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英化数理,还是英化教育?/南洋社论

英化数理,继续成为争论。

教育界与母语教育捍卫群体,纷纷提出看法与建设性观点。而政客,却如同在地上捡到散弹枪,企图搅动千江水。



英化数理的推手敦马哈迪医生,在93高龄二度当上首相,依然对国家改革充满其理想,对教育的改革,更列入任内议程。

希盟胜出,革命也在路上,马哈迪曾提出兼任教育部长,一度落空,二年磋砣,如今如愿代之。

重推英化数理,被形容与马哈迪未竟之志,在成为代教育部长后,被指要压着舆论与民意落实。

我国教育是否出了问题?在1980年教育朝向“去英化”之后,我们是否走对了路?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回头望望,答案应有之。

马哈迪可能有不能说出口的重,这一回,他要重推的是英化数理,还是英化教育?



看一看邻国的英化经验,该国建国总理已故李光耀在2011年其新书《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推介礼上曾这样说:“人们问我,为什么要撰写这本我认为是我最重要的书。原因很简单:我认为双语政策是新加坡成功故事的基石。

“我开始担任新加坡总理时,国人大多数不会讲英语。他们使用方言、马来语、淡米尔语和其他语言,像是水族馆里不同种类的鱼,看似在一起但却是分隔开来的。各族群彼此孤立,不相往来。我把让他们真正和有意义地交往,当成我的任务。”

英文是否把新加坡“水族馆里不同种类的鱼”都交融团结?而新加坡的经验,是否也适合能放到马来西亚的水族馆内?

无论如何,英文是当今最主要的工商、科技、外交等国际语文,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强势的英文也不会在短期内衰退,这也是我们对外的接轨语文。

政府推行教育改革,也应保证各族母语发展不受波及,同时须通过更明确的法律条文,加以保障。

反应

 

言论

分摊保费能惠及保客?/南洋社论

为了应付医疗保险和回教保险大幅调涨的问题,国家银行在2024年12月提出两项临时措施,帮助因保费上涨而受到影响的投保人。

第一项是,各大保险公司将医疗理赔通货膨胀所产生的保费增加分摊至最少3年,让投保人每年保费涨幅最高只能是每年10%。第二项则是政府和回教保险公司及私人医院共同出资6000万令吉,加速健保改革,包括实施和推广诊断相关分析,公开常见医疗程序的费用,以增加透明度。

上述宣布已经过了两个星期,并不见保险公司有什么实质行动。保险公司有耐心,保客可没有耐心,因为进入1月份,大限已至,如果再没有发展,保客就要缴交调涨的保费了。

设定顶限而非冻涨

此时,财政部副部长林慧英作出宣布,所有的保险公司必须在1月15日起,向保客提供分摊保费的措施和细节。保客如果收到保费涨价通知,可以自1月15日起,拨电保险公司要求分摊保费,公司必须照办。

什么是“分摊保费”?原来,分摊保费是保客可以要求延迟调涨的日期至2026年底,将本来要大幅调涨的保费分成3年或更多年执行,以确保每年的保险调涨不超过10%。

换句话说,国家银行只是暂时设定保险公司保费调涨的顶限,并不是冻结保费调涨。长远来看,保险公司务将达到它们所要调涨的水平。这是典型的“朝三暮四”现代版,只是将保费调涨的现实延后发生,减低冲击,和保客想象中的维持旧保费不变相差甚远。

保客成最大输家

国家银行行长拿督斯里阿都拉昔之前强调,定期调整保险和回教保险的保费已经成为必要措施,以确保能够持续满足理赔不断上涨的要求。这让保客只能扮演“羔羊”的角色,也就是说,如果公司理赔运算得当,获得盈余,那么公司就无需涨价。

但是,假设公司计算错误,那么保客必须埋单(缴交更多保费)。面对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保客,尤其是乖乖缴费,从来没有索赔的保客,成了最大的输家。

保险公司将理赔上涨的费用无止境的转嫁于保客,毫无面对亏损的风险,试问这对保客公平吗?保客要的是固定的保费(固定的风险成本),如果不能确定保费到底将上涨到什么地步,那么,保客可能认真考虑放弃购买医疗保险或者断保,转向更容易预测消费数额的政府医院求救。

国家银行在协调涨价问题,虽然已经做到将保费分摊,但是,在保客面对不合理的对待时所给予的帮忙,如果只是单单延长保费调涨的执行日期,那是远远不够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