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奴化孩子?已经很难/超秋

读了温任平8月13日的《弟子规盛行,其事可疑》后,笔者有些困惑。

首先《弟》作者李毓秀被质疑不是儒学大师,只是20次举人落榜的秀才,故其书没价值。



杜甫、宋应星、归有光、蒲松龄、戴震等科举之路颇多坎坷,曹雪芹也没听说有赫赫功名,安妮日记的作者只是个小女孩,难道他们的著作就无足可观了?

温任平强调《弟》是康熙与其它帝王的驯民读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目的在于方便封建专制帝王的统治,是汉武帝版本的驯民宝典;君士但丁大帝承认基督教是为了利用它维持罗马帝国的统一。可如今我们排斥圣经和温任平推崇的儒家了?

若说《弟》是驯民宝典,里头怎不见《论语》中的忠君思想?

好领导也是好的跟从者

温任平提出“中学之后有多少人跟上去念《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弟子规》把大多数学生,对儒学的一丁点‘好奇’都毁掉。”



其实在《弟》未流行时就少见人读四书。问问20岁以上的大马华人,几个碰过四书?如果叫孩童读艰涩难懂的四书,那才真能毁掉孩童对儒学的兴趣。

大家都担心《弟》“对小孩天性的活泼开朗是明显的桎梏”。笔者认为过于活泼开朗易演变成蛮横任性。所谓的奴性,笔者更愿意以守纪律来替代。

西谚有云:“一个好的领导是一个好的跟从者”。在民国以前,中国的孩子确实没有自主权,因此,有识之士提倡孩子的独立自由在情在理。反观时代不同了,除了个别极端的例子,现在要奴化孩子很难了。

古有二十四孝儿女,现在有人不是揶揄如今只见二十四孝父母?现在亲子关系的天平向孩子倾斜,是时候平衡一下了。不过别担心会回到过去的奴化情况,这是不可能的。

文求精简难一一写明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为温任平所诟病,此句中应留意“力”和“谨”二字,强调尽力和谨慎地去施行,而且前提是所好者为善,所恶者为恶。为文为求精简,很多时候很难将前提及条件一一写明,只能简单扼要地说,否则成了长篇小说了。

《论语·学而篇》:“事父母能竭其力”,可否也解释成父母当小偷,我们要一旁把风?父母烂赌,我们要尽力上贡财物?要挑《弟》的毛病,那在四书五经里不合时宜,可供抨击之处还会少吗?《孔子家语》中的“小棰则待过”难道不和《弟》里的“挞无怨”五十步笑百步?

为了写拙文,笔者上网搜查资料,竟发现某段文字内容和温任平的文章有些雷同。网上文字为“《弟子规》全文1080字,用得最多的一个字是‘勿’,有43 处之多。这种教训、诫条式的口吻,与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乐学原则相反。”

温任平的文字为“一共360句的《弟子规》,用到‘勿’字的句子有43句,不许这样,不准那样,与孔子的乐学原则(快乐的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恰恰背道而驰。”不知是否巧合。若是笔者,笔者会把“必”、“莫”也算进去。

文末,温任平问“我应该写下去吗?”是的,温先生应该写下去吗?笔者没有答案。

反应

 

东海岸

弟子规中心导师 莅叁娘善心老人院演讲

(直凉2日讯)弟子规中心导师陈志伟及杜可盈老师在岁末时刻到叁娘善心老人院举办“中华礼仪”演讲,以亲子团康活动来为2024年画上句号,再以《使命》、《五音療癒》来开启新的一年。

陈志伟与杜可盈经常到叁娘善心老人院弟子规中心讲解中华文化,免费教导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效仿古人无私奉献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

共有60名学生参与讲座,学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多。

陈志伟受访时说,这是世界大同的理想而办的活动,活动内容有传统作揖礼仪简说,礼的意义,在家礼仪是和谐之本。

他说,讲座也有谈到音乐养生之道,五音疗愈,多听轻音乐有助于身心健康,也有参观万姓祖先堂寻根,了解中华民族起源,孝道的传承和意义。

最后,活动也给参与者父母孩子一同制作香囊,把好运带回家。

叁娘老人院院长拿督叶玉梅感谢陈志伟及杜可盈老师一路来的付出,让家庭亲子关系更和谐,把正能量带给社会。

“叁娘善心老人院弟子规中心为志工老师开放,他们善用这里的资源,把中华文化贯彻予新生代,让社会更美好。”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