,占地3030平方米。

已经565年了,每年7月22日,当地居民必坚持到岛上抛石头以继续巩固其地基。想必以前这里风口浪急,渔民在出海或远航前都会到这里祷告,祈求圣母在大风暴时守护他们的平安。

25年时光随针线穿梭,Jacinta的发丝由铜转灰,如果从图画下端开始往上看,可以注意到发丝颜色的转变。

荡人心肠

不大的教堂以细石建立,俨然像个艺术画廊。68幅巴洛克风格的油画华丽了墙壁角落间,天花板上的宗教图画更是色彩浓郁,其中10米长的《圣母玛利亚的泪水·The Tear of the Vigin Mary》画为经典。阳光从两个椭圆形窗口照射进来,捎来些许温暖气息。

居民为感恩圣母的守护,从银匠处买了银板,刻上自己的船型船号和日期供奉给圣母以祈平安。有时候这种祈祷以画替代,其中一幅绣图最是感人,绣自一位妇女Jacinta的手中线。她的丈夫在那一天出海后就没有再回来。

500年前威尼斯的标志。
科托尔城内住着1300人口,在等闲岁月里任光阴流转,守候的依然是那个世纪的风情。

25年等待岁月中,她没有放弃信念,反把自己的爱与思念,以金线和银线绣制一幅和圣坛上一样的圣母图。慢慢的她把自己的发丝交织在原来的金银线,25年时光随针线穿梭,她的发丝由铜转灰,如果从图画下端开始往上看,可以注意到发丝颜色的转变。

这幅画称为Lady of Skrpjela,是教堂里其中一件奇宝,没有人知道后来她的丈夫是否归来,但从前一段魂牵梦萦的守候,却在绣画里千百回的荡人心肠。

教堂内的圣坛。
不大的教堂以细石建立,俨然像个艺术画廊。

反应

 

旅游

欧洲的“万里长城” 兵家必争之地

勇闯巴尔干半岛之黑山共和国(系列三)  文/图|袁静宜

英国19世纪的浪漫诗人拜伦曾这样形容黑山共和国:“当大自然的珍珠播下时,大部份散布在这片土地上,黑山的海岸线是陆地与海洋最美的相逢”。

这个被诗人如此赞叹的小国,面积不及马来西亚彭亨州的一半,仅有不到70万人口,是前南斯拉夫联盟国中,唯一透过公投和平独立,也是最后一个脱离联邦的国家, 于2006年独立,成为欧洲最年轻的国家。

出发之前花了不少时间背下这呦口的国名“Montenegro”,它也是世界上少数不以音译,以意译的国名。

最美丽海湾之一

“Montenegro”源自早期的威尼斯方言,“Monte”意为山,“Negro”意为黑色,所以其中文国称即为“黑山共和国”(简称黑山)。顾名思义,这是个多山的国家,而且山岩的颜色偏黑,所以粗犷黝黑的山色,绵絮洁白的沙滩和丝绸般柔和的蓝海相遇,构成了一幅绚丽迷幻的海岸线,无愧于诗人赞颂:“是陆地与海洋最美的邂逅”,而且独享亚得里亚海唯一的峡湾——科托尔湾(Kotor Bay),被誉为世界最美丽的25座海湾之一。

科托尔湾深处,伫立着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科托尔古城(Kotor)。

如同杜布罗夫尼克古城(Dubrovnik)为克罗地亚的精髓之景,科托尔古城正是黑山旅游的头号招牌,也是我在黑山唯一的行脚景点。

从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出发,至科托尔只有90公里路,但别小看这不长不短的路程,是要绕过整个峡湾才能抵达深处的科托尔,黑山境内有近50公里的峡湾公路,全是曲折的盘山公路,著名的“25道发夹湾”公路蜿蜓于海平面到海拨1000多公尺,让驾驶者和乘客都肾上激素攀升。

所以抵达科托尔峡湾最狭窄的地方时,选择整辆巴士上了渡轮到对岸去,15分钟到岸,为最佳捷径。

三角形小城

甫抵达科托尔古城,一艘若大的邮轮正昂首挺胸地停泊在港口,与古城正门只隔着一条马路,第一次看到邮轮码头距离目的地如此之近,顿时海港、游轮、海滨大道、古城和山坡上的城墙,猝不及防就映入眼眸。

科托尔是个三角形的小城,被城墙和三道城门围绕着,背靠一座大山,黑黢黢城墙和身后的高山融为一体,从9世纪开始,直到18世纪才形成现在规模,为全欧保存最完美的“万里长城”。

我由主要入口“海港门”(The Sea Gate)进城,这道城门是当时防御海上来客最后屏障,所有船客都要在此接受检查。

进城之前,请抬头看一眼门楣上刻着的一排数字“21-XI-1944”,是纪念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将军于1944年11月21日从纳粹德军的手上夺回科托尔,数字上方的长条石上,刻了铁托将军一句名言:“别人的我们不要,我们的别人也拿不走!”

耻辱之柱惩处犯人

科托尔格局是典型中世纪城镇特点:由若干广场构成,广场周围环绕着教堂,学校或民居,广场之间由街或巷串连,居民们可行脚穿街过巷,广场即是休闲场所又是贸易市集。

广场上的钟塔是城里地标性建筑,一般钟楼是四面,这座粗壮敦实的钟楼只有两面,钟塔前竖立一根不起眼的黑色三角形立柱,名为“耻辱之柱”(The Pillar of Shame),是中世纪时用来惩处犯人的,罪犯被锁在立柱旁,颈部悬挂木牌示众,与中国历史里将罪人游街示众的效应相似。

全城有14座教堂和修道院,东正教与天主教堂,各据一方;最吸引我的,是那古旧如岩洞的圣卢卡教堂,在另一侧崭新又气派的圣尼古拉教堂气场下,它显得古意盎然,据说在数次地震中都屹立不倒, 这两座教堂同样拥有窄小的窗户, 与洋葱头圆顶设计, 皆为典型东正教建筑设计。

摧毁再重建

古城内最古老壮丽的教堂,是圣特里芬大教堂,自8世纪初建以来,历经千年沧桑,于摧毁再重建过程中,造成两座侧塔的建筑风格不一,而塔身上也各标着一个数字,表明了它诞生,重建的岁月。

城内有以贵族府邸改建的海事博物馆,及让“猫奴”们趋之若鹜的“喵星人博物馆”,猫是与这座古城共同存在的特色,城里处处都是以卖盟为生的流浪猫。

黑山十诫佛系人生

进城之前,游客几乎都手持一古城地图,这小城布局看似复杂,但其实绕来绕去又回到同样的地方,所以把手中的地图丢掉吧!让自己迷失在弯曲的巷弄里,漫无目的的闭逛,在穿过一条窄巷后,你永远不知在下一个转弯处等着你的是什么!

小巷天空时而狭长,时而在转弯处豁然开朗,随着石板路狭巷绕行,不经意又绕回刚刚探访过的教堂,太阳暖洋洋的洒下,随处可见在街角窜动的猫,慵懒晒着太阳,有时蹭蹭在你脚边喵上几声,在这个被封印在中古时空的小城里,最适合放空发呆。

仰望蓝天悠游

我双手托着后脑勺,半躺在被磨得光亮的石板地上,仰望蓝天,朵朵白云也慢悠悠地散步,不禁在想:“黑山与希腊何其相似,这一黑一白国度,空气中都迷漫着……麻醉剂!“黑山人也以“乐天知足”著称,过着“佛系人生”,当地一村庄每年都会举行“躺平大赛”,参赛者在户外草地上排排躺,一躺就是几天;景区还有售卖一明信片,印着黑山人自嘲的“黑山十诫”:

第一诫:人生来疲惫,活着是为了休息;
第二诫:白天休息,晚上才能睡觉;
第三诫:如果你有工作的冲动,坐下来,等一等,它会过去的!……但其实黑山人幽默风趣,民风淳朴,且家族观念极重。

正在发呆当中,耳边突然响起一把声音:“去走城墙步道吧,呆在这里,古城对你来说只是二维的,唯有登高,这古城对你来说,才是立体的。”

高处看壮丽山河

人生还是要发奋向上,伸手摸了摸猫的头,我毅然蹦起身来往一个拱廊处奔去,爬那全长4.5公里的“万里长城”,超过1355阶梯,惭愧的是我只到半山教堂,如再往上至海拨260米高处的堡垒,则可以俯瞰科托尔海湾水环山,山抱水的壮丽山河。

重建家园拒绝躺平

小城风云变幻,历经战争、地震、黑死病,在天灾人祸面前,科托尔人没有放弃,一次次在废墟上重建家园,据说黑山是巴尔干半岛上,唯一抵挡了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入侵的地区,看似悠闲的黑山人,在面对国家存亡时,没有躺平;大马也是个相对“悠闲”国家,但面对国之大事,我们更应该拿出态度,不应该躺平,才无愧于受老天眷顾的这片土地。

感慨相逢恨晚

我即将离开亚得里亚海岸,往内陆国家而去,从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至黑山共和国,临海的古城,红瓦碧波蓝天, 鳞次栉比的红屋顶,哥德式巴洛克式新艺术风,充满风情的建筑古迹,让我上了一堂实景建筑学课;层层叠叠的瀑布,流水与植物藻交错成的一幅画,奇幻的地下溶洞,峡湾上锯齿状山脉陡峭坠入海洋,也让我上了一堂立体的地理课。它们都是亚德里亚海岸线上,最诗意的亮点;而亚得里亚海,只会让你有相逢恨晚的感慨!

下期预告:
当游览车缓缓驶入萨拉热窝市区,心情有些波动,这与当年踏上中国“南京”城是一样的。

系列二:地理位置不佳 却吸引邻国年轻人来“淘金”

系列一:曾被战争蹂躏的克罗地亚 告别悲情了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