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总审计司报告】捷运1号线管理达既定目标

(吉隆坡14日讯)根据审计评估,捷运1号线的管理工作已达到既定目标,为使用者提供高效、整合及安全的捷运系统。

2018年第三系列总审计司报告指出,由2016年12月26日至2019年1月31日,评估捷运1号线所展开的审计工作涉及两个主要领域,分别是该系统的表现和管理。

报告说,政府已拨款213亿5000万令吉,作为涵盖所有工程配套的建造费用,其中包括12个系统工程配套的40亿5000万令吉。

“这项设施能让民众轻易从一个地方前往另一个地方,大大协助减少交通拥堵和碳排放。”

无论如何,报告说,捷运系统管理系统存在一些低效的弱点,例如尽管维修责任期(DLP)截至2020年6月14日已结束182天,但还是有仍未解决的故障,以及故障一再出现。

它指出,迟到的问题,将影响使用者的满意度。

促即刻修复故障

报告说,总审计署提出6项需要捷运公司和国家基建公司留意的事项,以解决被挑起的弱点,旨在确保它们在管理捷运系统,以及执行捷运2号线工程时,不会重蹈覆辙。

“首先,捷运公司必须确保工程配套承包商即刻修复所有被报告的故障,尤其是4个被挑起的系统工程配套,以及定下修复故障的期限。”

报告说,第二,捷运公司必须高效的修复故障,以确保故障不再发生。

它指出,第三,捷运公司必须对需要永久方案的相关课题进行详细研究,以确保完成修复瑕疵证书在发出后,不会再出问题。

“第四,捷运公司必须确保所有与电脑维护管理系统相关的问题,可获工程配套承包商解决,以确保上述系统能被快捷通轨道(Rapid Rail)全面使用,旨在更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维护工程。

“此外,捷运公司必须根据最新的执行方式,修改维修责任期,并重新研究程序,以确保故障能即刻得到解决。”

报告补充,第六点是国家基建公司必须确保改善投诉管理,也就是设定解决投诉的期限以提升服务管理。

反应

 

言论

总审计司报告弊端周而复始/曾达威

《2024年第三系列总审计司报告》指出,在第12大马计划下的项目中,有169个项目出现进度延误问题。

总审计司报告的初衷是揭露问题并推动整改,然而年复一年的报告却不断暴露出相似的弊端,令人不禁纳闷相关部门是否有在吸取过往的教训。

《2024年第三系列总审计司报告》指出,第12大马计划涉及的8593个项目中,共有3942个项目正在实施,1434个处于后期实施阶段,3085个处于预实施阶段,132个处于无效状态,意味着很多项目仍在起步或尚未有显著进展。所谓无效,意味着这些项目并未产生预期的效益,甚至耗费了宝贵的公共资源。

除了项目延误,总审计司报告还披露第12大马计划中的预算超支问题。报告显示,2021至2023年期间,项目支出金额高达2319亿2000万令吉,超过批准的2227亿5600万令吉拨款。

疏于监督管理疏漏

这种超支现象不仅反映出预算管理上的疏漏,也加剧了国家财政的压力,可能危及长期发展计划的实施。政府在拨款与项目预算之间的失衡,不仅是财政管理的问题,更可能影响公众对政府问责和管理能力的信任。

尽管每一份总审计司报告都会提出数百条改进建议,然而问题却依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在于监督和问责机制的不足。

各部门在项目延误、预算超支或无效运作的情况下,并未承担足够的责任,相关的官员与管理层也未受到应有的惩处。如此一来,报告中的问题一再重复,公共项目的管理依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加强问责严厉惩罚

为了有效遏制这种局面,政府必须加强问责机制,并严肃处理失责的官员。只有通过强而有力的问责,我们才能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整改,避免资源浪费和公共项目的延误。

对于屡次出现问题的部门与管理层,政府更应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儆效尤。

此外,政府可以采用现代化技术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政府可以实时监控项目进展,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增强资金流向的透明度,减少非法挪用的可能性。

政府也可以设立公开透明的项目资料平台,让公众参与监督,从而进一步提升项目的执行力与透明度。

总审计司报告周而复始的弊端,反映出政府部门项目管理模式的深层次问题。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展开系统性改革,重新审视并优化现有的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

严格来说,每一个公共项目都需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进度管控,确保从项目规划到实施都受到有效监督。

唯有通过有效的监督、问责与结构性改革,我们才能确保公共项目的顺利推进,同时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确保国家的长期发展目标不会落空。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