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彼岸

漫谈素食

风声雨声:廖国民

素食在佛教界是个常会被提及或讨论的话题,但是在社会上一般是个冷门话题,因为素食者是个很小的社群。估计马来西亚的素食人口少于总人口的5%。然而,不久前,素食突然在马来西亚的华文社媒掀起议论热潮。只因为有个具有知名度的人在社媒“声讨”一家主要卖鸡肉的快餐店取消提供素食。

个人觉得一般商家是否提供素食选择纯粹是他们绝对的自由。而且在吉隆坡这样的大城市,素食馆不少,一些美食中心也有素食档口。其实我个人发现快餐店或餐馆,甚至是酒店的自助餐,提供素食选择的越来越多。素食者如果要和朋友一起用餐一般上也不难找到适合的餐厅。因此如果一家以卖肉为主的快餐店取消其素食选择,我们实在必要没有去“声讨”对方。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也许这件事也说明了素食者在外头用餐仍然是有很多不便之处的。和非素食者相比,肯定困难许多。毕竟素食者仅占人口的少数,不是任何地方都有素食选择,如果工作的步行范围内没有素食选择,每日的早餐及午餐将会是素食者每天必须解决的难题。而且偶尔出差,所到的城市也可能没有素食选择。更遗憾的是朋友们的聚餐也可能没有考虑到素食者的需求。所以,对一些素食者而言,选择素食,很多时候也等于必须放弃许多社交活动。

引起关注素食是好事

所有这一切,对于非素食者来说,可能都是不曾想过的问题。甚至是也许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身边有朋友或同事是素食者。因为,我发现一般上素食者都比较低调。他们在社交上,往往很少主动要求素食。因此,如果事情这么一闹,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素食以及留意到身边其实也有素食者的存在,而在安排聚餐时,能够选择更适合的餐馆或提供素食选择,那么这也算是有着其积极的意义。

理想的是,有那么一天,素食选项是一种常态,素食者出门前不必总是必须做功课是否有吃饭的问题,或者总是必须自备食物,素食者因此从此不必因为素食而放弃任何社交活动。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因为素食食物其实所有人都可以食用,因此如果店家或活动主办方可以同时准备荤食和素食,像毛不易的歌来个“一荤一素”,即使最终没有出席者是素食者,也不会是问题。

无论如何,相对而言,今天的马来西亚社会对素食已经习以为常,不像多年前,常会有人对素食者投以异样的眼光,甚至有者还会嘲讽或揶揄素食者。相反的,也有一些素食者会自觉高人一等,鄙视肉食者。这些人在佛教界比较常见,他们有时会不经意的流露出作为素食者的优越感。但是实际上,佛陀并没有任何戒律说僧俗二众必须吃素。

禁吃特为出家人而杀的肉

南传佛教认为佛陀本身并不是素食者。甚至于,佛陀曾经明确的拒绝提婆达多要求出家人必须吃素的建议。而且佛陀也提出什么动物的肉不能食用,包括象、马、狗、蛇等等。此外任何特意为出家人而杀的肉也都在禁止之列。常来马来西亚弘法的澳洲南传法师阿姜布拉姆法师(Ajahn Brahm)曾经指出他出家前是个严格的素食者,但是他在泰国出家后,却必须接受信徒供养的任何食物。他说,在泰国郊区信徒供养的食物形形色色,要接受那些食物比当一个素食者更艰钜。

当然一些南传信徒批评素食也是不正确之举。佛陀只是没有强制素食,但是他也并没有禁止素食。今天也有南传法师开始选择素食,或鼓励素食。其实,素食与否也人品也没有必然关系,因此绝对不能因为一个人是否素食而对其人品下判断。但是素食应该还是能够增长我们内心的慈悲心,正如孟子所说的:“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而且如果选择素食,那么君子也不必远庖厨了。

反应

 

登彼岸

缅怀一行禅师/廖国民

风声雨声:廖国民

享誉国际的一行禅师于2022年1月22日在越南顺化归原寺圆寂。一行禅师应该是在国际间,特别是在西方社会里,知名度仅次于达赖喇嘛的佛教僧人。他在法国创办梅村禅修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向全世界推广佛教正念禅修,因此也享有“正念之父”之美誉。

一行禅师时常到世界各国办巡回正念禅修营,但是马来西亚往往不在他的行程中。因此国内有一批他的弟子多年来一直积极争取禅师可以到来马来西亚。这个愿望终于在2010年实现。在已故挚友罗玉萍居士的努力下,一行禅师终于在当年的东南亚之行把马来西亚加入成为其中的一个站。当时玉萍是马佛青的署理总会长,于是马佛青成为主要的承办单位,并邀请我成为筹委会主席,而她则担任秘书。

玉萍是一行禅师的弟子,跟随禅师修习多时,也曾经到过法国梅村参加长期的禅修。而我却是一个不精进的佛弟子,不曾参加过任何禅师或他的徒弟的禅修。不过,幸好我还曾经读过一行禅师的著作,因此对于禅师不至于是一无所知。实际上,一行禅师是我非常崇敬的法师。我阅读不少他的著作多年,因此2010年在吉隆坡机场第一次看见禅师时,内心确实是有些激动的。当年已经是85岁高龄的禅师,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

随和也平易近人

更大的激动是后来一行禅师竟然出席了我们的欢迎宴,因为我们很早便被告知,一行禅师不出席欢迎宴之类的活动,所以我们并没期待禅师会在欢迎宴出现。基于对禅师的崇敬,一开始我是很拘束的,但是却发现一行禅师其实很随和,也很平易近人。同时也发现所有梅村的师父们都很随和,所以我们这些比较没有太多礼节的马来西亚信徒很快就和随行的法师们打成一片。除了一行禅师,我还特别记得真空法师。她是一行禅师的大弟子,现年72岁的她在欢迎宴上为我们唱歌,歌声动听,旋律优美,歌词更是有深意。

我觉得当年一行禅师的静修营最大的特色就是那是一个快乐的时刻。一行禅师喜欢使用愉悦的字眼,如快乐、祥和、喜悦、美丽等等。实际上,一行禅师2010东南亚之行的主题就正是“这是个快乐的时刻”。静修营的主题则时“祥和及喜悦的步行”。在整个静修营期间,禅师及梅村的僧众们也是一直强调祥和喜悦。而最能让大家感觉到详和喜悦的,应该就是梅村的歌了。

对于一行禅师的开示特色我也印象深刻,那就是虽然他说的是英语,但是他在白板上写的却主要是中文字。对懂中文的人来说,这可让我们更好的掌握师父的开示,尤其是不少时候师父是只写中文字而已。一行禅师开示的另一个特色是他可以用很简单的语言,用很生活化的例子来解说深奥的佛理。禅师喜欢引用花、水、云、树、山等自然景物来做譬喻。而且很多譬喻非常有诗意。

文字象行云流水

一行禅师著作等身,最著名的应该有《故道白云》、《步步安乐行》、《正念的奇迹》、《活得安详》等等。禅师有很强的诗人艺术气息,这也反映在他的著作中。他的文字总是行云流水像诗一样的优美。但是与此同时,却也带给读者很踏实的佛法教育。禅师在他的著作中有很多很生动的佛法教育,让我受用无穷。其中一个例子是我年轻时读过一行禅师的《你可以不生气》。多年过去,书中的内容我早已忘得七七八八,但是书中说的要像一个妈妈对待她的婴孩一样的照顾你的愤怒、拥抱你的愤怒,却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里。

其实,一行禅师给我的不只是感性上的感触。他的著作中另一个让我常常引用的则是他提出的14项正念的修持。禅师把佛教的戒律解说成为“正念的修持”。而且从五戒引申成为14项正念的修持。特别是在这正念修持中,禅师在其中3项(摘录在此文之后)提到了社会公义。这应该和一行禅师早期注重介入社会的“入世佛教”有关。但是后期的一行禅师却如此诠释入世佛教:“入世佛教意味着我们无论在做什么都要无时无地的修持正念。当我们独处、步行、安坐、喝茶或准备早餐,这些都可以是入世佛教。”

如今,禅师已经圆寂,正如2010年我们所说的那样,一行禅师以后不可能再来马来西亚带领禅修营。就像佛陀所说"见法者见我",所以缅怀禅师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今后继续透过禅师的著作向禅师学习佛法。

摘录:

第十项正念修持:护持僧伽

觉知僧伽(Sangha,也泛指佛教群体或组织)的本质和目标是修行智慧和慈悲,我们发愿不利用佛教群体为个人谋取利益或把佛教群体沦为政治工具。然而,一个宗教群体一定得采取鲜明的立场以反对压迫和不公正,并致力以不造成派别对立的方式改变有关情况。

第十一项正念修持:正命

觉知暴力和不公正已经发生在我们的周遭和社会中,我们发愿不以有害于人类和自然界的职业维生。我们将尽力选择能协助我们实践智慧和慈悲的生计。觉知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现实,我们要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和消费者,不支持剥夺其他生命生存机会的公司。

第十三项正念修持:布施

觉知剥削、社会不公、偷盗和压迫所产生的痛苦,我们发愿长养慈悲心,并学习维护人类、动物、植物及矿物的福利之方法。我们要行布施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物资与真正需要的人分享。我们要尊重他人财产,但将尽力阻止任何人以损害他人及其他生命的方式敛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