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高铁”政治/陈俊安

新隆高铁今年公开招标已近在眉睫,有意招标这项大工程的国家与相关企业正在摩拳擦掌,一般认为,这可能最终是“中日之争”!其他国家的招标,也许只是“陪太子读书”。

果然,中国驻马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负责人李娜受访时就指出:“中国企业积极跟进新马高铁的项目,希望凭借中国在高铁领域的综合实力、技术、严格施工以及质量标准,为东南亚地区‘互联互通’贡献力量。”



中国在这方面积极为高铁项目而造势,昭然若揭。

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也指出,新马高铁招标在即,中国显然已取得领先地位,初步超前日本机构组成的联合体。

评论进一步指出,在前首相马哈迪执政期间,曾经倡导“向东学习”,日本简直如鱼得水,受青睐为合作伙伴,甚至引进了国产车计划,仰赖的就是日本车的技术。但现任首相纳吉自2009年上台以来,他的外交转向,显然冷落日本,让中国跑在前头。

过去5年,列举中国参与的重大项目就有:槟城第二大桥、大马铁道列车车厢、中国开设的铁路车厢制造厂,这还不包括中国中铁耗巨资购入一马公司旗下的电力资产,收购马来西亚城等等。

必须考虑狮城因素



据此看来,中国似乎占据优势。可惜《金融时报》的报道有个盲点,就是狮城因素,新隆高铁并非只有大马说了算,它是一个大马与狮城的联手跨国(跨境)项目,需要双方的协商与拍板。

作为一个普通民众,只希望新隆高铁尽快建成,缩短两地之间的距离,方便出游、公干、探亲、购物。只是隐隐觉得,高铁项目渐渐变了质,成为大国之间的政治角力,或沦为地缘政治的棋局,甚至只是一场“高铁技术的竞赛”。

能否让高铁归高铁,政治归政治?如果最终的结果,是要建造成一项昂贵的高铁,并由消费者买单,则失去创建高铁的初衷了。

反应

 

国际财经

问题从通胀转向政治 全球软着陆之路暗潮汹涌

(纽约21日讯)随着通胀放缓为看似不可能的软着陆扫清道路,全球经济正迎着意想不到的顺风迈向年底。不过尽管形势总体向好,但仍有政治障碍横亘于前。

悬而未决的美国总统大选可能令全球经济面临迥异的结果。

除此之外,还有政府债务飙升、中东冲突升级、俄乌战事久拖不决以及台海的紧张局势。

正是在这样充满担忧的背景下,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本周将齐聚华盛顿,出席国际货币基金(IMF)和世界银行年会。

“别指望会有庆功派对,”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上周在展望此次会议的讲话中称。“我期望离开这里时人们会有些振奋,会有些害怕——但愿害怕能促使他们采取行动。”

经合组织(OECD)表示,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与2022年时相仿,当时央行开始以数十年来最快的速度加息。

彭博经济研究预测,全球GDP今年将增长3%,低于2023年的3.3%,但要远好于年初时的悲观预测。

主要经济体受考验

美国消费者在继续花钱,企业在继续招聘。

虽然欧洲的需求在减弱,但经济应该会继续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决策者不断推出刺激措施支撑房地产市场。这些措施可能无法实现股票多头的盼望,不过应该足以帮助中国经济接近今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韧性势将受到考验。

虽然贺锦丽提出了与拜登政府保持广泛连续性的政策,但她的对手特朗普却提出了会给世界贸易带来冲击波的政策。

特朗普威胁要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至少10%的关税,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60%甚至更高的关税。布鲁金斯学会的温迪·埃德尔伯格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莫里斯·奥布斯费尔德在联合分析中称,这将制造“商业混乱”。

但特朗普不这么看。

这位美国前总统10月15日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接受彭博新闻社主编米思伟采访时称,关税越高,企业就越有可能来美国建厂,这样就不用支付关税了。

谁是贸易战输家?

然而经济预测显示,到头来损失最大的可能是美国。彭博经济研究称,如果中国对特朗普提出的关税进行报复,那么到2028年大选时,美国GDP可能被会拉低0.8%。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可能只有美国的一半左右,欧盟和日本受到的冲击则更小。

如果中国商品找到进入欧洲的途径,欧洲将面临更大损失,当地制造企业已然在需求疲软中挣扎。疫情过后投资从未完全恢复,而且自去年底以来一直在下降。尽管薪资增长强劲、通胀压力缓和、劳动力市场迄今表现稳健,但私人支出依旧乏力。

上周四,欧洲央行自6月以来第三次降息,认为通胀率将比之前的预测更早回到2%的目标,并表示有信心能避免经济衰退。

“我们仍预计会实现软着陆,”行长拉加德在政策决定后对记者表示。但她补充道,若爆发新的贸易战,将危及这一前景。

“针对贸易的任何限制、任何不确定性、任何障碍,对于欧洲经济这样非常开放的经济体而言都会产生影响,”她说。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