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人性并无西东

2019冠状病毒病病肆虐全球。由于这是一场新的病疫,在疫情于年初在武汉爆发时,人们对它知道的不多,各种传言因此甚嚣尘上。甚至有人指出那是一种生物武器,专门针对中国人或亚洲人,病毒不会感染欧美人种。不管是不是因为相信这样的论述,在年初,明显的欧美国家,无论政府或人民似乎对这病毒并不如何认真看待。而且,还有人因为这病毒而歧视或仇视亚洲人种。

然而,好景不长,欧洲国家意大利在2月中开始出现冠病确诊病例,接着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都急剧上升。如今,当疫情在当初最严重的中国开始出现缓和时,意大利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疫情却越发严峻,甚至于意大利的死亡病例已经超越中国。这样的发展当然不是任何人所乐见。但是却也间接排除了早前的生物武器及病毒只传染某些人种的无稽之谈,以及凸显了因此病毒而歧视或仇视亚洲人种的行为是如何的无知。



其实,全世界的人类,在生理上,即使肤色、外貌有明显不同,但是在面对病毒时其实并没有差别。同样的,在心理上,虽然我们在宗教、文化价值、生活方式等等可能有着巨大的差距,但是我们在面对疫情,以及因此衍生的生死问题而产生的内心恐惧其实也一样没有差距。

佛陀在《法句经》中说过,所有众生都恐惧死亡。生为人类的我们,在面对死亡时,内心的恐惧都一样,不管我们的种族、肤色、宗教、文化背景。人类的恐惧来自于我们的三毒之一的贪。我们执着于我们拥有的,害怕失去。我们执着于我们想要拥有却仍没有拥有的,担心无法获得。于是这一切产生了恐惧,尤其是对生命的执着,我们在面对死亡时,有着更大的恐惧。

面对恐惧反应无差异

不只恐惧是一样的,面对恐惧时我们人类的反应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会有着因为文化或文明上的差异。当武汉在1月封城,据报道消息一出便掀起逃离潮,有数十万人在封城前逃离武汉。之后许多人在网上发表各种评论,认为这样的逃离潮无疑是更快速的把病毒传播到更广更远,同时批判中国人缺乏人文素养,自私自利,没有为他人着想。甚至有者认为这事若发生在其他地方,尤其是西方民主素养高的国家,人民必会主动留下。然而在3月当意大利伦巴第大区也宣布封城时,同样的逃离潮也一样发生了。

另一方面,当马来西亚传出可能封城时,各地即掀起抢购潮。各种必需品,特别是食粮都几乎被抢购一空。虽然即使封城其实也不会影响物资供应,但是,在人心惶惶之际,在恐惧的驱使之下,恐怕许多人都会为求心安而不理会内心的理性声音。几乎同时,在疫情同样越发严重的英国,也发生了同样的抢购潮。一张网上流传的照片显示,在英国某地一名老者在商场里空空如也的货架前查看手上的购物单,这一幕触动了许多人。



其实还有许多的发生在东西方的各类事件,都显示了人类不只有着相同的恐惧,以及在恐惧下也有着相同的反应,当然其他的很多事情,人类的差距也并无我们以为的大。在这次肆虐全球的疫情中,我们不只看到病毒的传染不分中外东西,人类的行为即使不同宗教和文化,其实也没有太大差异,因为人心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这就和佛教徒常说的“众生的佛性是一样的”是相同的道理,或者一如六祖慧能所说的“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人性也无西东。

但愿这疫情让我们更能设身处地多体谅他人,更能接近佛教的理想: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反应

 

登彼岸

缅怀一行禅师/廖国民

风声雨声:廖国民

享誉国际的一行禅师于2022年1月22日在越南顺化归原寺圆寂。一行禅师应该是在国际间,特别是在西方社会里,知名度仅次于达赖喇嘛的佛教僧人。他在法国创办梅村禅修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向全世界推广佛教正念禅修,因此也享有“正念之父”之美誉。

一行禅师时常到世界各国办巡回正念禅修营,但是马来西亚往往不在他的行程中。因此国内有一批他的弟子多年来一直积极争取禅师可以到来马来西亚。这个愿望终于在2010年实现。在已故挚友罗玉萍居士的努力下,一行禅师终于在当年的东南亚之行把马来西亚加入成为其中的一个站。当时玉萍是马佛青的署理总会长,于是马佛青成为主要的承办单位,并邀请我成为筹委会主席,而她则担任秘书。

玉萍是一行禅师的弟子,跟随禅师修习多时,也曾经到过法国梅村参加长期的禅修。而我却是一个不精进的佛弟子,不曾参加过任何禅师或他的徒弟的禅修。不过,幸好我还曾经读过一行禅师的著作,因此对于禅师不至于是一无所知。实际上,一行禅师是我非常崇敬的法师。我阅读不少他的著作多年,因此2010年在吉隆坡机场第一次看见禅师时,内心确实是有些激动的。当年已经是85岁高龄的禅师,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

随和也平易近人

更大的激动是后来一行禅师竟然出席了我们的欢迎宴,因为我们很早便被告知,一行禅师不出席欢迎宴之类的活动,所以我们并没期待禅师会在欢迎宴出现。基于对禅师的崇敬,一开始我是很拘束的,但是却发现一行禅师其实很随和,也很平易近人。同时也发现所有梅村的师父们都很随和,所以我们这些比较没有太多礼节的马来西亚信徒很快就和随行的法师们打成一片。除了一行禅师,我还特别记得真空法师。她是一行禅师的大弟子,现年72岁的她在欢迎宴上为我们唱歌,歌声动听,旋律优美,歌词更是有深意。

我觉得当年一行禅师的静修营最大的特色就是那是一个快乐的时刻。一行禅师喜欢使用愉悦的字眼,如快乐、祥和、喜悦、美丽等等。实际上,一行禅师2010东南亚之行的主题就正是“这是个快乐的时刻”。静修营的主题则时“祥和及喜悦的步行”。在整个静修营期间,禅师及梅村的僧众们也是一直强调祥和喜悦。而最能让大家感觉到详和喜悦的,应该就是梅村的歌了。

对于一行禅师的开示特色我也印象深刻,那就是虽然他说的是英语,但是他在白板上写的却主要是中文字。对懂中文的人来说,这可让我们更好的掌握师父的开示,尤其是不少时候师父是只写中文字而已。一行禅师开示的另一个特色是他可以用很简单的语言,用很生活化的例子来解说深奥的佛理。禅师喜欢引用花、水、云、树、山等自然景物来做譬喻。而且很多譬喻非常有诗意。

文字象行云流水

一行禅师著作等身,最著名的应该有《故道白云》、《步步安乐行》、《正念的奇迹》、《活得安详》等等。禅师有很强的诗人艺术气息,这也反映在他的著作中。他的文字总是行云流水像诗一样的优美。但是与此同时,却也带给读者很踏实的佛法教育。禅师在他的著作中有很多很生动的佛法教育,让我受用无穷。其中一个例子是我年轻时读过一行禅师的《你可以不生气》。多年过去,书中的内容我早已忘得七七八八,但是书中说的要像一个妈妈对待她的婴孩一样的照顾你的愤怒、拥抱你的愤怒,却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里。

其实,一行禅师给我的不只是感性上的感触。他的著作中另一个让我常常引用的则是他提出的14项正念的修持。禅师把佛教的戒律解说成为“正念的修持”。而且从五戒引申成为14项正念的修持。特别是在这正念修持中,禅师在其中3项(摘录在此文之后)提到了社会公义。这应该和一行禅师早期注重介入社会的“入世佛教”有关。但是后期的一行禅师却如此诠释入世佛教:“入世佛教意味着我们无论在做什么都要无时无地的修持正念。当我们独处、步行、安坐、喝茶或准备早餐,这些都可以是入世佛教。”

如今,禅师已经圆寂,正如2010年我们所说的那样,一行禅师以后不可能再来马来西亚带领禅修营。就像佛陀所说"见法者见我",所以缅怀禅师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今后继续透过禅师的著作向禅师学习佛法。

摘录:

第十项正念修持:护持僧伽

觉知僧伽(Sangha,也泛指佛教群体或组织)的本质和目标是修行智慧和慈悲,我们发愿不利用佛教群体为个人谋取利益或把佛教群体沦为政治工具。然而,一个宗教群体一定得采取鲜明的立场以反对压迫和不公正,并致力以不造成派别对立的方式改变有关情况。

第十一项正念修持:正命

觉知暴力和不公正已经发生在我们的周遭和社会中,我们发愿不以有害于人类和自然界的职业维生。我们将尽力选择能协助我们实践智慧和慈悲的生计。觉知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现实,我们要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和消费者,不支持剥夺其他生命生存机会的公司。

第十三项正念修持:布施

觉知剥削、社会不公、偷盗和压迫所产生的痛苦,我们发愿长养慈悲心,并学习维护人类、动物、植物及矿物的福利之方法。我们要行布施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物资与真正需要的人分享。我们要尊重他人财产,但将尽力阻止任何人以损害他人及其他生命的方式敛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