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买对寿险提升渗透率/南洋社论

财政部长林冠英10日透露,国人的人寿保险渗透率为55%,跟前朝政府定下的2020年75%渗透率的目标相差甚远;问题的症结,在于保单价格和可负担性息息相关。

保单价格过高和受保人能否负担保费,有时候是两码子事,最重要的是寿险保客是否懂得选择,买了适合自己的保单。



所谓“适合”的保单,指的不一定是保费的多少,更重要的是保单的性质,因为再好的保单若是断了保,也就不过是一张废纸。

人寿保险种类繁多,由于对寿险的了解不够深入,许多人会在“一时兴起”,或受到代理员有意或无心的引导下签购保单,结果过后发现“买错货”,第二年就不再续保;这种错,一些人一生中曾犯下不只一回。

要买一份适合自己的保单,除了保户本身必须对寿险有一定的认知之外,代理员的销售专业和诚意至关重要。

寿险代理员主要分作全职和兼职两大类,后者一般上所承受的销售压力不大,但寿险知识相对较差,而前者则必须面对销售固打,在业绩方面“压力山大”乃在所难免之事。



有鉴于此,兼职代理员向准保客推销“不合适”保单,甚至是“错误”保单的现象就可能出现;至于全职代理员,一些职业道德欠佳者,往往会因为本身的业绩需要,而推介超乎保客经济能力的保单。

买到不适合自己或保费过高的保单,是寿险保客断保的两大原因,尽管续保率是寿险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但代理员很多时候为了拼业绩,自然就把自己的一时之需摆在保客的利益之上。

寿险其实是非常美好的东西,富人需要寿险来保护及增加财富,而除非穷到没钱开饭,穷人更需要寿险,因为万一不幸提早“移民”,最能够帮到家人,舍寿险取谁?

世上只有一种不好的保单,那就是断了保的保单,但为了不断保,保客首先要做的就是确保自己没“买错货”,而代理员则必须以最崇高的专业态度和职业道德来面对准保客。

反应

 

言论

分摊保费能惠及保客?/南洋社论

为了应付医疗保险和回教保险大幅调涨的问题,国家银行在2024年12月提出两项临时措施,帮助因保费上涨而受到影响的投保人。

第一项是,各大保险公司将医疗理赔通货膨胀所产生的保费增加分摊至最少3年,让投保人每年保费涨幅最高只能是每年10%。第二项则是政府和回教保险公司及私人医院共同出资6000万令吉,加速健保改革,包括实施和推广诊断相关分析,公开常见医疗程序的费用,以增加透明度。

上述宣布已经过了两个星期,并不见保险公司有什么实质行动。保险公司有耐心,保客可没有耐心,因为进入1月份,大限已至,如果再没有发展,保客就要缴交调涨的保费了。

设定顶限而非冻涨

此时,财政部副部长林慧英作出宣布,所有的保险公司必须在1月15日起,向保客提供分摊保费的措施和细节。保客如果收到保费涨价通知,可以自1月15日起,拨电保险公司要求分摊保费,公司必须照办。

什么是“分摊保费”?原来,分摊保费是保客可以要求延迟调涨的日期至2026年底,将本来要大幅调涨的保费分成3年或更多年执行,以确保每年的保险调涨不超过10%。

换句话说,国家银行只是暂时设定保险公司保费调涨的顶限,并不是冻结保费调涨。长远来看,保险公司务将达到它们所要调涨的水平。这是典型的“朝三暮四”现代版,只是将保费调涨的现实延后发生,减低冲击,和保客想象中的维持旧保费不变相差甚远。

保客成最大输家

国家银行行长拿督斯里阿都拉昔之前强调,定期调整保险和回教保险的保费已经成为必要措施,以确保能够持续满足理赔不断上涨的要求。这让保客只能扮演“羔羊”的角色,也就是说,如果公司理赔运算得当,获得盈余,那么公司就无需涨价。

但是,假设公司计算错误,那么保客必须埋单(缴交更多保费)。面对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保客,尤其是乖乖缴费,从来没有索赔的保客,成了最大的输家。

保险公司将理赔上涨的费用无止境的转嫁于保客,毫无面对亏损的风险,试问这对保客公平吗?保客要的是固定的保费(固定的风险成本),如果不能确定保费到底将上涨到什么地步,那么,保客可能认真考虑放弃购买医疗保险或者断保,转向更容易预测消费数额的政府医院求救。

国家银行在协调涨价问题,虽然已经做到将保费分摊,但是,在保客面对不合理的对待时所给予的帮忙,如果只是单单延长保费调涨的执行日期,那是远远不够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