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彼岸

佛法日

风声雨声:廖国民

5月月圆日是卫塞节或佛陀日,人人皆知。但是7月月圆日是佛法日,在马来西亚就知者寥寥了。卫塞节是马来西亚佛教最盛大的节日,同时也是马来西亚唯一的佛教公共假期,因此大家都知之。相对与佛陀日的佛法日,在传统南传佛教国家里被视为是佛教第二重要的节日,但是在我国即使是南传佛教徒里,知道的人也不多。

佛法日,巴里文称为“Asalha Puja”,中文也有称之为“转法轮日”,和卫塞节一样,也是落在月圆日。从“转法轮日”这个名字,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日子和《转法轮经》有关。南传佛教认为佛陀在5月月圆日悟道成佛后,在菩提伽耶停留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才到鹿野苑为五比丘开示佛法。所以佛法日是在7月的月圆日。

佛陀对五比丘开示的这一部经,也是佛教的第一部经,那就是《转法轮经》。这是佛教非常著名及重要的经典。一方面固然因为它是佛陀开示的第一部经典。佛陀开示了这部经后,就等于法轮在这娑婆世间开始转动了,所以这也就是它被称为《转法轮经》的原因。

不落两边 选择中道

另一方面,《转法轮经》的重要也在于它的内容涵盖了佛法的核心。佛陀第一次说法,就对五比丘开示说要不落两边,而选择中道。佛陀简直就是一开口就开宗明义的说“有两个极端,不应该被出家人实行,哪两个呢?这在欲上之欲乐的实行:下劣的、粗俗的、一般人的、非圣者的、无益的,以及这自我折磨的实行:苦的、非圣者的、无益的。比丘们!不往这两个极端后,有被如来现正觉、作眼、作智,导向寂静、证智、正觉、涅槃的中道。”而这被佛陀证得的中道,让“如来现正觉、作眼、作智,导向寂静、证智、正觉、涅槃的中道”,就是“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八正道。

接着佛陀又讲解了苦、集、灭、道四圣谛:

“比丘们!这是苦圣谛:生是苦,老也是苦,病也是苦,死也是苦,与不爱的结合是苦,与所爱的别离是苦,所求不得也是苦;总括之,五取蕴是苦。
比丘们!这是苦集圣谛:是这导致再生、伴随欢喜与贪、到处欢喜的渴爱,即:欲的渴爱、有的渴爱、虚无的渴爱 。
比丘们!这是苦灭圣谛:就是那渴爱的无余褪去与灭、舍弃、断念、解脱、无依住。
比丘们!这是导向苦滅道迹圣谛:就是这八支圣道。”

修持佛法核心

所以佛陀在第一次开示就把佛法的精要提出来了。而佛陀之后弘法利世45年所说的法,其实都离不开他在第一部经所提的四圣谛和八正道。而今天四圣谛和八正道是佛教所有3个传承(南北藏)都认同和修持的佛法核心。我们甚至可以说,离开了四圣谛和八正道,佛教就不是佛教了。任何没有四圣谛和八正道的教团或教理,都不能称之为佛教或佛法。

听闻了佛陀的开示后,五比丘都皈依佛陀出家为僧,成了佛陀最初的弟子。同时也因此成就了佛教的三宝具足。因此这部经就益发显得重要了。所以,南传佛教国家把佛法日视为仅次于佛陀日的重要节日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佛法日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佛法日的第二天就是南传佛教长达三个月的“雨安居”的开始。“雨安居”也称为“结夏安居”,是佛教出家人留守一处(一般自然是寺庙)修行的制度,在这期间出家人不能随意外出。而在安居结束的那一天,则是另一个重要节日“供僧衣节”,或者在我国更为人熟知的卡迪那(Kathina)或佛欢喜日。其实在如今的我国南传佛教界,卡迪那早已是仅次于卫塞节的最重要节日。它广为人知的程度远远超越佛法日。

(注:以上《初转法轮经》之经文摘自庄春江工作站)

反应

 

登彼岸

缅怀一行禅师/廖国民

风声雨声:廖国民

享誉国际的一行禅师于2022年1月22日在越南顺化归原寺圆寂。一行禅师应该是在国际间,特别是在西方社会里,知名度仅次于达赖喇嘛的佛教僧人。他在法国创办梅村禅修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向全世界推广佛教正念禅修,因此也享有“正念之父”之美誉。

一行禅师时常到世界各国办巡回正念禅修营,但是马来西亚往往不在他的行程中。因此国内有一批他的弟子多年来一直积极争取禅师可以到来马来西亚。这个愿望终于在2010年实现。在已故挚友罗玉萍居士的努力下,一行禅师终于在当年的东南亚之行把马来西亚加入成为其中的一个站。当时玉萍是马佛青的署理总会长,于是马佛青成为主要的承办单位,并邀请我成为筹委会主席,而她则担任秘书。

玉萍是一行禅师的弟子,跟随禅师修习多时,也曾经到过法国梅村参加长期的禅修。而我却是一个不精进的佛弟子,不曾参加过任何禅师或他的徒弟的禅修。不过,幸好我还曾经读过一行禅师的著作,因此对于禅师不至于是一无所知。实际上,一行禅师是我非常崇敬的法师。我阅读不少他的著作多年,因此2010年在吉隆坡机场第一次看见禅师时,内心确实是有些激动的。当年已经是85岁高龄的禅师,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

随和也平易近人

更大的激动是后来一行禅师竟然出席了我们的欢迎宴,因为我们很早便被告知,一行禅师不出席欢迎宴之类的活动,所以我们并没期待禅师会在欢迎宴出现。基于对禅师的崇敬,一开始我是很拘束的,但是却发现一行禅师其实很随和,也很平易近人。同时也发现所有梅村的师父们都很随和,所以我们这些比较没有太多礼节的马来西亚信徒很快就和随行的法师们打成一片。除了一行禅师,我还特别记得真空法师。她是一行禅师的大弟子,现年72岁的她在欢迎宴上为我们唱歌,歌声动听,旋律优美,歌词更是有深意。

我觉得当年一行禅师的静修营最大的特色就是那是一个快乐的时刻。一行禅师喜欢使用愉悦的字眼,如快乐、祥和、喜悦、美丽等等。实际上,一行禅师2010东南亚之行的主题就正是“这是个快乐的时刻”。静修营的主题则时“祥和及喜悦的步行”。在整个静修营期间,禅师及梅村的僧众们也是一直强调祥和喜悦。而最能让大家感觉到详和喜悦的,应该就是梅村的歌了。

对于一行禅师的开示特色我也印象深刻,那就是虽然他说的是英语,但是他在白板上写的却主要是中文字。对懂中文的人来说,这可让我们更好的掌握师父的开示,尤其是不少时候师父是只写中文字而已。一行禅师开示的另一个特色是他可以用很简单的语言,用很生活化的例子来解说深奥的佛理。禅师喜欢引用花、水、云、树、山等自然景物来做譬喻。而且很多譬喻非常有诗意。

文字象行云流水

一行禅师著作等身,最著名的应该有《故道白云》、《步步安乐行》、《正念的奇迹》、《活得安详》等等。禅师有很强的诗人艺术气息,这也反映在他的著作中。他的文字总是行云流水像诗一样的优美。但是与此同时,却也带给读者很踏实的佛法教育。禅师在他的著作中有很多很生动的佛法教育,让我受用无穷。其中一个例子是我年轻时读过一行禅师的《你可以不生气》。多年过去,书中的内容我早已忘得七七八八,但是书中说的要像一个妈妈对待她的婴孩一样的照顾你的愤怒、拥抱你的愤怒,却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里。

其实,一行禅师给我的不只是感性上的感触。他的著作中另一个让我常常引用的则是他提出的14项正念的修持。禅师把佛教的戒律解说成为“正念的修持”。而且从五戒引申成为14项正念的修持。特别是在这正念修持中,禅师在其中3项(摘录在此文之后)提到了社会公义。这应该和一行禅师早期注重介入社会的“入世佛教”有关。但是后期的一行禅师却如此诠释入世佛教:“入世佛教意味着我们无论在做什么都要无时无地的修持正念。当我们独处、步行、安坐、喝茶或准备早餐,这些都可以是入世佛教。”

如今,禅师已经圆寂,正如2010年我们所说的那样,一行禅师以后不可能再来马来西亚带领禅修营。就像佛陀所说"见法者见我",所以缅怀禅师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今后继续透过禅师的著作向禅师学习佛法。

摘录:

第十项正念修持:护持僧伽

觉知僧伽(Sangha,也泛指佛教群体或组织)的本质和目标是修行智慧和慈悲,我们发愿不利用佛教群体为个人谋取利益或把佛教群体沦为政治工具。然而,一个宗教群体一定得采取鲜明的立场以反对压迫和不公正,并致力以不造成派别对立的方式改变有关情况。

第十一项正念修持:正命

觉知暴力和不公正已经发生在我们的周遭和社会中,我们发愿不以有害于人类和自然界的职业维生。我们将尽力选择能协助我们实践智慧和慈悲的生计。觉知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现实,我们要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和消费者,不支持剥夺其他生命生存机会的公司。

第十三项正念修持:布施

觉知剥削、社会不公、偷盗和压迫所产生的痛苦,我们发愿长养慈悲心,并学习维护人类、动物、植物及矿物的福利之方法。我们要行布施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物资与真正需要的人分享。我们要尊重他人财产,但将尽力阻止任何人以损害他人及其他生命的方式敛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