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僵局



反应

 

言论

“三条底线”解僵局?/陈文坪

美国拜登总统上台执政至今半年有余,中美高层面谈只有两次。首次是今年3月美中在阿拉斯加举行的外交高层的2+2会谈,美方的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中方的中共中央负责外事最高官员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会谈结果却不欢而散,令外界大失所望。

7月26日,中美于天津再次举行会谈。美方代表是副国务卿谢尔曼与中方副外长谢锋会谈;后与王毅会面。双方都高调以对,看不出双方是有“诚意”的在为目前胶着的僵局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更多的是让外界联想此次会晤似乎继首次会谈后“战场”的延申。

谢锋在与谢尔曼在会谈结束后,随即对外“高亢”宣布中国开给美方的“纠正清单”。其高调之处不但在于态势上“先声夺人”对外公布,而且还与中方过去一贯“含蓄”作风不同。即双方会谈内容不会由会谈者直接对外宣布,而是由外交部发言人来介绍、转述,或由官方媒体以新闻来报道告知外界。这样的做法是,让决策部门有更多时间针对对方在会谈时所提出的问题,包括一些细节内容,去进一步思考、剖析。

中方天津会谈却反其常态,在美方代表还未离开时即迫不及待对外宣布,要求美国政府纠正对华政策的错误。这一做法,是国力增强后的外交自信?还是向拜登政府继续延用前朝政府“抗中”政策表示不满?

反观美方,在谢尔曼与谢锋、王毅会谈后,并没有向媒体大谈会谈内容。而是由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在新闻简报会对外说明,拜登持续相信面对面的外交方式。

在与中国接触时,美国不会回避包括香港、新疆、西藏等议题,但同时在其他领域也寻求合作。

可见,美方在处理中美会谈上的“沉默”,也“低调”许多。延申来说,对会谈结果的期望没有那么高。

中方公开会谈内容

其实,无论是中方的纠正清单,抑或是美方的多种忧虑,两方都清楚对方立场。然而,能否有所妥协?能否可以正视对方的关切?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

中方公开会谈内容,包括敦促美方无条件撤销对中共党员及家属的签证限制;撤销对中方领导人、官员、政府部门的制裁;取消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限制;停止滋扰留学生、打压中国企业;撤销将中国媒体登记为“外国代理人”或“外国使团”;撤销对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的引渡等。

而是美方谢尔曼对中方多项行为提出担忧,包括北京打压香港民主、在新疆实施种族灭绝、对西藏的人权侵犯,对传媒设限及打压新闻自由,以及在网络、台湾、东海和南海等领域的行为等,从以上清单来看,双方的要求都非常“尖锐”、“棘手”。牵扯到政体、制度、法律、内政、外交、意识形态等等,牵涉范围是广泛的。

可见,双方如何处理这些“大事件”?不能期待对方作出改变,必须先从自身去检讨。否则,难有交集。

因为,中美关系,牵扯很大、很长远利益;不是王毅提出三条底线, 就能解决问题。

正如美方也向中方说明“清单”,中方也不可能会接受。现在,中方提出的清单,美国会放行照办?不说也能知道答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