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防疫措施不是刻意刁难/郭碧融

在上班的日子里,我几乎每天都会光顾同一家咖啡店,于是跟老板日渐熟络,偶尔会在等待咖啡泡好的期间跟老板聊天,话题都围绕在防疫措施上。但,老板的论调总会让我暗自吃惊,才发现原来坊间对政府的政策存有许多误解。

在复苏行动管控令实行初期,我一抵达咖啡店,就听到老板与一些小贩聊着标准作业程序(SOP)的话题,尽是满怀的怨气。

老板对我说,警察最近不时上门,检查他的店是否有遵守标准作业程序,令他感到很烦。

“你知道吗?他们专门对付华人经营的店,马来人即使不遵守条例,警察也不会采取行动。我都叫顾客打包,不然不小心被罚1000令吉就不值了。生意实在难做啊!”

病毒不分种族

我听后即刻回应道,“老板,你没有看新闻吗?吉打州有一家马来档的46名顾客,因在用餐时没有遵守社交距离,结果每个人都收到1000令吉的罚单。”

老板听后“哦”了一声。我希望他能了解实情,就是病毒并不分种族,执法单位都会确保所有业者遵守SOP,所以并没有依据肤色来执行任务。

令人担心的是,老板及店里的小贩会向他人传达错误的讯息。

倘若当中有人鲜少注意新闻,那岂不是轻易地相信这种说词,然后再转述给其他人。这除了会加剧族群间的不和谐关系,也会让人对执法人员产生偏见,对他们并不公平。

最近,跟老板聊起政府规定民众在公共场所戴口罩的措施,老板也是怨声载道,说警察在执法时故意刁难人民,有人只是摘下口罩片刻就马上接到罚单。

无可否认,由于强制戴口罩的政策在实行初期因未有明确的指引,使警察和人民产生混淆,比如在车内是否应戴上口罩、用餐前是否能摘下口罩等,导致人民在接获罚单后满怀不忿。但是,警察并非故意刁难人民,而是还未接获明确的指示。

相信在国防部高级部长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做出厘清后,该政策的实行将日趋明朗和完善。

撇开警方是否刻意刁难的问题,其实在疫情蔓延之下,为了保护自己与他人,每个人都应戴上口罩。

配合防范措施

最近,国内的疫情因为吉打的西瓦甘加感染群而日益严重,甚至连久未出现确诊病例的槟城也失守。所以,人民更应积极配合政府制定的全部防范措施,否则难保不会出现第三波的疫情。

除了业者对防疫措施产生误解,也会出现不愿意遵守条例的食客,有者甚至向店员动粗。

在槟城,就有一名男子不仅拒绝扫描二维码记录名字,还以粗言大骂女店员,更用脚踹了店员的屁股。

政府实施的防疫行动都是为了阻止病毒的传播,警察、业者、店员等只是依指示行事,而非故意为我们的生活添加麻烦。

倘若我们一意孤行,那将会导致之前实行的行动管控令功亏一篑。

万一疫情继续加重,政府有可能重启另一轮的管控令,而这是国内经济再也无法承受的压力和代价,到时受苦的可是我们自己啊!

反应

 

言论

梦想之车不是说要就要/郭碧融

据《阳光日报》的报道,一名进口车销售员旺法里斯在脸书帖文透露,一名Z世代客户月入1700令吉,却渴望购买一辆市价达16万3000令吉的本田FL1车型,并要求高达6万3000令吉的折扣。

旺法里斯向客户表明他无法将汽车价格打折至10万令吉后,该客户指他失去了一个赚钱的机会,更不会推荐朋友向他买车。

其实,这还不是最离谱的个案,更早之前,也有一名汽车销售员乌马在社媒发布一则帖文,讲述一名年轻人月入3000令吉,却想要购买一辆价值约31万2000令吉的二手马赛地豪车。

乌马表示,他有向该名年轻人推荐符合对方预算的其他车款,但是对方一直坚持要购买本身无法负担的汽车,比如本田DC5。

无可否认,我国的公共交通系统欠佳,包括衔接不完善、不准时等,不像新加坡、日本、澳洲等国家的人民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依赖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所以对我国人民而言,汽车是一种必需品,却也导致塞车成为人民的梦魇,尤其是在都市或热门景区内。

买车容易养车难

只要年轻人拥有一份工作、收入稳定,为了方便通勤,买车原本就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但上述两个个案主角的行为却令人摇头,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头,却要戴那么大的帽。

汽车不是一种只需要缴付头款和贷款就无需额外开销的物品,很多年轻人不知道的是买车容易养车难,包括日益上涨的油费、每年必须缴交的路税及保险费,而且越昂贵的车的费用会越高。

汽车也需要定时送厂维修,万一零件坏的话需要更换,动辄就是3至4位数的费用,若是豪车,分分钟需要花费超过5000令吉,比一般打工仔月薪还高。

不过,很多年轻人只觉驾驶进口车或豪车上路很威风,可以引来他人羡慕的眼光,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届时负担不起怎么办?

一名名为依德扎的男子早前就在脸书帖文表示,其朋友月入6000令吉,不听朋友的规劝执意购买Alphard豪华休旅车,之后却发现自己供不起,结果哭着要求朋友借他8500令吉,以偿还拖欠6个月的车贷。

年轻人向往奢饰品的心态多少与近几年社交媒体刮起的炫富风潮有关,尤其在网络时代下长大的Z世代,肯定会看到朋友、网红、名人等群体,在社媒上晒名牌手表、包包、豪车、豪宅等,久而久之难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认为自己也必须拥有奢华品,才能获得他人的关注与流量。

从小教导消费观

现实中,有些人并非真正拥有奢华品,而是与他人合租来拍照放上社媒,刻意将自己扮成“伪名媛”、“假富少”钓金龟婿或寻富家女,以通过结婚达到富有之路。所以,年轻人看到的只是虚假表象,却信以为真而将炫富视为人生目标。

回归到问题本质,就是家庭和学校都必须从小教导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同时将财务管理纳入学校课程里,以让年轻人掌握相关知识,免得因盲目追求奢华生活,还不了贷款而跌进破产深渊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