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抗疫

红外线测温仪引发副作用 卫生总监:没科学根据

(吉隆坡3日讯)卫生部总监拿督诺希山指出,使用非接触性红外线测温仪会引发副作用之说,并没有科学根据。

他是针对社交媒体流传有关红外线测温仪对大脑造成伤害,尤其是大脑腺体(松果体)一事发文告说,该部技术评估组有做测试,而研究后证实会引发副作用之说不确实。

他说,在2019年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期间,非接触性红外线测温仪和热扫描仪被着重和广泛使用,也是控制冠病疫情的一种筛查方式。

“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不是发射器,不会发射辐射,它的操作原理是检测和吸收人体表面的红外线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再由电子电路的计算温度读数,不会散发有害辐射,因此可安全使用。”

他说,还有一种测温仪是使用激光来作为测量定点,该仪器使用的激光频率只是630-670纳米,发射的能量少于1毫瓦特每平方公分(mW/cm2),比阳光中的红外线还低。

他说,红外线测温仪通常是在额头皮肤表层或鼓膜上进行,虽然鼓膜的温度读数会比较准确,但额头皮肤表层的测量方式较为方便。也有在手腕部测量温度的做法,但并没有科学根据和准确性。

诺希山也声明,红外线测温仪也在2012年医疗设备法令下被列为“医疗设备”,在紧急情况下,如在2019年冠病大流行期间,政府可允许通过特殊条件、有限条件下的特殊管道,进口及供应红外线测温仪。但这些测温仪必须符合安全使用及性能标准。

他说,在大马注册和销售测温仪,需要符合各种标准才能证明其安全性和功能。比如拥有ISO 13485、ISO 14971、IEC 60601-1-11、ISO 14155、IEC 62366-1、IEC 62304、EN 1041和ISO 80601等认证。

他也说,目前有64个品牌的测温仪向政府注册,并获允许进口及供应大马市场,在特殊管道下也有7个品牌获准使用,以应付疫情需求;卫生部会持续进行监督,防止未经允许及注册的测温仪流入市场。

反应

 

要闻

过去一周蚊症降至1794例

(吉隆坡23日讯)根据第37流行病学周(9月8日至14日)报告显示,我国骨痛热症病例共记录1794例,低于前一周的1870例。

卫生总监拿督莫哈末拉兹今日发文告指出,本周无因骨痛热症并发症死亡的病例。

“截至第37流行病学周,大马累计骨痛热症病例10万236例,2023年同期为8万4865例。今年截至目前,共有89人死于骨痛热症并发症,而2023年同期为59人。”

他说,全国在第37流行病学周共通报43个热点地区,低于前一周的53个。其中,雪兰莪32个,吉隆坡3个、布城3个,霹雳3个,森美兰2个,槟城2个和吉兰丹1个。

另一方面,他指出,在第37流行病学周期间,基孔肯雅热病例无新增。截至目前,基孔肯雅热累计病例为72例。

“针对寨卡病毒的检测,当局共对1934份血液样本、8份尿液样本及3份脊髓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他提醒,如果出现发烧、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眼后疼痛和头痛等骨痛热症症状,请立即到附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