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竞选活动网络开战 新加坡大选呈新局面

(新加坡3日讯)新加坡大选自提名日以来,各党推出线上直播群众大会、在线讨论会、预录座谈会等网上活动,好一些自媒体也推出自制的政论和选情点评,添加了热闹。

根据《联合早报》报道,如果不是冠病疫情导致病毒阻断措施及目前所处解封第二阶段,新加坡不会迎来这类可能更有助于选民掌握各党政见,以及候选人素质的新型竞选活动。

网络竞选活动基本上是无限量的,只要候选人有精力,随时可以录制更多节目在网上播放。视频也可以在网上不断重播,还可以剪辑成短片段,在不同的平台转发传阅,接触更多的选民。选民只要有精力,可以不断收看各党的视频。这是网络时代做线上竞选的优势。

考究候选人网络功力

除了动态的活动等,如何善用静态的平面设计来传达信息,也考究候选人及团队的网络功力。

网络平台众多,例如面簿、推特、图片分享平台Instagram、即时通信WhatsApp等,各有特色,要如何因应它们的特点和不同群体的选民受众,来传达政治信息,须要花一番力气研究和试错,9天选战不一定能快速找到最佳方案。例如不善于使用社交媒体的部分年长选民可能比较熟悉WhatsApp聊天群,候选人要如何将信息渗透进这些半封闭圈子,并非易事。

候选人要警惕的是,新加坡选举局规定,候选人和选民不能制作、展示或散播任何意在达到影响投票等政治目的的政党政治影片。不过,影片是否构成“渲染”“呈现不准确的陈述”等条件,还得视个别情况而定。由于这是第一次采取这样的竞选形式,因此一些候选人可能通过不同做法试探当局的底线。

减少情绪化因素

网络竞选活动可以条理分明地传递信息,比较少情绪化的因素,也就不像现场群众大会那样可以较轻易地鼓动支持者情绪。竞选活动少了情绪,选民可以专注于内容,更理性地消化候选人的政见信息。

此外,候选人和选民可以透过网络活动作“近距离”接触。候选人可以办讨论会,选民可以直接或留言提问,这种交流在现场群众大会是做不到的。

除了传统的政党竞选广播,新加坡选举局也为这届大选增加了选区竞选广播,加上网络竞选活动,候选人有更多机会透过屏幕展现自己。

让选民验收候选人辩论水平

新传媒播出的华英语电视论政节目,就让选民首次看到候选人辩论的水平。候选人以谦恭有礼还是咄咄逼人的姿态辩论,都可能让选民对他加分或扣分,也间接促使候选人理性地表达意见和表现自己。

在英语版的电视论政节目中,可以看到4名候选人侃侃而谈,对各自的政见有所掌握,能对正反双方提出尖锐问题,接到问题者也能心平气和地回答。这样的辩论有助于在公开平台厘清一些政见迷思,也可以让选民看到候选人的品性。因此,有人表示乐见往后的大选出现这类节目。

可惜的是,新加坡工人党没有把握机会派人参加华语版的论政节目,让部分选民及工人党支持者感到遗憾。华语是新加坡官方语言之一,参加华语辩论也是对熟悉华语选民的尊重。

须顾及不谙网络英语选民

本届新加坡大选的竞选活动在很大程度上网络化,候选人更频繁地使用英语,使得不熟悉网络、不熟悉英语及年长一辈的选民无法获得足够的竞选信息。候选人有必要设法改善,尽可能缩小数码鸿沟对选民带来的信息不平等问题。希望接下来的选区竞选广播,能有更多候选人使用其他官方语言,照顾到不熟悉英语的选民群体。

工人党已意识到这个疏忽,党领袖昨天向华语电视观众及工人党支持者道歉,并决定派代表参加zaobao.sg昨晚举办的《报告选民》华语直播节目。

很多人也许还是想念在星空下参加群众大会的气氛,尽管可能遇上雨天得撑伞和陷入泥泞地的麻烦,但那已是新加坡大选的一种特色。不过,网络竞选活动让人看到一种新的可能性,可以把信息更好地传达给选民。

反应

 

灼见

狮城学生为何名列前茅?/陈文坪

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IEA)去年展开一项国际数理评估调查中,新加坡中小学生的数理表现展现高水平,再次名列榜首。

狮城小四生在数学取得615平均分,台湾以607分名列第二,韩国、香港以594并列第三;而国际平均为503分。中二生的数学,新加坡以605分蝉联榜首,台湾以602分居次、韩国以596分第三。国际平均为478分。

科学方面,狮城小学生的平均分为607分,韩国、台湾分别是583分、573分,而国际平均494分。中学生的平均分为606分,台湾为572分、日本为557分。国际平均为478分。

无论是数学,还是科学,狮城学生的得分都超出国际平均分数100分以上,展现很强的应用和推理能力,能利用数理概念解决问题。

新国教育部12月4日发文告,公布学生在“2023年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TIMSS)的表现。这项调查针对小学四年级和中学二年级学生,每4年进行一次。抽样选出接受调查的6500多名小学生和4700多名中学生来自全国各校,共有64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这一轮调查。

从这里可以看出,接受调查人数分别数千名,而且来自全国各校,不但抽样数量之大,范围也广,既有名校学生,也有普通学校的学生,是比较全面性的一次调查,准确反映学生所学习与掌握的知识。

回看2004年,时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国庆群众大会上提出“全国教师要教得少一点,以便学生能够学得多一点”(Teach Less,Learn More)。

2005年,新国教育部正式推介“少教多学”理念。 即倡导将传统上以“教师为主体的多教”转换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当“少教多学”制度刚推行时,许多家长都持“存疑”心态。说教师少教了,学生如何能多学?一些来自大中华区的长辈对新加坡教育制度也不太放心,生怕学生学不到知识。因为,上课半天就放学,回家也没作业,认为学校教导太少。上一辈的也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误导”学子,生怕学子没能学到更多知识。

不过,每每国际调查或测试,新加坡学生所取得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如于2012年在PISA创意解题能力项目与韩国同时排名第一。于2015年和2018年分别在协作式解题能力,以及全球素养项目高居榜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22年的报告,国际创意思维调查,新加坡学生名列第一。

新国教育制度具前瞻

多年以后,从多项国际赛事或国际组织报告可以看出,狮城学生的成绩、能力都比平均水平高出许多,狮城的学生比起其它国家的表现更好。说明新国的教育制度,还是具前瞻的,其教育体制相对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身心更健康,学与乐并行的教学方式。

“少教多学”的教育制度,就是致力于帮助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各自的潜能,激发探索学习的热忱。让学生着力于思考力、进取心、自信心的培养,而老师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主动性、自发性最大限度地被开启、被激发。

在互联网时代下,“少教多学”的教育模式,或许有值得参考的地方。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