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3至4% 中总建议政府重推消费税

(吉隆坡9日讯)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社会经济研究中心(SERC)建议政府重新推出税率介于3至4%的消费税(GST),以增加国家收入。

该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说,提出有关建议的理由是提高收入基础,尤其是目前的油价已严重影响国家收入。

“其次是政府会在今年及明年维持相当具规模的财政预算案,因此必须设法增加国家收入,应付开支增加。”

李兴裕今天公布2020年第二季度经济追踪报告时说,一旦重新实施消费税,政府可考虑介于3至4%的税率,同时中等及低收入家庭消费的物品可豁免消费税。

“商家方面,为了避免加重中小企业的经商成本,政府应提高有关企业的营业额门槛,让它们豁免消费税。”

他承认,消费税确实是一项不受欢迎的措施,不过,若政府在适当时机重启低税率的消费税,此举可加强国家收入基础。

他说,目前国家面对通货紧缩,在没有通货膨胀压力下,目前是重启消费税的最佳时机。

“至于该如何重新推出这项不受欢迎的消费税,这有赖政府良好运用智慧。”

 

 
 

 

反应

 

财经新闻

中总调查:关税冲击 六成企业销售料受损

(吉隆坡14日讯)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调查显示,在关税上调与全球需求放缓的双重冲击下,61.3%的受访企业表示,一旦关税上调超过10%,销售将受到影响;另有31.1%的企业担心产品将失去价格竞争力。

同时,“客户要求降价”已成为普遍现象,46.2%的企业指出,买家为抵消关税压力而要求降价,进一步挤压本已紧缩的利润空间。

调查指出,55.2%的企业认为,美国实施的报复性关税将带来直接或间接冲击,其中近半数评估影响程度为“高”或“非常高”。此外,60.4%的企业对未来业务前景感到悲观,反映整体市场信心低迷。

应对方面,91.5%的受访企业已采取策略,包括削减营运成本(59.6%)、开拓替代市场(56.7%)、多元化供应商(35.1%)及推迟或取消投资计划(42.3%)。部分企业也计划将部分成本转嫁至消费者。

在出口导向型企业中,逾半与美国市场有关联,其中63.2%的企业指出超过20%的销售额
来自美国。其他主要出口市场依序为东盟(58.3%)、欧洲(34.0%)、中东(33.0%)与中国(20.4%)。

该项快速调查于本月7日至10日进行,共收集192份有效回应,旨在评估企业对美国对等关税措施的应对能力,涵盖企业策略调整、供应链部署与财务预期影响等议题。

这些企业分别来自服务业(45.3%)、制造业(44.8%)、建筑业(5.2%)及原产品领域(农业与矿业等)(4.7%)。报告也揭示企业面临的多重财务风险,包括市场波动、客户违约、现金流吃紧及营运不确定性。

吴逸平:建议政府推针对性财援

中总总会长拿督吴逸平表示,当前大部分企业面临财务压力,中总建议政府推出更有针对性的财政支援,包括拨款、补贴及税务减免,协助中小企业应对因关税上涨所引发的成本飙升,以保障企业营运稳定。

同时,他也建议推出类似“特别救济融资 ”(Special Relief Facility)的低息融资机制,协助面对还贷困境的企业进行贷款重组及延缓还款。

他说,中总也认为需要成立中央协调单位,统一对外传达贸易政策信息,提供清晰的政策解读与实务操作指南。

“中总呼吁各相关贸易机构加强与商会合作,协助企业拓展新市场、寻找替代供应商及优化供应链布局,同时积极推动本地贸易与生产活动。”

他也建议政府强化现有扶持出口的机制,如“市场开发补助金”(MDG),进一步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马来西亚品牌的全球竞争力。

吴逸平强调,在全球局势不明朗的背景下,政府应暂缓一切可能加重企业负担的政策改革,例如扩大服务税征收范围、RON95汽油补贴合理化、电费调整,以及多层次外劳税的推行。

“国家银行也应视情况考量适度下调利率,以稳定整体经济并减轻企业贷款负担。”

“鉴于对等关税所引发的贸易冲突日益加剧,中总建议政府应考虑实施相关监管措施,如反倾销政策并加强执法力度,特别是在入境口岸,以防止外国商品大量涌入我国市场。”

91.5%企业已采取或计划应对措施(前5大策略)

- 削减营运成本:59.8%

- 开拓替代市场:56.7%

- 推迟或取消投资计划:42.3%

- 将成本转嫁消费者:38.1%

- 多元化供应商来源:35.1%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