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彼岸

末法时代选择净土宗

湾言直语:覃亚湾

末法时代的佛弟子可选择“念佛法门”,主要有两个原因:1.末法时期的人根机差,没有几个人可以真实修行,证果。2.修禅开悟的“公案”超越普通人的思考逻辑。

在此时期,八万四千法门当中,净土法门是契机的法门,而“信愿持名”(有信有愿的念佛)则是最有效的方法。

念佛法门是要救度在末法时代,业障重、根机差,无法自救的罪恶生死凡夫。这是一个“万人修万人去”的易行道。

念佛有“现世”以及“来世”的两大利益:1.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诸佛菩萨、龙天的护念、保佑;2.临终时蒙佛接引,往生净土,成就佛道,乘愿再来,广度众生。

禅宗讲:“不用言说的佛法,才是真正的佛法。”修禅者所做的各种平常事(吃饭、睡觉)要到达“平常心”的境界,需要经过无数“不平常”的修持。

禅宗强调“无相、无住、无念”,直指人心。

与禅宗相反,念佛法门属于“有相”。《观无量寿经》以及《阿弥陀经》里面提及的各种观想、景象都是“有相”的。

末法时代的凡夫非常难做到心无分别(无住、无念)。修念佛法门的人,不需要在这个世间“破我执”,到了净土自然而然就会“破我执”。

修持念佛法门并非口是心非的念一句佛号就算,但是,也没有规定念佛必须念到毫无妄念的境界才算及格。

对净土宗的诸多误解来自两个相反的极端:1.易如儿戏2.难比登天。

其实,念佛法门既非易如儿戏,也不是难比登天,而是有如《阿弥陀经》所说的“难信之法”(凡夫很难相信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本愿)。

建立在信愿基础

“持名念佛”虽然很简单,但是它必须是建立在“信、愿”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应该先有“信、愿”,然后才“持名念佛”。“信、愿”的基础需要通过听经闻法而建立起来。

要正确的理解净土宗,必须依据净土宗祖师们的注解。

信仰净土宗,必须先抓到“一心不乱”的正确解释。

“一心不乱”就是“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杂修其他法门或者咒语的意思,所以赞成一门深入。

念佛人只需要做到下面几点,平时将获得诸佛菩萨的护念,生命结束之时就必定可以往生西方净土:

1.真心相信阿弥陀佛以及诸菩萨的护念,丝毫不怀疑极乐净土存在于“十万亿佛土”之处;

2.恳切的发愿(坚定的保持心愿,不要半途而废),这一期生命结束之后,往生西方净土,目的不是自己贪求安乐,而是要利益众生;

3.平时根据自己的条件,不拘数目(能否与阿弥陀佛相应是看念佛者有没有体会佛的悲心、大愿,而不是根据念佛的数量),持之以恒(不间断),不换题目(不参杂),只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

4.临终时,因为信、愿具足,所以不会贪生怕死,不会迷恋这花花世界,而欢喜的跟随阿弥陀佛以及诸菩萨往生净土。

“信、愿、行”缺一不可

往生净土的关键是1.真信2.切愿3.念佛。在真信、切愿的前提之下,加上持念佛号就是“信、愿、行”三合一。有信、有愿的一句佛号念到底是对的;无信、无愿的高喊一百句佛号没有什么大作用。

“信、愿、行”(三宗要)有如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持名念佛的功夫是次要的(深浅都不是问题,由于自己是一名凡夫,不用强求念佛达到毫无妄念的境界)。持戒布施(各种善行)则随缘尽份去做。 

反应

 

登彼岸

以爱熄恨

图/文:明吉法师

世间有一句话谓:“君子报仇,十年未晚”,认为在受到侮辱而没有能力报复之下,可以忍辱直到自己可以复仇的因缘成熟。然而,在佛陀的眼里,遭遇仇恨,再报之于仇恨,只会没完没了地纠缠下去。其实,恨并不能止息恨,唯有爱才能熄灭恨。

仇恨是因为嗔恚的行为引起的后果,伤害别人者可能是因为利益、嫉妒等原因,而做出的不智的行为。其实,在嗔恚时乱发脾气,往往会造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损人害己行为,即伤害自己的健康,又和人结下仇恨,实在是双输的事情。

佛教徒不是被虐狂,并不是麻木不仁,他们知道别人对他们的敌意及做出的不好行为,但是他们也知道这是对方的贪嗔痴而引起的行动,所以,在应对这种局面的时候,他们是以智慧及慈悲去应对。

正如我们面对一个因贪婪失去理智的狂人,并不是与他互相伤害,而是理智地应对他,怜悯他的愚痴,拓展自己的慈悲心。因此,君子应以爱来消弭仇恨,放下十年报仇未晚的仇恨心,这样的行为即宽恕别人,也放过自己,才可算是真正的君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