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健身情意结

村上春树谈跑步的时候说过,当你最不想跑的时候,就是你最应该出去跑的时候。真的说到节骨眼上去了!出门健身这件事,最困难就是出门那一刻。说穿了就是纪律,没有别的。

裕廊西邻里体育馆5楼的健身房,是我们每周都要打卡几次的地方。真的是打卡,每次去就是把会员卡在入口处的扫描器上点一下,嘀嘟一声直接扣除费用。健身完毕离开的时候再点一下,柜台的电脑屏幕就会出现“谢谢光临,请再来”的字样。新国鼓励人们健身运动,不遗余力。比如,学生和乐龄人士的收费有折扣;乐龄人士年过60就能在卡上获得一次100元的增值,以便使用体育馆里任何收费设施,我们也曾经是受惠者。



发胖减肥永不对等

健身房的常客很多是体魄已经非常健美的年轻人。本着养兵千日必有一时之用的精神,这群人日日挥汗如雨持之有恒。重训区应该是健身房最拥挤的地方了,壮男们在此咬牙切齿强化肌肉修整体型。也有几名硕壮女子常常流连此区,看体型状态即知是经过严格健身训练的美眉,一套一套做下来,巾帼不让须眉。也常有女孩成群结伴而来,唧唧呱呱除了分享减肥菜单之外,也常常发出“一个月都无法减一磅”的懊恼。发胖和减肥永远处于不对等的位置,谁也没办法。

健身房里有些不良现象,可说是社会缩影。比如,霸着某运动器材一直用不让他人染指;不带毛巾任由臭汗滴在运动器材上;把健身椅当作个人放手机的地方;用了举重器不放回架子上去等。健身院里到处张贴了“为了安全,锻炼时请别用手机”,但很多人对此视若无睹。现代人与手机难分难舍的状态已经无法扭转了。

健康才是最重要

老伴向来比我更有纪律,说好要去健身早早就准备好了。我呢,不想出门的时候临时可以想出一百个理由。社交平台常常谣传说中年女性要胖一点才好看,珠圆玉润是福相不必太执着于减肥云云,信不信由你。其实最关键还是能不能过自己这一关。当然,体型是否健美与身体是否健康是两码子事。



近年来若有人过劳暴毙或因各种原因骤死的新闻出现,就有对生命无常的各种感悟满天飞舞。社交媒体定时定量提供鸡汤式的警世谏语。比如:存款再多、洋房再大、车子再名贵,只要不健康都没有用。人啊,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不属于你,唯一属于你的是你的健康!如今见到朋友都不问“吃饱了未”,要问近来有没有做体检和健康指数。与人告别时的祝语变成:要多运动啊!

其实我们一直都与运动不离不弃。从青少年时期的球类运动到中年之跑步疾走,到如今在健身房里与运动器材缠绵厮磨;个人的运动史也标示了年龄与体格的变化史。多年来坚持运动也只是希望过健康生活,将来不连累身边人。与健身房的初始关系也如初恋般欲拒还迎,等到健身后每一个步伐都牵扯出每一块肌肉的酸痛,全身爆汗却又通体舒泰的时候,才能抵达不健身就浑身不舒服的状态。是否能够与健身房厮守到底,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反应

 

商余

《生活在此城》后记/文戈

本书主题是“生活”。在考虑书名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是《生活在他乡》。可是,这是米兰昆德拉一部小说的题目,我不敢冒用。

昆德拉用了一个最能阐释现代生活的书名,后来者都只能望洋兴叹了。想想,如今谁在人生某个阶段不是生活在他乡?多少书写不是人在他乡心在家乡的折射?

进入新世纪,人们移动频繁,常常在某一个地方生活,却时时想着另一个地方的人与事。本书收录了2007年至今横跨十六年的作品,虽然都是写生活,但是情境、时间点和背景不同,如何把这些文章串起来?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书名:《生活在此城》。

2007年,新加坡青年书局为我出版了散文集《在云南园的日子》,记录我在校园寄居十年的生活点滴。这本书早已绝版,而青年书局的实体书店也已于2014年休业,改为网上书店了。

时代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在眼前掠过,我的书有幸攀著书局的彩带末端,落实一个凄美而偶然的休止符。

融入邻里生活轨迹

搬出校园后,我们开始在邻里小区生活。本书第一辑<日常烟火>就收录了我们在裕廊西的生活点滴和蛰居民间的心情。我非常珍惜这些作品,每一个情境都是我用心融入邻里的生活轨迹。我们细心感受新生活所带来的惊喜,我心安处就是我的福地,余生不必再寻觅了。

第二辑<流光掠影>收录了职场上一些刻骨铭心的片段。其中有我与学生的互动,也有对某些具体事件的描述与感触。人在江湖,个人心情上的变化时时随着环境转换,用心融入工作之际,也对工作的形态与内容诸多思索与设问。

本辑也有些文章是往事的回望,在书写记忆之时也同时梳理过往。早已遗忘的事突然以新的情貌重现,似乎记忆突然有了自己的生命继续抽芽茁长。我想,重构记忆也是与过去的自己对话,与他人和解,然后释放自己。

第三辑<终极叩问>主要是关于人生与社会现象的思虑。这个部分很多文章写于冠病疫情封锁期间,当时万事受阻,人处于困境之中,对生死及个体自由的思索特别敏锐。几年的纷纷扰扰也让我看清楚了很多事。

我在编选此书的时候重看旧作,回望经历过的烦恼与困惑,对自己又有多些了解。

我觉得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虚实交错的社会,每个人都需要认识自己所生存的世界,也更需要了解自己的心性,更需要敏锐的思觉。在最迷惑的日子里,依旧要寻求生活的况味,继续感受生活的乐趣。

离开职场后,我的生活本质改变了,生活节奏缓慢了,但是我并没有闲着。我没有停止书写,对周遭的变化甚至更敏锐。本书收录的作品,皆是我在狮城的生活观察与心情。

不管是好日子或坏日子,都有我们俩细密的心思和努力。我们的日常凝成文字,也算是生活的沉淀。此刻出版新书,有一种回望的心情,也有某种圆满的感觉。生命中或有无奈和缺憾,到最后原来都是完美结局的铺垫。

本书由城市书房出版,对我来说意味深长。2018年我曾经在城市书房发布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游走与淹留》。当时城市书房还在桥北路,发布会的美好的感受历久弥新。当时心里就希望能请城市书房出版一本书。今天这个愿望实现了,谢谢婉菁。

这本书献给另一半

我也要感谢三十多年来一直陪在身边的老伴。我俩还在职场那些年,他几乎包办了所有的家务。我离开职场后投入疯狂的书写作息,他也从未有微词,放任我自由写作。近年来他开始阅读我的书,以他念过三年中文并受过严格古文语法的训练,竟把我近年出版的书都看了。

这是他首次看到自己的身影出现在我的文字中,有时他会说:哇,我都差点忘记那件事了!看到一个古怪的句子时,他会说,这个句子翻成英文可不容易。他会细细问我,某一句到底是什么意思,是这个意思还是那个意思。知道我将出版这一部很可能是我最后一本散文集的时候,他非常雀跃,等不及要读。我想,不管此书能抵达多少读者手中,我已经有了一个最贴心也最细心的读者了。

这本书献给他,我的另一半。

作者简介:郭淑云(笔名文戈)

1986至1996年游学美国,获爱荷华大学东亚系文学士、亚洲文化研究硕士和夏威夷大学东亚系语言文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敦煌学、中国讲唱文学传统和口头诗学理论。

1996至2018年就职于南洋理工大学,今为人文学院中文系退休副教授。

作者于七十年代初开始写作,早年嗜写长篇连载小说,并长期为报章书写专栏。教余笔耕不辍,着有长篇小说《豪门》;散文集《童言童心》、《轨迹》、《异乡心情》、《在云南园的日子》、《日子河流》、《家乡叙事》、《游走与淹留》和《却顾所来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