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国安立法 须慎思谨行/陈文坪

中共5月份在全国两会上高调宣布,将由人大立法,在香港推行国安法,以填补基本法第23条长期以来无法完成立法的空缺。

消息一出,不但引起香港社会哗然与不安,也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切与批评。港人不但走上街头反对中央为香港国安法立法,也引发美国、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此质疑中共食言对《中英联合声明》,以国际社会所作的50年不变的政治承诺。

香港主权自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大陆,成为中方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域后,其外交、国防、国安都归中央政府所管辖,香港已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共中央政府要在香港推行国安立法,原则上是属于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

不过,由于香港的历史因素,造成近代史上150年的时间附属英国管辖的殖民地。可这么说,香港社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法律制度,与大陆的法制有明显的差别。

正因如此,中英两国在谈判香港主权转移时,中共充分理解香港社会的现状,理解香港人民生活习惯,以及港人回归后的生活方式会否被改变的顾虑。

因此,中共前领导人邓小平旗帜明确,态度积极,向国际社会作出保持香港制度50年不变的政治承诺,《中英联合声明》也送达联合国加以备案。

现在,香港才回归23个年头。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中共抛出要在香港推行港区国安法,在不到一个星期里,全国人大就通过要在香港实行国安法,并授权人大常委会着手制定法规法则。正是这样,让国际社会进一步质疑中共的信诺是否会遵守?

媒体近日报道,港区国安法要在香港立法会今年9月份选举前在港实施。如是这样,实在是非常仓促行事。

一部法案的形成到施行不到5个月的时间,很难令人信服法案经过慎密思考、严谨规划、广泛征询;也难令人相信条规经过细心修正;条例用词(语)精准、内容涵盖范围准确等等。

中共推出港区国安法后,美国随即恫吓制裁港府及官员、也会取消香港贸易最惠地区地位;英国声明加强给予BNO人士的工作权、居英权。

世界七大工业国外长日前也发表联合声明对中共推行港区国安法的批评。

欧洲议会日前投票决定,如果中国实施香港国安法,欧盟应把中国起诉至海牙国际法庭,并呼吁欧盟用经济手段来阻挠中国等等反对声浪不一而足。

任何法案在没有经过时间的沉淀而仓促立法,将会给法案留下许多未能及时发现问题的地方。港区国安法,也是如此。中共别以快速立法为立法条件。这样将让法案无法完整。

港区国安法立法,有必要通过公开、透明、广发向各界人士咨询,听听香港社会各界及港人心声。这样才有利于法案的制定推行。

放弃唯我独尊的思维、放弃我就是有权力这么做的认知,与港人携手,共同完成港区国安法的立法工作,对中共的管治将会是利多于弊的。

就如今年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民典法》。

这部法典经过60年时间的修正才正式通过。可见,没有《民典法》的时间,并没有损害中国社会的发展、甚至法律制度。

多倾听港人心声

如何将港区国安法于香港实施的影响降到最低,减少对香港社会的冲击,减少国际社会的疑虑,减少损害中共自身形象,人大法工委有必要到香港向各界人士/团体多了解、多聆听港人的心声、忧虑。才能凝聚港人的向心力、才能推动香港事务的进展。

立法容易,但如果不多倾听港人心声,造成民心不回归、民意对着干、人民不支持港府施政,那应是中央政府不愿看到的。

反应

 

灼见

各界谴责教堂伤人事件/陈文坪

宗教和谐,是国家、社会、社区安宁的重要一环。新加坡自建国以来,政治领导人都不时向人民提醒宗教和谐的重要性;更重要一点是各宗教之间的彼此来往,以增强互信,及相互了解。

11月9日傍晚约6时,狮城宗教场所发生一起不幸事件。武吉知马圣若瑟堂(St Joseph's Church)举行儿童弥撒时,57岁的本堂神父李光兴被刺伤。一位37岁男子过后被捕。

事件发生后,震惊狮城各界。最主要是伤人事件发生在神圣的宗教场所,而且还是在弥撒中。

媒体报道后,各界都纷纷加以谴责,并呼吁信众保持冷静。警方也在当晚召开记者会说明案件细节及从干案男子身上搜到多件凶器,让人们了解整个事件过程,避免不必要的猜疑。

守望相助相互支持

新加坡宗教联谊会在深夜发声明,对当天傍晚李光兴神父在弥撒期间遭刺伤事故表示十分不安,并促请公众在这个困难时期给予天主教徒支持。宗教联谊会文告说:“我们向来展现宗教间的同情和社会凝聚力,现在更是如此。让我们保持冷静,在爱与团结中携手同行。”

各宗教组织也纷纷发文告谴责这起伤人事件。如新加坡锡克教咨询理事会、基督教全国教会理事会、佛教总会、全真教化协会、回教理事会、印度教基金管理局、印度教咨询委员会等都各发表公开信强烈谴责这起暴力行为。体现了为建设一个和谐的社区,守望相助,相互支持。

黄循财总理、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部长唐振辉等政要也在社媒发文谴责,并呼吁人们保持冷静和团结,以新加坡人的和谐与坚韧精神为彼此提供支持。

回顾过去,新加坡不时举行跨宗教对话与活动,让彼此间增强互信与了解。每当国家、社会遭遇一些灾害、困难时,各宗教团体都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各宗教领袖也会同台,为发生不幸的事件一起为社稷消灾、祈福,来安定民心。

如2020年10月,Covid-19疫情下,新加坡天主教会大力推动各宗教团体和平共处与合作,致力于为和平与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去年10月,以巴冲突越演越烈,本地百位宗教领袖和新加坡宗教联谊会会员举行跨种族祈祷会,大家齐聚一堂,为受影响民众祈祷希望带来安全与和平。

共同维护种族和谐

更早前,新加坡某中学发生学生伤亡事故,本地各大宗教领袖也一道为这起事件举行特别祷告仪式,为新加坡的安定与所有学生的安全祝祷。反映了狮城社会的团结、包容与和谐精神。

狮城教堂发生伤人袭击事件后,各社群、宗教领袖纷纷谴责暴力袭击,呼吁民众团结一心,共同维护多元种族的和谐相处,人民和睦生活。这是值得肯定的,更是互信的基础。

东南亚国家是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社会,各族群、宗教互相来往,互相认识、相信彼此是长期的任务。

一旦当地发生什么袭击的不幸事件,至少能缓和所引发的种族和宗教的紧张情绪。因此,跨族群、跨宗教对话等活动,在民间团体必须持续不断进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