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中环公路“加持” 临近闹市街区
亚沙新村房价飙升

70至80年代后,亚沙新村内的房屋从茅草屋、亚答屋及板屋,改为半砖板屋。

(芙蓉4日讯)中环公路计划的“加持”,与芙蓉街区接壤的亚沙新村借着交通便捷的优势,地段宽阔的新村房屋价格飙涨,及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产业。

亚沙新村是州内规模最大的新村,由于新村与闹市街区接壤,策略区位,公路网系完善,可衔接直抵街区、亚沙、武吉则当等多个地区,而且基建完善,人情味浓厚,吸引很多村民及村外人纷纷欲抢购新村的房产及地段。



屋价涨至15万

根据反映,早在10多年前,占地5000平方尺的村屋叫价3万至4万令吉,却乏人问津。

数年前,随着中环路的拓展,新村地价及屋价却水涨船高,目前一间简陋的新村屋已翻涨4至5倍,约15万至20万令吉,涨幅惊人。

尽管新村屋价走高,却没有阻断人们欲抢购新村房屋或新村地的决心,甚至还委托村长探寻市场趋势,致力欲挖掘新村房产的价值“洼池”,然而却甚少有村民欲脱售他们的新村房屋。

早期新村的房屋多为茅屋、亚答屋或板屋,没有水电供应,直至70年代或80年代,才改为板屋或半砖板屋。



目前也有好些旧板屋相继重建,或改建为钢筋水泥的现代化房屋。

村民回流重建祖屋

好些搬离新村的村民,近年也有回流新村的现象,至今有10%村民重建祖屋,及迁回新村居住。

马华最近计划在亚沙新村展开“新村历史重建之旅”,对有商用条件的亚沙新村推行旅游及经济发展计划,相信此发展概念的落实,将能帮助新村屋地再掀起另一轮涨风。

村内许多老旧板屋,陆续改建为钢筋水泥的时尚住屋。

亚沙新村村长萧福贵: 全砖村屋28万售出

亚沙新村有500余个单位,空地也有30幅,邻近的勤和园则有百余户;村内的房屋及地段早从数年前起已非常抢手,而且也变得有价,大家似乎都看中地理位置佳,交通方便及喜欢淳朴的新村生活。

看中地理位置

新村每5000至6000平方尺的空地要价12至13万令吉,加上兴建或重建房屋还得花费30余万令吉,但难阻村外者购买移居新村的决心。

去年,一户全砖的新村房子也以28万令吉售出,由此可见很多人喜欢亚沙新村的地理位置及乡情。

许多已购地的人士,也陆续于近年展开重建工程,反之村民重建村屋的情况仅占小部分。

近几年来,我本身也受许多移居吉隆坡及新加坡者之托,留意村内欲出售的单位或地段。不过,近年来很多村民已不愿意再出售村屋或地段,要购买当地房屋及地段相对困难,不像以往即使要卖也没人要买。

村民黄奕喜: 苦等1年12万购板屋

我婚后搬离亚沙新村,在龙城居住,基于孩子已长大及事业有成,加上喜欢新村的乡情和人情味,而老朋友与老家也在新村内,当地交通四通八达,因此几年前我已通过当地村民物色亚沙新村单位。

当时我苦等了一年才成功以12万令吉,一分也不少的售价购得一对年迈夫妇卖出的板屋单位。

由于当年我已“看中”了此单位,所以期间没有再物色其它单位或地段。

重建后搬回新村住

我买下单位后,并没马上搬迁,直到去年将屋子重建后,才搬回亚沙新村居住。

在我购得亚沙新村的单位后,还陆续有人询问是否要转卖,但我并没出售的打算;不过后来也有很多村外人拜托我寻找单位,但这带的地段近年来有价,即使是空地价格已去到15万令吉,半板半砖的村屋也介于20至30万令吉。

现在在新村购买土地及兴建房屋,估计要花上50万令吉。不过,目前很少村民愿意卖出单位或地段,外来者能够购得村屋的几率也非常低。

亚沙新村擂茶东主彭心和(57岁): 村民不愿出售祖屋

亚沙新村路段较宽阔,交通方便,是众多新村中地理位置最好的新村,也是大家眼中的“富地”。村民人情味浓厚,大家守望相助,也是吸引外来者购买新村房子及地段的主要因素。

村屋地段宽阔

近年来有顾客不断要求打听及要求留意新村的屋业,部分人欲投资新村地段充当货仓,有者则希望在新村定居。惟,成功购买的几率非常少,皆因村民不愿意卖出。

如今的新村房子及地段不易被卖出,绝非是钱的问题,反而是村民出售的意愿不大,与以前要卖没人要买的情况恰恰相反。

占地5000平方尺,宽阔的地段,在外头难以再寻得,就算独立洋房也没有新村地段来得宽阔,而且即使转卖,20万令吉也难以购入外头的排屋单位。

10余年前,新村的屋价才介于3至4万令吉,现在却已飙涨至20万令吉,就连空地也要价16万令吉。

近年来也有许多以前搬离新村的村民,重新买地买房子,搬回新村居住。至于这区重建村屋计划,基本上是年轻一代的村民在进行,因此村内会看到许多设计新颖的全砖房子。

不过,近年来村民也有外流现象,许多村屋也出租予外劳,我希望村民能够保留新村原貌,不愿新村因外劳涌入,而引发社会问题。

前亚沙新村村长兼村民彭美雅: 旧称“马华新村”

自由新村原址在芙蓉九洲花园前面宁宜河范围的低洼区;1951年,自由新村因受到洪水侵袭,村民被迫搬到地势较高的亚沙,起初称为“马华新村”,后改为“亚沙新村”。当时每户家庭获得一块50尺阔100尺长的地段作为兴建房屋用途,就连散居在罗白、沉香及小甘密的一些住户也同样获得土地。

原是一片胶园

以前亚沙新村是一片树胶园,有两座山分别位于马华小学和警方保留地(雀场),包括毗邻的群和园,新村占地约500亩。

基于过去制度不健全,新村无需图测兴建,早期村内的村屋分别是茅草屋、亚答屋及板屋,而且没有水电供应。直到70、80年代,随着人民有储蓄及生活进入轨道,村内开始有半砖木房子,迈入2000年后才渐渐出现砖瓦屋。

中环公路的兴建原是穿越新村,但在村民据理力争下,州政府也体恤村民,最终绕道展开工程,否则很多户村民受到影响。我也感谢州政府保持新村原貌,同时也落实环市公路计划,让新村搭上四通八达的交通便利。

一般相信,许多人士看到村内基建设施及规划较其他新村好,因而在过去5至6年相续寻找这区的屋业,惟村内的地段或房子售价因中环公路计划水涨船高,至今仅属于简陋类型的建筑物售价已介于15至16万令吉,较10余年前的4万令吉贵上三四倍。

当初亚沙再也刚开发兴建房屋时,许多村民搬到该区,但近年来搬离新村的村民可说是非常少,反而是搬离者希望重返新村居住。

由于新村村屋属于祖传房子,人情味浓厚,许多搬出去的村民也没转售祖屋,反而在重建后搬回来居住,这种回流现象占10%。

反应

 

财经新闻

研究员:薪资追不上高房价 延长还贷无助减购屋负担

(吉隆坡26日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抵押贷款期限延长,而不是房屋本身的实际价值增加。更长的贷款期限让房屋看起来更“可负担”,但其实只是通过创新融资手段制造了假象。

国库控股研究院(KRI)研究员蒂芭拉克什米在指出,大马城市的房价过高问题,并不完全是工资增长停滞造成的。

“即使最低薪金提高,也难以追上房价飞涨的速度。”

她在其题为《可负担房屋还是可负担债务?》的文章中这么指出。该文章发表于国库控股研究院的官网上。

住房可负担性差距大

她提到,房价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家庭收入的增长,这导致住房可负担性差距越来越大。

尽管住房需求依然强劲,但温和的收入增长不足以弥合可负担性差距,而对抵押贷款的依赖增加又进一步扩大这个差距。

数据显示,2012至2014年期间,房价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从17万令吉涨至27万令吉。相比之下,家庭收入的增速却不到一半。

因此,要期待收入跟上房价这种增长速度,几乎不可能。

自2009至2010年以来,房价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2%。

她指出,这与金融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比如更长的贷款期限和更高的贷款比例,使得购屋者更容易买到昂贵的房子,但同时也增加了还款成本。

她表示,国家银行已经强调,35年的房屋贷款期限已足够让贷款人在退休前全额还清贷款。延长贷款期限不仅会增加融资总成本,对贷款人的偿债比率影响也微乎其微。

举个例子,如果把一笔50万令吉的房贷期限从35年延长到40年,总还款金额会增加17.4%(约9万7000令吉),但月供只减少4.4%(约112令吉)。

这说明延长贷款期限并不能显著减轻购房者的负担,反而会导致更高的融资成本。

跨代贷款增总利息支出

跨代贷款也面临类似挑战,它是以前为解决房屋负担危机而提出的概念。

虽然与传统贷款相比,代际贷款看似能降低月供,但却把还款压力转移给下一代,同时大幅增加了总利息支出。

结构性改革助可负担

蒂芭拉克什米强调,仅靠延长贷款期限或其他创新融资手段,解决不了住房负担问题。

“房价真正的可负担性,应该通过结构性改革来实现,比如缩短贷款期限、推广‘先建后售’模式、采用预制建筑技术降低成本,以及确保房价与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相符。”

她指出,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让房价反映真实的市场价值,真正让普通家庭买得起房。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