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根治贫穷,先摆正心态/简瑞平

正值明年是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在1991年倡议要成为2020先进国宏愿,以一跃成为高收入国家之际,却传来一个负面消息,联合国的报告指我国人口中,有15到20%是贫穷家庭,令先进国梦碎。

其实,敦马早已承认先进国目标无法落实,寄盼能在2025年如愿以偿。今天有两成的国民生活在贫穷线上,即使多一个5年 ,恐怕也是艰难的任务,何况今天国家负债多达1兆令吉,改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显得乏力。



当联合国官员未就我国的贫穷率宣布前,政府上下在梦乡如痴如醉,官方2016年的数据每户贫穷率偏低,只占0.4%,1970年为49%,多么引人自豪。原来我们沿用旧式的统计法,即是一个家庭的月入980令吉,就不算贫穷。可是与今天的物价作比较 ,家庭月入1000令吉,日子肯定难挨,官老爷或是不知市道,要联合国点出,方如梦初醒。

也有大官半信半疑,不正面看待,怀疑联合国的报告失准,其中包括经济事务部长拿督斯里阿兹敏,他的理由是政府按国际标准统计,同时给国民多种生活补贴,如卫生医药照顾等。

马来西亚土地富饶、没有自然灾害、人口少、政治稳定、基建完善,很早就走向工业化,是外资首选的其中一个地区。这样的一个国家挥别贫穷是理所当然,问题出在哪儿?有官员说要探讨,对症下药。

如果我国情况真的这么恶劣,不足以令人信服,眼前所见处处都是外劳,合法的/非法的估计有数百万计,真正的数据没有人说得准,谁说这里不是“找吃天堂”!



大马吊秤车公会不久前披露,半岛缺少3000名吊秤车操作员,力促年轻人入行,熟练技工月入可还5000令吉;罗里司机公会也感叹司机难找,尤其是长途拖格罗里员工,他们可以月入3000令吉。

就业机会比过去选择多

对油棕小园主来说,他们面对30多年来割果员工严重短缺的棘手难题,许多外劳回去印尼后就不再来,因为家乡也有一望无际的油棕园;原本14天的采割周期,现在拖延到一个月,一个月后还不见操刀是常态,小园主叫苦连天,熟透的棕果就得丢弃。

我国最大的油棕业者土展局透露,该机构经营80万公顷种植面积,每个月面对延误割果造成的损失多达200万令吉,情况还在恶化中,年轻一代守护油棕园的情景日趋式微。

业者披露,一个割果工人月入2000到3000令吉或更多,可以脱离贫穷,本地人就是不愿挨。其他行业如建筑业的收入也不赖,生活在贫穷线下的家庭还这么多,这是政府最大的挑战。

其实,大马的就业机会比过去好、选择多,政府要做的除了继续提升国民教育和能力,把心态摆正是努力的方向,老一辈推崇的勤与俭精神,永远不老。

反应

 

言论

改善赤贫需标本兼治/曾志涛

日前,财政部副部长林慧英提到政府在2024年财政预算案中拨款130亿令吉用于提高慈悯援助金(STR)和慈悯基本援助金(SARA)的金额,成功帮助约1万5000个家庭脱离赤贫。

笔者认为,发放援助金虽能缓解赤贫家庭的经济压力,但要实现根本脱贫,政府还是必须制定全面可续的解决方案。

据马来西亚统计局的数据,赤贫家庭的定义为月收入低于2589令吉,而极度赤贫家庭则是月收入低于1200令吉。截至2024年10月31日,国内共有7308户赤贫家庭户主,涉及2万5144名家庭成员。

令人惊讶的是,人均国民收入(GNI)排在首位的吉隆坡,在全马极度赤贫人口中排名第一,数量达到474个,而人均国民收入排名第三的槟城,其赤贫家庭户主也居全国之首,共有1650户,涉及4994名家庭成员。

仔细推敲,收入水平的两极化,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换句话说,高收入群体拉高了城市的整体收入水平,但大量的低收入群体却因低技附加值工作,始终处于经济边缘。

城乡教育资源不均

与此同时,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例如居高不下的房租和交通费用,进一步压缩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空间。

由于赤贫家庭无力承担高质量教育,他们的下一代将难以实现阶级跨越。

在应对赤贫问题时,短期内直接的经济援助虽然重要,但赤贫家庭仍会因医疗事故、失业或其他不可控因素,再次陷入贫困。因此,政府必须加强结构性经济改革和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对许多赤贫家庭而言,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然而,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使赤贫群体的孩子无法享受与富裕家庭同等的教育条件。

从长远来看,政府必须建立更完善的教育预算与资源分配监督机制,定期评估城乡教育差距,通过数据调整政策优先事项,确保教育资源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除了教育,住房问题也是赤贫家庭的沉重负担。以吉隆坡为例,近年来房价和租金的快速上涨已使许多低收入家庭被迫迁往更偏远的地区,导致更高的通勤成本。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

在城市规划中,政府应考虑低收入家庭的生活需求,通过增加可负担房屋的建设、改善公共交通体系以及制定灵活的住房补贴政策,来减轻赤贫群体的经济负担。

第三,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也需进一步扩大。虽然政府设立了多个社会援助项目,但许多赤贫家庭仍未能及时受惠。

政府应想办法简化援助申请的流程,提高援助分配的透明度,确保所有社会成员,包括低教育程度和残障人士,都能享受到这种福利。

解决赤贫问题是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课题。

政府必须在提供短期援助与长期的结构性改革之间找到平衡,通过全方位和多管齐下的方法,构建一个更可续和公平的财政与社会体系。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