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压力大 郁证也闹情绪!

2019冠状病毒病除了威胁健康和生命,还带来经济衰败和生活压力。此外,也会引发很多情绪与心理上的问题。

200419c01kk1_noresize



自从冠病在我国传播以来,人们变得非常敏感。特别是当附近有人咳嗽时,就会感到很不安。或是当听说了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看到大家往超市挤,以囤生活用品时,就会开始害怕,也会跟着去挤;加上在行动管控令展开之后,几乎全面停工停课,很多人为此而收入减少甚至没有收入,与此同时却还要花费购买生活用品。其他生活消费都需要继续缴交的情况下,面对很大的压力。

此外,一些人身体稍微出现不适时,就会怀疑自己是否得了冠病。搭公交时又担心被传染;买不到口罩、消毒液就不敢外出,终日疑神疑鬼。渐渐地,只要有人咳嗽、看到未经证实的消息、看到节节上升的确诊人数,就犹如惊弓之鸟,变得恐惧、消极、抑郁或焦虑起来。长时间处在这种情况下,确有患上心理病的风险。

沈玮婷:中医把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心理病都归属于“郁证”。

异常情绪难缓解

中医师沈玮婷指出,抗压性比较高或懂得适时放松者,较能乐观看待疫情及其带来的影响。但也有小部分人本身较多思善疑及胆怯,在冠病病毒肆虐期间,同时也要为着工作、金钱、健康等问题担忧,就会使情况更糟糕。

沈玮婷表示,这些焦虑、抑郁或恐惧的情绪,都会影响健康。中医有五志:喜、怒、思、悲、恐,分属五脏的五种情志活动。五志的变化也有可能影响到相应的脏腑机能活动: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思伤脾、过悲伤肺、过恐伤肾。



这种异常情绪可以造成呼吸急促或困难、心悸、频频出汗、肌肉紧绷或酸痛、记忆力下降、思想消极、失去自信、胃口变差、难以集中精神、紧张、担忧、焦躁不安、易惊、失眠、手忙脚乱、办事能力下降等。若这些情况无法缓解,或是已经影响生活,建议尽早就医。

200419c01kk5_noresize

200419c01kk6_noresize

200419c01kk4c_noresize

200419c01kk4d_noresize

中医对治:疏肝理气

沈玮婷医师表示,中医把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心理病都归属于“郁证”。焦虑症和抑郁症是郁证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发病类型。

中医有“阴静阳躁”之说,抑郁症和焦虑症,一个偏阴证,一个偏阳证。抑郁症归属于阴证,表现为抑郁、静默、懒动、内向;焦虑症归属于阳证,表现为焦虑、兴奋、易怒、烦躁、多动。

脏气弱诱发病因

《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说:“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 情志内伤是郁病的致病原因,但情志因素是否造成郁病,除了与精神刺激的强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之外,也和本身的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说明身体的“脏气弱”是郁证发病的内在因素。《黄帝内经》中有一段“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说明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什么病都会出现。

在对治方面,主要以内服中药帮助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为主。

“疏肝理气的中药如:柴胡、香附、枳壳、陈皮等为主。因郁证病程较长,所以药物不能太过峻猛,以免对身体造成负担。除药物治疗外,精神治疗对郁病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解除致病原因,使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可以促进郁病好转并痊愈。”

借推拿帮助放松

另外,还会配合外治法例如针灸,主要取疏肝、理气、活血的穴位如太冲、三阴交、内关。配合镇静安神的穴位如四神聪、百会、印堂。此外,还可以通过推拿颈肩部,帮助放松紧绷的肌肉。

预防保健:放松调节

沈玮婷表示,在疫情不明朗的情况下,也可尝试采用以下方法来调节身心的健康:

●学习身心放松的技巧:呼吸练习、渐进式肌肉松弛练习,皆有效纾缓焦虑症的身心症状。

●接纳焦虑情绪,理智行动:保持积极心态,肯定自我的能力和优点。面对问题,要保持客观,避免将情况灾难化。

●放慢生活节奏:适当编排工作,每项工作之间预留休息时间。学习活在当下,照顾自己需要,预留时间关心家人朋友,多聆听丶多欣赏丶少批评。

●健康生活模式: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有助抵抗及预防焦虑。坚持规律运动,增加乐趣和持续性。勿以饮酒丶滥药丶吸烟和大量摄入咖啡因等不良方法处理焦虑情绪。健康休闲活动能增加愉悦心情,培养兴趣例如练瑜伽、绘画丶书法等,有助增强专注力。

200419c01kk2_noresize

食疗药膳: 补肾养血

在疫情期间,不妨以饮食来守护身心。以下食疗药膳供参考:

洛神玫瑰花茶

材料:洛神花、玫瑰花与枸杞各3克,蜂蜜少许

制法:把材料放入杯里,倒入80mL的热水焖5-10分钟后,依个人喜欢加入蜂蜜调味。

功效:疏肝理气

白萝卜排骨汤

材料:排骨500克、白萝卜1个、香菇少许

煮法:白萝卜洗净去皮切片,放在锅里煮沸后取出。排骨洗净焯水。于砂锅倒入500mL水,放入排骨以中火炖半小时。加进香菇、白萝卜和料酒,继续以中火炖半小时,加盐调味食用。

功效:理气消胀,补肾养血(注意:脾虚者不宜常吃)

小麦粳米粥

材料:小麦和粳米各100克、红枣10枚、冰糖适量。

煮法:小麦加清水1L煮熟后去渣留汁。加入粳米、红枣、冰糖慢熬成粥。

功效:健脾和胃,养心安神

洋甘菊茶

材料:洋甘菊5克,蜂蜜少许。

制法:将洋甘菊以开水冲泡,焖约30分钟,依个人喜好加入蜂蜜饮用。

功效:镇静安神,帮助入眠

200419c01kk3_noresize

200419C01_C7176-0a

受访者:沈玮婷医师

相关学历:拉曼大学中医学学士/ 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反应

 

职场

有压力不等于有进步 学习共处愈走愈强

【2025年特备·职场新势力】中篇

报道|陈艾薇

在当今社会,世俗化的成功标准成了现代职场压力的主要来源,许多人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与社交媒体塑造的完美生活背后,渐渐迷失了自己真正的生活目标。面对不断增长的职场压力和挑战,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刚步入职场的新人,承受着专业能力与软实力的双重考验。唯一能提升自己的,也就是转化压力、应用软实力!

“成功”这一概念,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随着个人的需求与追求而变化,深受个人背景、价值观、人生目标和经历所影响。然而,在许多亚洲国家,成功的标准往往较为狭隘,通常将其与财富、社会地位、头衔以及声望等物质成就紧密相连。

这种世俗化的成功标准成了现代打工人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无论是职场中的激烈竞争,还是社交媒体上对完美生活的展示,都让许多人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价值与物质成就捆绑在一起,加剧焦虑和不安,也让人们在追逐外在标准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向。

成功道路很颠簸

 

双威医疗中心临床心理师魏爱灵说,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新鲜而独特,尤其是在刚刚步入职场时,往往能投入无穷无尽的精力与时间于工作中。这源自于他们在教育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观念——努力工作是取得成果的关键,而成功的最佳衡量标准则往往是学业或工作成就。

“当他们进入职场后,他们会寻求通过工作表现和成就来证明自己,告诉自己这就是他们获得满足感和归属感的方式。”

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却远比想象中颠簸。打工人所面临的考验,远不止于个人的硬实力——如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或工作经验。软实力的体现,往往在关键时刻成为决定职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

正如魏爱灵所说:“(打工族)面对的潜在困难包括学校未教授的人员管理技能、关系管理、沟通技巧和表达技巧。当然,现代年轻人还需要在社交媒体上塑造美满生活 (Social-Media Worthy Life),描绘出一个能兼顾工作、家庭与兴趣爱好的成功人士形象。”

高效沟通成压力来源

 

人力资源领域的专业人士黄悠清,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咨询工作,肩负着为企业寻找和推荐合适人才的重任,期望通过不断努力登上更高的职业平台,迎接更多挑战,获得个人的成长与突破。然而,眼下她却正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压力。

在帮助企业寻觅人才的过程中,她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行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更需展现出卓越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由于工作常涉及“多方接洽”,她需要与企业高层、团队成员以及候选人之间建立起高效的沟通桥梁,同时这也成了她的压力来源。

尽管这种跨层级、跨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使她能够精准匹配人才与需求,但与此同时,这也成了她日常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压力来源。

“我们可能面对候选人爽约的情况,以致后续工作没有办法顺利进行,或者委托方(雇员方)迟迟未有决策,导致我们没有办法向候选人交代。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不只是对客户觉得无法交代,跟自己也是,任务无法完成心里很不好受。“这不仅考验专业能力,也在不断挑战应变和抗压能力。”

他人期望压力之一

职场新鲜人甄鹏量指出,尽管他喜爱所从事的行业,但职场中的压力和焦虑却是不可避免的。

他提到,日常工作中的常见压力源包括无法完全达到老板或客户的期望,尤其是在项目进度紧迫、目标高远时,自己往往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此外,繁重的任务和紧张的时间节点常常让他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在面对一些陌生的挑战时,难免会感到迷茫与无从下手。

尽管如此,他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力求在压力中找到成长的机会。

“我从中学会了优先排序,确保重要的任务得到优先处理,从而减少无效工作和时间浪费。

“其次,与他人沟通成为缓解压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寻求同事或朋友的建议与支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往往能够让复杂的局面变得更加清晰。当然,客户的沟通挑战不可忽视,但通过耐心与细致的交流,通常能够找到解决方案。”

“躺平”对抗“内卷”?

JobStreet by SEEK代董事经理尼古拉斯蓝(Nicholas Lam)说,社会对于“成功”狭隘且单一的定义,往往忽视了许多同样重要的成功标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心理健康,或是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从而可能会造成打工族对自身成就和职业成就的观念出现偏差。

他进一步指出,当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受到这些传统成功标准的影响时,常常会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的困境。

在人们认为自己未能达到社会所设定的高标准时,其中的压力不仅让他们对自己的成就产生质疑,还可能感到无法突破眼前的困境,从而让时下流行的“躺平”运动应运而生。这种反抗社会压力的现象,体现了许多人对于过度追求物质成功和外界评价的疲惫,以及对于重新定义个人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渴望。

尼古拉斯说,中国年轻人的“躺平”动机是为了拒绝传统的职业压力,力求摆脱长辈为他们精心编排的生活的途径。而在我国,人们“躺平”所归咎于对工作的归属感较低,而这通常是由职业倦怠或压力引起的。

对工作归属感较低

魏爱灵说,许多人在职场上渴望获得归属感和意义,工作场所的归属感是指员工感到自己的独特性被组织和同事所接受,甚至得到珍惜。而“躺平”现象可能是对“内卷”现象的一种反抗,或是长期在投入工作后未能获得相应回报所带来的严重失望。

“研究表明,打工族(尤其是年轻人)希望看到自己所做的工作能在组织中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期望定期获得上级的认可。当这些需求长时间得不到满足时,员工可能会感到自己无法改变这种状况,最终选择“躺平”作为一种反应。”

“退出”失自我探索机会

但她指出,人的成长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在生活中获得某种形式的安全感、意义和希望。而“躺平”则是一种被误以为能够逃离职场压力和痛苦的行为模式,所以很难通过“躺平”来远离压力与痛苦,或获得真正的满足。

“当年轻人选择通过不断‘退出’来避免压力时,他们其实错失了以健康方式应对压力的机会。这种回避不仅让他们无法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还使他们失去了探索自己偏好、愿望和限制的宝贵机会,而这些经验和教训是可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应用的。”

因此,魏爱灵鼓励打工人反思工作环境是否适合自己,并主动寻找那些能支持他们职业目标、帮助他们成长的机会。

过度压力不利健康

许多雇主认为,员工能够不断突破自我,提高生产力,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然而,事实上,这种观点的有效性并非一成不变,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员工个体如何看待和应对职场竞争的态度。

对于一些员工而言,适度的压力和竞争可能激发其潜力,促使他们全力以赴、追求卓越,但对于另一些员工来说,过度的压力和过强的竞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导致身心疲惫、焦虑情绪加剧,甚至产生职业倦怠感。

魏爱灵引述研究指出,员工可能会以“学习”、“避免”或“证明”的方式应对高压:

“学习”应对式:

相信能力是可塑的、可以发展的、努力实现与进一步发展能力相关的目标。

“避免”应对式:

相信能力是有限的、力求避免因技能不足而产生的负面判断和反对。

“证明”应对式: 

相信能力是有限的、个人通过展示能力来寻求有利的判断与机会。

“当“避免”或“证明”应对式的人发现自己处于高强度工作和职场竞争时,他们反而会对工作环境的参与度较低,并选择相信自己因能力有限、无法成就上司的要求或创造职场的成就,造成情绪疲惫和犬儒主义(cynicism),这也被称为职业倦怠。”

小心职业倦怠出现

职业倦怠是一种由长期过度压力和工作负荷导致的身心疲惫状态,通常表现为情感上的枯竭、工作效率下降以及对工作的负面态度。

波兰研究员斯坦尼斯瓦瓦·图霍尔斯卡提出了以下类别的倦怠症状:

情感(Emotional)症状:抑郁状态、疲惫、焦虑、情绪控制力下降、易怒、同理心下降和攻击性增加,以及普遍缺乏工作满意度。

认知(Cognitive)症状:无助感和无力感、自卑感、记忆力和注意力缺陷、思维僵化、敌意、怀疑、投射效应严重化,以及对工作场所的同事和权威缺乏信任。

行为(Behavioral)症状:冲动行事、无法休息、孤立、工作质量下降、不愿意接受新想法、缺勤以及避免花时间在工作上和与同事接触。

动机(Motivational)症状:价值观的丧失,例如与工作相关的意义感、高期望和抱负、工作满意度、主动性和创造力以及普遍的工作意愿。

躯体(Somatic)症状:头部和背部疼痛、睡眠障碍、体重突然变化、心脏和胃部疾病、高血压和免疫系统普遍衰弱。

勿让短暂感受

影响长期思考

在现代职场中,我们常常被告知要全身心投入工作,追求更高的业绩和成就。然而,真正的职业幸福和成长并不仅仅依赖于工作本身的回报,更在于如何在工作中实现个人的核心价值观,如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并学会区分自己能够掌控与无法掌控的事物。

首先,魏爱灵说,明确理解工作如何契合个人的整体人生价值观至关重要。

她强调,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尽管它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但我们的生活还包括家庭、健康、友谊以及个人兴趣等多个层面。个人价值观可以包括诚实、真实、创造力、感恩等诸多方面。与其专注于工作中的回报与成就,不如将注意力放在是否能够在工作中践行和实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这才是更为深远的目标。

避免消极思维

其次,学会识别与工作相关的自动思维模式非常关键。消极的思维方式可能会显著影响工作表现,例如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过早下结论或灾难化的想法。

“学习如何区分想法和感受,以避免被短暂的感受过度影响长期的思考模式。”

第三,学会区分自己能够控制的和无法控制的事情。

我们常常会对那些超出自己掌控范围的因素过于焦虑,例如他人的看法或言论。然而,只有学会专注于那些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才能更有效地应对挑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对于无法控制的因素,学习接纳和适应,寻找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这同样是重要的成长。

“不要过度专注于快乐。情绪是短暂的,但生活中的意义是永久的。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学习”型应对者,无论面对工作中的挑战还是生活中的困境,都能够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与希望,过上更加充实和有目的的生活。”

明日预告:打工族开始重新审视工作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并不禁反思:在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到底追求什么?

相关报道:

职业规划2025年新提示 年轻人,接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