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自我省视

一场2019冠状病毒病的疫情,震撼了整个世界。由于疫情严峻,我国从3月18日起启动了行动管控令,要人们留在家中,以遏制疫情的传播。

留在家中,看似简单不过的事,却没有它表面所看来的那么简单。这是一种生活习惯的改变。人的生活,由于工作上的需要,由于人际交往的活动,由于个人思想行为的轨迹,等等,自自然然地形成了习惯——日常生活的习惯。因此,如果说我们人是惯性的动物,惯性会推动着我们每一天的步伐,使之变得顺遂、自然,也不为过。



每个人都有家,然而,一个人每天留在家中的时间有多少呢?过度忙碌的人,家可能只是他夜里安寝的地方罢了,其他时刻,外间的事务一件过一件,事业与业余的活动绑架了他,使他无法清闲的享受家里的温馨。而且,不少的人一心投入这样的生活,还不免产生一种存在的扎实感呢!

一般的人,则白天出外工作,工作后赶回家过舒适的家庭生活。不过,他也未必一直待在家里,他可能还参与社团活动,偶尔还会到娱乐场所纾解情绪、寻找精神调剂。或者,利用业余的时间,去多学一门技艺,或参加某种课程,增加知识与学问。如此种种,都成了不同人的不同生活习惯。家是一个人的生活庇护所,他却一直在往外跑。

我习惯待在家里,自认是一个内向的人。内向的人,一般不喜欢在外面多攀缘;于此同时,我又有一份“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责任感;因此,要我完完全全地脱离社群生活而独居,我是从来都不去想的。

当社群活动需要我,我会毅然前往,不会畏畏缩缩。待在家里,我可以拥有多一些做我喜欢做的事情的时间。

喜欢阅读和写作



自己喜欢什么呢?最主要的是阅读和写作吧!从阅读与写作这两个范畴拓展出去,有关联到的事务还的确不少,如购买书报,作读书笔记,剪报贴存,听讲座,朗诵,沉思;抄写诗词,构思文章,上网找资料,埋首在实际的书写、修缮中,等等。一天待在家里,有时在案头,有时屹立书架前,有时沉浸在旧纸堆里,有时在电脑前一坐,就忘了时间……真的是时时有东西、刻刻有事情。当然,这是自己喜欢做的事,也是自己的生活习惯,怎么做都不觉得辛苦。反而是不这样做,才觉得不对劲呢!

基本上,自己过的是一种以书为伍的生活。我的满足感来自于时常分享到别人的生活体验和体悟。这“别人”可能是同时代的,却未必是同一个国籍;更多的时候,这“别人”却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物,以及他们笔下的人与事物。他们可能是作家,也可能是把文章留下来的各行各业、各阶层的人物,科文史哲以及宗教人物都有。

不同的时代人物,不同的思想和情怀,都能够开拓我的想象和思维,丰富我的胸臆。读他们的文章,犹如进入他们的世界、跟他们有着亲密的交往,并倾听着他们的细诉。人在当下,却因为他们的文字而到达了他们的时代,投入了他们的生息存在。

有眼高手低的自卑

从前,我总是在读了一些文章之后,思潮起伏,就想到提笔疾书,一抒内心的快意。近些日子来,在这些高人佳作的面前,我反而不太敢动笔了。我有一种眼高手低的自卑,觉得好文章都给他们写在前头了。我宁可多读几篇好文章,少写几则烂文章。当然,有好书陪伴,犹如佳茗落喉,甘醇有味。

行动管控令下来,我以平常心去应对。我不怕留在家里。反正,我已习惯在家里做自己该做的事。我可以了解一些人突然间不能去如常工作、不能去见人与交际的苦楚——在外惯了的人,突然间要把心收放在家里,谈何容易?

我回过头来省视自己,发现自己虽然可以在家里过得很自在,但是,我还是有自己外出的习惯的,比如说,大清早到广场与同修一起练功;黄昏时再到大草场跑圈子。这个日常习惯突然间得中断,时间一到,也会觉得蛮不是味儿。要适应,还得改变一些生活方式。

没有了户外的运动,就来些室内的修炼,如静坐、诵经、念佛等等。我的改变只是顺应。然而,我也想到别人,把整天在外的活动中断了,在家里另做调整、适应,他们的困难有多大啊!更何况吃喝玩乐的整个习惯都不一样了。

一场时疫爆发开来,改变了人的生活,也改变了人的思维。疫情当前,自我省视、省思,也权当是一种人生的磨练与考验吧!   

反应

 

商余

告别风雨特多的2023年/苏清强

文|苏清强

大家都说,即将过去的2023年风雨特别多。一雨成灾,发生在国内外多个城镇,也不乏国事人事的风雨灾难,在报章上图文并茂地报道出来,读到时往往为那些不幸者感到不安。

土崩树倒路毁、生态与资源破坏、泛滥水淹兼瘫痪……各行各业似乎无法正常运作;更有国与国之间的炮光弹雨,一时间人命如虫蚁般低贱……于是,雨后有阳光的日子就变得格外美好,至少能够恢复正常生活,晴和温煦的日子也能够带给人一种喜悦。

有位朋友常遇事悲观,有一回其轿车淹没在湍急水患中,天晴后就拖去车厂,换件修理。他一时没了车用,要想法变通以应对日常生活,包括上班、送孩子上学、到市区购物以及与朋友约见等等,脑筋转动,身心煎熬,搞得晚上常常睡不好。

像他这样在灾情后还得吃上苦的人,这一年特别多。所以说:过量的雨水下在不当的时空里,往往会危及物资人畜。

我不知道气候与时雨的改变,是否与世界的大环境受到破坏有关。我所知道的是,这些年来我们的自然环境在人为的破坏下,已经带给人类数不尽的负面影响。人类再不觉醒,国与国之间再不合作与和谐相处,人间的噩梦还未过去,众生的苦头还有得尝呢!

出国走走调剂心灵

人人都渴望过好日子,这包括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去享受一段不一样的生活,如旅游。或许是过去两三年人们被隔离在家的日子太久了,疫情缓和后,尽管风雨不减,社区种种文娱活动如雨后春笋冒起,人心躁动。各种旅游机制也启动,人们开始筹划和安排时间到国内外各地景区打卡。忙是忙了,却忙中有喜有乐。

一位常跟团去看世界的朋友告诉我,他很厌倦国内某些政棍时不时发出的短视言论,因此,出国走走正好可以调剂心灵,也可以让眼耳清静一些。或许,一些政客也应该出去看看世界,汲取新鲜空气,洗涤心灵,擦亮眼睛,看看别的国家如何进步以及如何营造民生的和谐与幸福。

而我的日子,只求无灾无难平常过。冠病疫情的拖拖拉拉,的确也改变了我们不少的思维与生活方式。比方说,在家隔离的日子久了,养成看书与写作的习惯;如今习惯成自然,每天总还是要看看书与写写东西。

此外,没事不外出,外出也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参加人多的聚会,自然而然地会戴上口罩。

吃喝玩乐皆属次要

其实,这三几年间,许多远近的亲朋戚友突然间病倒离世,让人感受到疫情的可怕。也有的骤然猝死,让人难以接受。现在想起来,他们不正是向我们演绎着人生无常的至理吗?

疫后碰头,大家常说的一句话:能够见到面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因而互相祝福与珍重。实在说,当很多朋友都纷纷打算出国去看风景尝美食时,我却没有这种冲动。我还想再等待一些时候,不急于一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健康是最大的财富。因此,我每天总要花一些时间在健身活动上。我也要把握好自己的时间,把放在案头的古典名著好好看它一两遍;其他的吃喝玩乐,皆属于次要的东西,我只愿适可而止。

前人不是说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吗?

仿佛才一眨眼间,已是年尾岁末时光。风雨走来,有感慨也有感悟。但愿明年的日子,有更多的晴和与温暖,且让爱与温馨充满人间。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