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和你一起 幸运到老!

特约·谭文信    学夸父逐日般阅读,越读越迷茫,成了佛国边地人。

最近受朋友邀约在某网络电台对谈,我那时介绍这本《幸运到老》给一位听众。
《幸运到老》的作者是第9世堪千创古仁波切(Thrangu Rinpoche)。这是一本关于老年修行的入门手册。那时在西马某书局选购的,纯粹是为了送给父亲阅读。我不是藏传佛教信徒,向来也对他们的活佛转世制度持保留态度。

第九世的堪千创古仁波切今年已经87岁。一个87岁的老人家来谈老年修行的课题真是够资格的。

创古仁波切年轻时就从西藏出走,可说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才把西藏佛教传至世界各地。而今这位进入老迈年纪的“活佛”,他的身体和普通人会有不同吗?

且听他本人自己如何说:

“在我50岁的时候,没有觉得自己老了;到了60岁,感觉稍微老了一点;70岁时感觉老了蛮多;现在到了80岁,就觉得变化比较大,好像上一个月的身体状况与这个月就会有所不同。”(《幸运到老:老年修行入门手册》第18页)

创古仁波切对于自己身体变化的描述其实和汉传《楞严经》的一段经文非常相应:

佛问,“你的形体与容貌,应该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衰坏的罢!”

王答:“变化实在是逐渐的在暗中推移,不知不觉的随着寒暑的交流和时间的变迁,慢慢地形成今天的状态。当我在20岁的时候,虽然还算少年,实际颜貌已比10岁的时候衰老了。30岁的时候,比20岁又衰老得多了。现在52岁,回忆起来,觉得50岁的时候,也比现在强壮得多。我看这种变化,暗中在推移,不是10年,也不是一年一月一天的迁易。实在是每分每秒,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会停止地随时变化,所以断定将来一定会衰坏灭尽的。”(《楞严大义今释》63页)

一旦年老面对病痛

人一旦老了,就有病痛发生的可能性;“活佛”也不例外。创古仁波切的膝盖开过刀,走路不方便,而且手还会一直发抖。

不过创古毕竟还是有一个有修行,并非浪得虚名的仁波切,他这本《幸运到老》就是分享他如何以佛法来优雅面对自身的老病。并且书中还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方法来帮助长辈真正的安享晚年。

作者简介:第9世堪千创古仁波切

◆创古仁波切为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的总经教师,曾任藏传佛教噶玛噶举四大法子的导师,是噶举传承当代禅师暨学者。

◆仁波切致力弘法利生的佛行事业,建寺兴学,讲学传法,不遗余力。逾80岁的仁波切,如今依然不辞辛劳,每年巡回世界各地,弘法利众。

◆著作:《大手印第一课》《快乐转心法》《成佛的蓝图》《直指法身》《惹琼巴传》《帝洛巴传》《遇见药师佛》《止观禅修》《寻找来世的居所》《一生所衷》《密勒日巴的老师说》《不动佛》《幸运到老》等。

年老好修行

《幸运到老》一书分有“老年的意义”与“老年修行入门”及“最后的准备”三大章节。

在第一章的“老年的意义”,创古仁波切认为能够活到老,其实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因为如果我们在很年轻时就过世了,也就不可能会迈入老年。所以不要再有那些“我已经老了”、“不中用了”、“我很可怜”这些没有意义的想法。这是他老人家的忠告。

创古仁波切在第二章“老年修行入门”,鼓励我们观修无常。他认为“无常是最后成功的友伴”。通过观察人生充满变化,提醒自己,生命是随时都可能消失的。所以他鼓励老年一族要把有限宝贵的光阴多用来止恶行善,并且在心地下功夫,以让自己的心有力量。

多关心他人困境

那要如何让自己的心有力量呢?创古仁波切要大家进一步开发自己的慈心与悲心 。他说“慈心就是希望众生得到快乐的心,悲心就是想要众生离开痛苦的心”。换言之,了解了生命无常,就不要过得太过自我为中心,应该多关心其他人的困境,并想办法解决对方的痛苦。这也是一种帮助年长者摆脱自怨自艾的好办法。

影响许多美国人学佛的宣化上人也这样鼓励老人家:

“你虽然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有五根都不愿意工作了,但是你这意根还很强壮的;你这意,它是没有老,没有少,无始无终,它随时都可以工作的。那么现在我给你一点工作。什么工作呢?这个工作一点也不费力。你无论信哪一个宗教,不必改变你本来的宗教,你去祈祷你那一个宗教;你就用你本来的宗教那种方式去祈梼世界和平。这个世界为什么不和平呢?就因为人人都不希望这个世界好,不祈梼这个世界和平。你们长寿的人,现在正可以做这种的工作,来祈祷世界和平,令世界上没有战争,没有互相残杀。这个工作比任何的工作都重要。”(《万佛城金刚菩提海》月刊 第365期)

也就是说,年纪大的人由于体力衰退,因此可能无法从事义工帮助别人,但是藏传佛教的创古仁波切与汉传佛教的宣化上人都鼓励老人家可以学习集中精神为世界祈福,这也是一种慈悲的实践。

年老迎死亡

创古仁波切在这本书建议长者学习“持咒的修行”。他说:“在藏地一般念诵的六字真言‘嗡嘛呢呗美吽’,与华人常念诵的‘观世音菩萨’圣号,基本上是一样的。如果你习惯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在念诵时就要观想前方真的有观世音菩萨。虽然我们没办法真的看到观世音菩萨,但菩萨的智慧心永远眷顾着我们。”

从宣化上人鼓励老人家用自己原本的信仰为世界祈福,再看到创古仁波切认为持咒与念菩萨名号基本上是一样的主张,我们大概可以领略到何谓“宽阔慈悲的胸襟”、“宏观的宗教信仰”,不像台湾一些年轻的藏传网红爱搞汉藏文化的对立。另外,创古仁波切也在这本书鼓励老年人持诵药师佛咒语,并从中透露了密宗的一些比较繁复的修法,对藏传佛教有兴趣的人可以留意。

讨论生病与死亡

本书第三章“最后的准备”,顾名思义,要讨论的是老人家的生病与死亡。

创古仁波切说:“唯有自己亲身经历过生病的痛苦后,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痛苦,因为这样的经历,更可以帮助我们生起慈心跟悲心。在生病的时候,应该好好把握生起出离心、虔敬心的机会,认真课诵、修持,一定会有很大的加持力。”

关于死亡,创古仁波切说很多老年人忌讳谈论死亡,忌讳死亡其实是没有用处的。这就像一只猴子在玩耍时,突然看到眼前飞来一只老鹰要抓牠,这时猴子一害怕,就用手把眼睛遮住。光是遮住眼睛是一个没有作用的动作,因为老鹰还是会抓到猴子。

因此创古仁波切认为与其逃避死亡,不如尽早去为死亡作准备。多把握时间,听闻佛法,哪怕只是念一句六字真言,生起一点点慈悲心都好;让自己临终时能起善念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正确应对的方法才能带来真正的利益!

后语:充满人性温柔的书

最后我还想补充的是,本书其实还提到探病时,应该给病人打气,创古仁波切引用了藏族谚语:“探病无法除病,探病能转病势”。意思是探访病人时,要说一些鼓励他的话,让他有好心情,这样对他的病情会有帮助的。

创古仁波切也提到照顾病人的人要有爱心与忍耐心,毕竟又老又病的人可能会有坏脾气。

读这本书时,你可以不是一个藏传佛教徒(我就不是),甚至没有宗教信仰也可以。

《幸运到老》一书是充满人性温柔的,是一个历经世事的老人家给所有人的慈悲赠礼。

延伸阅读:一生所衷:铭记心中的教言

  本书收录创古仁波切50则智慧语录,并由创古仁波切亲自口述童年的成长经历、认证过程,以及透过他的上师: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堪布罗卓然萨、堪布冈夏等的教导,创古仁波切把上师的教言时刻记在心中,一生依教奉行,因而改变了他的一生。
  本书以近半年的时间走访尼泊尔、印度、香港各地,首度采访到创古仁波切的家人、弟子等第一手记录,一篇篇朴实动人的访问记录,穿插其中,搭配仁波切的智慧教言,以及未曾公开的仁波切图片,如一颗颗珍贵的宝珠串成珍珠宝鬘,闪闪发光。

反应

 

登彼岸

我看《最后一次相遇,我们只谈喜悅》

文:谭文信

老友推荐我看《最后一次相遇,我们只谈喜悅》。

这本书是经历了种族隔离暴行、身患癌症的南非屠图主教与流亡超过60年的达赖喇嘛的一场对话,主题是环绕着喜悦进行。

有趣的是,這本2017年就出版的畅销书,虽然是兩名精神領袖对于喜悅的讨论,却不像一本“宗教对话”;内容总是涵盖着科学研究,就像一本学习情绪管理、探索喜悦的心理学通识。

比如说,在书中,精神科学家理查大卫森提到人的大脑有4种迴路:

1)保持积极状态的能力

2)从消极状态回复的能力

3)专注的能力

4)慷慨付出的能力

这4种迴路都是独立运作,而且互不冲突。

比如说,像号称李宗伟接班人的李梓嘉,当他积极努力进行比赛时,第一个迴路就会启动,但这未必能影响他不掉进“消极的漩涡”,因此,他既可以积极参与球赛,却又不断的处在消极没有信心的状态里面。所以人是可以既“积极向上”,却又“萎靡不振”的,我们主观上觉得矛盾,其实是脑神经不同的功能。

而第3种迴路“专注”的能力,可以透过专注于禅修、念佛而培养出来。至于第4种迴路,“慷慨付出”是从帮助他人中获得对身心正向的回馈,也就是所谓的助人为快乐之本,科学研究已经证实这样做,对人的健康快乐确实有正面的影响。

至于积极与消极两种迴路同时并存的情况,屠图主教认为我们应该宽容自己会有这种情况,不要太苛求自己,但达赖喇嘛就认为可以通过转念或禅修彻底改变,也就是可以训练自己从消极状态中回复。

让喜悅远离的8个因素,书中提到有:

1)恐惧、压力和焦虑

2)沮喪和憤怒

3)悲伤与哀恸

4)绝望

5)寂寞

6)嫉妒

7)苦难与困境

8)病痛与恐惧死亡

这些都是“让喜悅远离的情绪与事物”,两个智者都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面对的方法。

以上8个是让人感受不到喜悅的因素,但有8个条件可以帮助我们靠近“喜悅”。

“喜悅的8大支柱”是《最后一次相遇,我们只谈喜悅》的重头戏。

(1)至(4)为心智理性的特质:

(1) 观点 :遠近高低各不同

学习透过“上帝的视角”,就是全方位的将视野放大,比如说,透过全人类的痛苦來看自身的痛苦,能夠帮助我们尽量不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

你有不安恐惧,全人类也有人不安恐惧,我们並不孤单,彼此可以互助。达赖喇嘛在这方面的分析非常精彩。

(2) 谦卑 :尽一切努力的柔软,学习放下身段。

这方面,我觉得屠图主教做得最好。虽然我是佛教徒,也被他的言行感动。

(3) 幽默 :大笑、开玩笑最棒了

这两个领袖都是不折不扣的老顽童,书中处处都有欢笑声,自我解嘲的功夫一流。

(4) 接受 :一切改变的起点

在本书中有这样的话:“接受是心智最后一根支柱,它也带领我们通往心灵的第一根支柱:原谅。我们能接受现在,就会懂得原谅,放下执着,不再渴望拥有一个不同版本的人生。”

以下4项是心灵感性的特质:

(5) 原谅 :把过去的自己解救出來,所谓的原谅别人,就等于放过自己。

(6) 感恩 :感恩我还活着。

(7) 慈悲 :一切美德的开始。

(8)付出:不是減少,你会得到更多。就如达赖喇嘛所言:“其实照顾别人,帮助别人,自己到头来也能因此发现喜悦,拥有快乐人生。”

这就是所谓的“有智慧的自私”。

这本书是2位超过80岁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对话,他们大概也真的是最后一次相遇,屠图主教已经在2021年逝世,享年90岁。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