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债务“灰犀牛”冲击全球/马来西亚安邦智库

为缓解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国央行都在推动史无前例的宽松政策,把全球债务规模再次推高,今年全球经济转入负增长已经成为很多机构的共识。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布最新报告,预计受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0.9%。

 

如安邦咨询(ANBOUND)之前所提到的,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在货币宽松的情况下会越来越脆弱,这让全球债务“灰犀牛”的隐患变得越来越突出。

全球债务规模的不断增加,带来的是资产回报的不断下滑,可能是未来金融市场和各国政府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在全球主要央行宽松政策条件下,全球债券殖利率不断下滑。也正是由于全球各国债务总体规模的持续扩大,全球债务增速有超过GDP增速的趋势,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市场利率的大幅下降,否则负债率高的国家债务违约率就会快速上升。

放水加剧资金过剩

安邦咨询研究人员曾经指出,全球央行推出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救市,实际上是以更大的信用泡沫填补了此前泡沫破灭的窟窿。

 

一方面,宽松的货币导致市场无法完全出清,风险仍在积累;另一方面,央行放水增加的流动性加剧了资金过剩程度。

全球债务持续增加,意味着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对于信用及债务扩张的容忍度在增高。

同时,各国政府已经越来越难以承受资金市场的波动。

从近几年资金市场的变化和美联储政策的变化来看,货币政策越来越受到资金市场影响,难以实现正常化。

对于信用风险而言,虽然各国际评级机构在当前的形势下,不断调整信用评级,但整个信用评价体系可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特别是,各国政府对市场的影响和干预越来越深,市场风险和企业的信用风险越来越多受到主权信用和政府监管的影响,将带来全球资本市场的重新定价。

此次危机中,各国央行正从“最后借款人”的角色,大范围的转变为金融资产的“最后购买者”。

令人担心的是,当前全球债务规模和负利率范围不断扩大是传统经济学所不能解释的。

相信政府定会救市

从投资者的角度,一方面,对风险的估计会降低,造成低信用风险资产的“资产荒”。

另一方面,权益市场投机行为会加剧,因为投资者会意识到政府监管机构会“救市”,从而进一步推动股市的波动。

正因如此,世界银行敦促各国政府和央行要清醒地认识到,处于历史低位的利率水平可能不足以抵消另一轮潜在的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需重视全球潜在债务风险。

推动利率正常化

更令人担心的是,当前全球债务规模和负利率范围不断扩大是传统经济学所不能解释的。

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各国债务规模的进一步提高,推动利率重回正常区间是近年来经济学界面临的共同问题。

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货币主义理论都没遇到过当前这种高杠杆、低通胀、低增长的窘境。

近年来,在科技推动下的金融业高速发展,使得货币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正发生变化,金融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其自身也正形成相对独立的循环系统。

这既催生了全球资产的泡沫,又间接导致了主要金融机构的“大而不倒”,以债务膨胀拉动经济增长的趋势已十分明显。

如何实现债务问题和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仍需要经济和金融理论的突破。

这种经济增长理论的探索,更将带来投资理论的变化,包括资本估值和各种风险的重新计量,从而给金融体系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中国提供10兆方案 化解地方债务压力

作者:宋阳标

中国地方债务高企成为经济中的“灰犀牛”,中央推出10兆人民币债务置换计划,旨在缓解地方债务的压力并释放发展潜力。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于11月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人大常委通过新议案,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整体化债资源达到10兆人民币(下同,1.4兆美元)。

其中,中央增加6兆元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务的限额,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据悉,此次化债安排,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3年实施,2024至2026年,每年分拨2兆元人民币,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为地方政府腾出资源更好地发展经济、保障民生。

5年续增地方政府债券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从2024年开始,中国将连续5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兆。

两项合计,中国政府总计要拿出10兆元人民币用来化解地方债问题。

蓝佛安表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2023年底“二十国集团”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七国集团”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23.4%。

同期中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85兆元,其中国债30兆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7兆元,隐性债务14.3兆元,政府负债率为67.5%。

地方债务多用于基建

从举债用途看,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了大量有效资产。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资本性支出,支持建设了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很多资产正在产生持续性收益,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是偿债资金的重要来源。

但是地方债持续积累,容易对地方财政和经济建设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些年,很多地方举债建设的项目无力支付建设经费,造成很多负面问题,影响了社会稳定,也破坏了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

地方债风险续发酵蔓延

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认为:地方债务风险持续累积,成为经济中的“灰犀牛”。从还债期限看,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和城投债进入偿债高峰,目前已有少数地方的城投债出现了违约,地方债风险如果持续发酵蔓延,不仅会拖累地方金融机构,也会恶化营商环境,挫伤各方面的经济预期和积极性。

“效力强大,但是要防问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这样看这次刺激计划。

蓝佛安指出,当前一些地方隐性的债务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这种情况下,实施一次大规模置换措施,能够发挥“一石二鸟”的作用。

他指出:一方面,解决地方“燃眉之急”,缓释地方当期化债的压力、减少利息支出。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的支出,5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

另一方面,帮助地方畅通资金链条,增强发展动能。通过实施置换政策,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将原本用于化债化险的时间精力腾出来,更多投入到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去。同时,还可以改善金融资产

质量,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利好实体经济。

三拳并出 大幅减债

据了解,中国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为2兆元,仍按原合同偿还,加上前文所述两项化债新政,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兆元大幅降至2.3兆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兆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蓝佛安认为,地方依靠自身努力化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甚至有些地方是比较轻松的。“总的看,我国政府还有较大和举债空间。”蓝佛安说,目前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宏才表示:为了便于操作、尽早发挥政策效用,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3年实施。按此安排,2024年底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将由29.52兆元增加到35.52兆元。

一位基层的行政主官对此表示,由于目前具体政策还没下来,到时候怎么办,现在还没办法梳理,‘但地方政府应该稍微能喘口气,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想推动大发展,难!太难了!地方政府债务包袱太重,利息压死人!’

学者与基层谨慎乐观

蓝佛安指出:从地方看,拿出4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盘活政府存量资源资产,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保障财政支出需要。如果确有必要,地方还有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存量资金可以动用。总之,当局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和资源,能够保障今年全国财政收支实现平衡,重点支出力度不减。

香港经济学家卢麒元指出:这项政策的关键是要做得精准、及时,做得好。三流(流量、流向、流速)只解决了流速不行的问题,但是流量和流向才是关键,这需要国务院认真负责考虑。

一位基层县长认为:此次刺激计划规模弘大,但是基层谨慎乐观,原因有4,1是有个5年的过程,2是具体到每个县额度有限,3是隐债只占较小比例,大量显性政府债务仍是沉重的负担,4是根本性的财权事权、税制调整改革未见具体信息。他认为,这些政策实施不复杂,隐债底数都有,只要上面给钱,化债很快。

钱发下来,但是最终会分配到谁的手中,这才是问题的重中之重。一位基层官员指出:“坚决不能重蹈2008年的4兆大部分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覆辙。”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