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减债助抗疫最有效/戈登·布朗/劳伦斯·萨默斯

发达国家面对2019年冠状病毒病危机所采取的对策是,以短短3个月前还根本无法想象的规模、以及大胆和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支持其国内经济和金融体系。



相比之下,值此各国财政和央行行长本周召开半年一度的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虚拟会议之际,人们将会采取措施强化国际体系。但这与各国在国内采取措施的力度却不可同日而语。

查尔斯·金德伯格等历史学家曾令人信服地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需要归咎于当时失败的国际合作。而且,即使自那以后人类为应对危机采取了协调行动,但这样的行动往往却在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成本之后才开始采取。

在世界大战带来巨大破坏后,才召开了关于重建国际金融体系的布雷顿森林会议。解决拉美债务危机的布雷迪计划则在该地区经历了失落的十年后才得到同意。

但2009年召开的伦敦20国集团全球金融危机峰会则证明了尽早采取统一行动,限制对全球经济所造成破坏、维系贸易和支持脆弱新兴市场所带来的价值。

发展中国家将爆发下一轮冠病危机。据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或许仍略显谨慎的严峻估计显示,亚洲很可能有90万人在此次疫情中丧生,非洲则还要有30万人左右。



尽管社交隔离是西方压制病毒的方式,但发展中国家拥挤的城市和贫民窟加大了隔离的难度。

新兴市场危机大

在没有自来水的地方,洗手的建议几乎没有任何用处。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网络,人们所面对的选择狭窄而又严酷:冒着患病的危险去上班,或者待在家里和家人一起挨饿。

但如果疾病在这些地方得不到遏制,最终将会卷土重来,形成第二、第三和第四波,困扰着世界每一个角落。

新兴市场普遍存在的经济和金融失败同样威胁着所有国家赖以生存的供应链可信度。鉴于规模庞大,新兴市场债务对全球金融系统稳定性构成威胁,而全球金融系统已经在严重依赖央行的强势援助。

新兴市场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因此,新兴市场债务也威胁到全球经济的增长势头。

多边组织应加码放贷

就像美联储和其他主要央行以此前无法想象的方式扩大资产负债表一样,国际社会需要本周,借用前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的名言,“竭尽全力”维持正常运转的全球金融系统。

值此美国额外借入2兆美元(8.8兆令吉)满足自身需求之际,强行对本以严重承压的发展中国家实行大规模紧缩政策将会带来悲剧性后果。

首先,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和区域发展银行需要像各国央行一样积极拓展其借贷业务。这意味着既要承认当前接近零的利率环境导致可能比此前更多地使用杠杆,而且如果现在不能动用储备,那么储备几乎就失去意义了。

2009年,世界银行近拓展借贷规模近3倍。现在,或许适合设定更宏伟的目标,同时大增补贴贷款,因为富裕国家实行低利率导致借贷成本降低了许多。

除减轻债务利息支出外,国际货币基金凭借1500亿美元(6600亿令吉)的黄金储备和与各国央行之间的信贷额度网,应当准备发放高达1万亿美元的借款额度。

中国决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投资资金是一项颇受欢迎的举措。

别只让债主受惠

其次,如果要抓住时机扩大使用被称之为特别提款权(国际货币基金的全球储备资产)的国际货币,那么这个时机就在眼前了。

如果要使全球货币与富裕国家的国内货币扩张保持平衡,那么就迫切需要增加远超1兆美元(4.4兆令吉)的特别提款权额度。

第三,如果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全球金融支持最终帮助了这些国家的债主而非民众,那么这样的结果既可笑也是悲剧性的。危机爆发之前的国家债务必须在国际金融议程上首当其冲。

我们应当立即达成一致,一旦我们搞清楚这场危机的经济影响,我们将会在捍卫众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吸引新增投资前景的同时,在其国内推行那种恢复债务可持续性的系统性对策。

但是最直接、同时规模最大的短期支持可以来自免除由国际发展协会支持的76个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即将支付的债务。

建议免债两年

现有建议是由债权国提供双边债务偿付6至9个月的停顿,总成本为90亿至130亿美元(396亿至572亿令吉)。但提议的时间跨度和涉及债权人范围都是有限的。

我们建议,免除今明两年内超过350亿美元(1540亿令吉)的官方双边债权国债务,因为这场危机显然无法在6个月内解决,而各国政府需要制定有一定确定性的支出计划。

在这个问题上,持有超过四分之一双边债务的中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决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投资资金是一项颇受欢迎的举措,而且中国的支出已经加快了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

现在中国是时候通过免除今明两年的债务偿还,从而在其他债权国面前发挥表率作用。

私营债主须分担痛苦

近20年前,当我们列举理由要为近40个负债累累的穷国减免债务时,几乎所有债务均来自官方双边或多边债主,而很少见到私营部门债务。

现在,200亿美元(880亿令吉)——通常以高利率借入——需要在2021年底前归还给私营债主。

就像代表新兴市场私营债主的国际金融研究所所承认的那样,私营领域也必须分担痛苦。

如果源自我们多边机构帮助最贫困国家的全部资金不是用于医疗保健或消除贫困,而仅仅用来偿还给私人债主,尤其是那些在危机时刻还在继续发放红利的大型美国银行是不公平的。

本周召开的部长和行长会议应当与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一道,动员私营领域拿出一份解决上述债务问题的自愿计划。

就像尽早采取大胆举措可以最有效、最经济地控制疫情一样,过去给我们的教训是,迅速、大胆地采取措施可以最好地避免国际经济衰退以及随之而来的人员伤亡。我们必须立即共同采取行动。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国际财经

问题从通胀转向政治 全球软着陆之路暗潮汹涌

(纽约21日讯)随着通胀放缓为看似不可能的软着陆扫清道路,全球经济正迎着意想不到的顺风迈向年底。不过尽管形势总体向好,但仍有政治障碍横亘于前。

悬而未决的美国总统大选可能令全球经济面临迥异的结果。

除此之外,还有政府债务飙升、中东冲突升级、俄乌战事久拖不决以及台海的紧张局势。

正是在这样充满担忧的背景下,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本周将齐聚华盛顿,出席国际货币基金(IMF)和世界银行年会。

“别指望会有庆功派对,”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上周在展望此次会议的讲话中称。“我期望离开这里时人们会有些振奋,会有些害怕——但愿害怕能促使他们采取行动。”

经合组织(OECD)表示,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与2022年时相仿,当时央行开始以数十年来最快的速度加息。

彭博经济研究预测,全球GDP今年将增长3%,低于2023年的3.3%,但要远好于年初时的悲观预测。

主要经济体受考验

美国消费者在继续花钱,企业在继续招聘。

虽然欧洲的需求在减弱,但经济应该会继续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决策者不断推出刺激措施支撑房地产市场。这些措施可能无法实现股票多头的盼望,不过应该足以帮助中国经济接近今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韧性势将受到考验。

虽然贺锦丽提出了与拜登政府保持广泛连续性的政策,但她的对手特朗普却提出了会给世界贸易带来冲击波的政策。

特朗普威胁要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至少10%的关税,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60%甚至更高的关税。布鲁金斯学会的温迪·埃德尔伯格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莫里斯·奥布斯费尔德在联合分析中称,这将制造“商业混乱”。

但特朗普不这么看。

这位美国前总统10月15日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接受彭博新闻社主编米思伟采访时称,关税越高,企业就越有可能来美国建厂,这样就不用支付关税了。

谁是贸易战输家?

然而经济预测显示,到头来损失最大的可能是美国。彭博经济研究称,如果中国对特朗普提出的关税进行报复,那么到2028年大选时,美国GDP可能被会拉低0.8%。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可能只有美国的一半左右,欧盟和日本受到的冲击则更小。

如果中国商品找到进入欧洲的途径,欧洲将面临更大损失,当地制造企业已然在需求疲软中挣扎。疫情过后投资从未完全恢复,而且自去年底以来一直在下降。尽管薪资增长强劲、通胀压力缓和、劳动力市场迄今表现稳健,但私人支出依旧乏力。

上周四,欧洲央行自6月以来第三次降息,认为通胀率将比之前的预测更早回到2%的目标,并表示有信心能避免经济衰退。

“我们仍预计会实现软着陆,”行长拉加德在政策决定后对记者表示。但她补充道,若爆发新的贸易战,将危及这一前景。

“针对贸易的任何限制、任何不确定性、任何障碍,对于欧洲经济这样非常开放的经济体而言都会产生影响,”她说。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