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疫情当前 做人真难/陈福星

行动管控指令二度延长,没几个人真的是甘之如饴,但战疫还没成功,你我还需努力的道理,大家都懂。

还好,实施了将近4个星期之后,管控令开始有成效,当局说97%的国人都听话,不会到处趴趴走。



管控期总会过去,但这不等于疫情已到了尽头;中国大陆刚走出疫情阴霾,但“居安思危”,见面不握手、人员不群聚的避忌,还是得严格遵从。

一言以蔽之,管控期之后的自由,必须是有约束的自由;至于真正的自由何时到来,只能是世卫组织说了算。

欧美国家的“民主战士”就不信这一套,他们讲人权、爱自由,结果,第一大经济体沦为第一多确诊病例国;欧洲也一一沦陷,多国的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三两下子就超越中国。

死神面前,人人都是脆弱的。在疫苗面世之前,欧美国家的医药再发达,面对冠病病毒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追根究底,不听话的“民主战士”,是将欧美推入险境的罪魁祸首。



在马来西亚,迷信“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的人不多,但群聚可能出现的几率难免还是令人担心。

担心后遗症

早前,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医生说,就算管控期结束,学校也不一定开课。是的,在病毒还没完全消失前,谁会放心把自己的心肝宝贝送到学校?马汉顺简单的一句话,对学生家长可是一颗定心丸。

然而,会造成群聚的,不光是学校。下个月降临的开斋节怎样庆祝?已决定日期的婚宴该怎么办?电影院可不可以营业?疫情底下首当其冲的旅游景点获准开放吗?唉!将出现在管控期结束后的类似问题,实在太多了。

现在,窝在家中的一等良民心情十分矛盾,心中对“恢复自由”有热烈期待,但在卫生总监诺希山医生脸上展现笑容之前,又害怕管控期“提早”结束会带来欲速则不达的后遗症。

这段日子,做人真难。

反应

 

商余

觉醒时代/文灵

记得上个月一则让我看得哑口无言的短视频。

视频里一位美国裔母亲瞋目切齿地批评一位兽医歧视他的孩子。接着看下去才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是孩子自认为是一只猫咪,所以孩子牙疼时就把孩子送到兽医诊所就诊。

视频的结尾母亲强调他无法容忍美国作为第一世界强国却无法接纳孩子是一只猫咪的事实,并再次呼吁大家必须要捍卫他们个人的权益,不让别人欺负他们这一个弱小的群组。

在“发声平权”的这一个主题里,我想我们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是前人无法想象的光景也被我们一一实现了。这个时代允许我们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边畅谈,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交流想法,产生思想上的碰撞进而促进文化包容与和谐,让社会以个人为单位开始往更好的的憧憬迈进。

新一代手里掌握着更丰富的知识与资讯,有更为多元的资源和对社会议题更为敏感的意识。他们也被称为“觉醒时代”(The Woke Generation)。

自由不是真自由

保护个人利益固然好,可我们必须在度量衡上找到一个平衡。就如开头所叙述的案例,不就是因为一个社会过于且盲目地注重个人权益所导致的弊端吗?

不仅如此,高挂着“人权平等”旗的西方社会近几年来都一直推崇“我决定我是什么”的一种思想运动。不管你是男或女,你认知自己为任何性别,任何动物,任何物件。唯一局限你的就只有你的想象力。充分地展现出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精神。我这辈子都没想到设计一份个人资料表格的时候,我需要在性别一栏加上“其他” 这一个选项。

无边界的自由不是真自由,它只会让我们在“我到底是谁”的一个人生命题里鬼打墙。或许我们真的需要探讨觉醒的,是推动人文向往光明齿轮的天使,亦或是人心深处住在暗幽角落的贪婪和虚妄的恶魔。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