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南洋文艺】民族情怀与国家意识——试谈马来西亚诗人彼岸的诗歌

文:陈望衡(武汉大学)(作者为中国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著名美学家,曾多次访问过马来西亚。)

彼岸是华人,祖籍中国,他是马来西亚公民。他的诗流露出深厚的中华民族情怀,同时又体现出深重的国家责任。

1.“假如祖国拒绝了我”

彼岸《脚步的诱惑》诗集中设有一辑,名为《写给祖国的情诗》,这辑诗情感是滚烫的: 

假如祖国拒绝了我

让痛苦把我捏成一尊

望乡石,碧血长天

叫痴情烧出一只

苇莺,日夜悲啼

在芦花飘絮的季节

——《写给祖国的情诗》

这种强烈的情感使我们想起了郭沫若当年在日本留学时所写的怀念祖国的诗〈炉中煤〉。郭沫若是从“我”(“煤”)这个角度去写的,并不涉及祖国对我的态度;而彼岸则先设定“假如祖国拒绝了我”这样一个情境,然后写自己痛苦的情感。

人们平常总是用对等来处理人际关系,然而,能用这来处理自己与祖国的关系吗?假如祖国拒绝了你,你就有理由背叛祖国吗?当然不行!当然,你会痛苦,而且是万分痛苦。彼岸用了两个意象表达“假如祖国拒绝了我”时的痛苦,一是“望乡石”;一是“苇莺”。望乡石是痛苦“捏成”的,“捏”字很准确,也很有力度,它将痛苦的程度和痛苦的肤体感受表现得极为形象。“苇莺”是“痴情烧出”的。“痴情”能“烧出”一只“日夜悲啼”的鸟来,实是奇思。加上“悲啼”的时令是“芦花飘絮的季节”,此悲就更甚了。彼岸这首写给祖国的情诗,在他众多的同一主题的诗歌中是别具一格的。

祖国拒绝了我,它可能吗?在特定的情境下,可以理解成这样,说可以理解这样,说明不会是这样,也就是说,祖国不会拒绝我,犹如母亲不会拒绝自己的儿女。

但可以“假定”是这样,如果是,怎样对待,就成了严峻的考验。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回答。由此决定了他在人世间、在历史的地位与声誉!

诗人彼岸以其诗人敏感,做出了他的回答,让我们惊悚而又感动,深思!

2.“跨过长城,春色痴痴”

彼岸“祖国”系列的抒情短诗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追求深远厚重的历史感。

彼岸的“祖国”系列抒情短诗,总的情调是雄浑豪迈的。作者喜欢选择那些雄壮的富有丰厚历史内涵的意象作为描绘对象,如“黄河”、“长城”、“荒漠”、“烽火台”、“塞外”、“天山”、“风沙”等,同时又喜欢在这雄壮的意象之中,点缀以优美、轻灵的小的意象,如“啼鸟”、“桃花汛”、“红叶”、“清泉”、“白云”、“小船”等,从而创造出一种“刚健含婀娜”的审美意境。比如《香泥》一诗:

你揣黄河的一把香泥

我摘热带的一技红豆

相约    在塞外

万里风沙

古道上,永远流动着

有情人的足迹

依依

跨过了长城

春色痴痴

诗的总体境界是宏阔壮美的。“黄河”、“热带”、“长城”、“塞外”、“风沙”、“古道”——这雄壮苍莽的景物奠定了诗的基调,然而,差不多每一雄壮的景观都有一秀雅的小物件或秀雅的人物与之相配合:

黄河——香泥

热带——红豆

万里风沙的塞外古道——情人的足迹

长城——春色

这样一刚一柔,和谐地构成一个整体,诗的意境富有比较大的情感张力。

3.、“合谱一曲故国山河的生死恋

〈歃血〉一首在整个“祖国“系列的抒情诗中是写得最为感人的。诗有一个小序:“83年新加坡一个讲座上,洛夫点燃了萧军的雪茄”。就由这支点燃的雪茄起兴,作者写道:

点燃了  满怀火种

烧成一帖彩桥飞架

爱   拥抱着恨痛哭

在诗歌民族魂的歃血

十亿双忏悔的手,终于

掏出一个骨肉心愿

合谱一曲故国山河的生死恋

咆哮着,龙的血呀

古老的文明,在狂烧

将点燃一支雪茄想象成“烧成一帖彩桥”,想象既奇妙,又妥贴。作者的用字极为别致,不说一座彩桥,而说是“一帖彩桥”。这“帖”令人想到请帖。是啊!这传递的火种,传递的岂只是火种?它是骨肉深情!诗的第一节,形象是绚丽的,调子是轻快的。然而到了下一节,调子一下子高亢起来。由两位作家的相聚,猛然联想民族的历史与现实。多少复杂的感情在这里交织:爱与恨、忏悔与生死恋……然而诗人并不试图在这里评述那历史和现实的恩恩怨怨,他只不过以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为背景,着力讴歌那血浓于水的民族深情,表达作为龙的子孙应具有的现实责任感。

中华民族有着极辉煌也极悲摧的历史,现在的中华民族的确是从来没有过的强大起来了。但中华民族还有两大重大使命有待她的子孙去实现:第一是国家的统一,第二是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

“洛夫点燃了萧军的雪茄”给于我们不只是温馨,还有希望!

4.“两个祖国”

彼岸在诗中说他有“两个祖国”。很显然,一个是马来西亚,一个是中国。

马来西亚这个祖国是他的在籍国,中国这个祖国是他的祖宗之国。一个人可能有多个在籍之国,根据持有的护照而定,但只有一个祖宗之国。一个人可以对两个祖国都爱,但这是两种不同的爱:对于祖宗之国,这种爱更多的是人性的寻根,是民族的意识,是文化的热爱,是对宗祖的敬畏;而对于在籍之国,这种爱更多的是公民的责任,是国家的意识,是国土的依恋,是对现在国家主权的维护。两种不同的爱不相矛盾,不必取舍。

彼岸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感情,这样一种责任,这样一种自觉。值得肯定,难能可贵!

“春天”是彼岸比较喜欢写的题材之一。彼岸以近乎宗教般的虔诚来讴歌春天的美。

深耕一犁祝福揣一把香泥

风雪里遥寄一帖蓓蕾,盼你

摇落一箩春天,在天涯

——《摇落一箩春天》

何等美好的祝愿。它使我不由然想起唐诗的名句:“若是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诗人是敏感的,对于生活他尤其注意那体现“希望”征象的新事物,《摇落一箩春天》中的“蓓蕾”是这样的新事物,《第一只春鸟》中的 “第一只春鸟”也是这样的新事物。

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意味着他的两个祖国的兴旺,意味着他的两个祖国的人民幸福,同时也意味着世界的和平、全人类的幸福。诗人衷心希望“春天属于全人类”, 

诗人的心紧系着他的两个祖国:

红装素襄的十月风,是你

挽着我

飘落

两片红叶

痴痂地吻向亲爱的祖国

——《十月风》

“红叶”——红唇,何等绚丽的想象,透着对祖国深深的爱!

彼岸是个很有个性的诗人。他的歌咏情感深沉,充满着沧桑感,他执着,坚定。

“走吧,前面也许有野店飘着酒旗”,那“酒旗”就是他的梦——其中就有他两个祖国的梦!

作者附记:

这是笔者2019年在中国绍兴举办的第十届东南亚华文诗人大会暨东南亚华文诗歌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提纲。当时彼岸并没有与会,他不知道我的这个发言。

最近,从吉隆坡传来消息,说是彼岸突然去世了,极为悲痛。我与彼岸1993年相识于新加坡,其后又多次见面。彼岸才情焕发,就新诗创作来说,绝对是第一流的。他的新诗突出特点是意象新奇,情感真挚,中国传统文化意味浓郁。

我曾为他写过诗歌评论〈一个现代漂泊者的咏叹调——彼岸诗歌的意象世界〉,刊登于1995年8月22日、25日的马来西亚的《新明日报》。我比较看重此文,故收入论文集《美在境界》(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此书2019年托林玉蓉女士带到马来西亚,转交给了彼岸。

本来寄希望在最近两三年见面的,不想彼岸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这里,谨以此文献给彼岸。彼岸,在天国安息吧!

“南洋文艺”欢迎喜爱文学创作者来稿(小说、诗歌、散文)(不设稿酬)        电邮:[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反应

 

商余

你还好吗?中山美穗! 一封寄往天国的信/张泽龙

文|张泽龙

亲爱的中山美穗:

你最近还好吗?

我现在大概可以理解你在《情书》一开场出席未婚夫藤井树三周年祭日,躺在雪地上的失落心情……因最近我也面对朋友相继离世的境况……

前个月因做针灸,第一次与老朋友的父母见面聊天,不久后他们去中国探亲,回来不久,母亲就感染肺炎告别人间……

上个月与我同岁的老同学妻子去世,我见证他们从相遇、相爱到生儿育女……葬礼上,老同学告诉我初中另一位属于“坏学生”的同学最近也去世,但那位同学对我挺好,有人欺负我会替我出头。

前两天与老同学“圣诞小聚”,知悉当年在台大读中文系的学姐日前病逝,单身的她,晚年饱受病魔折腾……

那天收到前同事短信,告诉我关于你去世的消息,心莫名有点沉。靠近岁末,仿佛有很多人会选择提早下站。

我在多年前看过你主演的《情书》,前后三次。当年观后很震撼,记住了导演岩井俊二,此后他执导的电影都没错过。

重看《情书》悼念你

你走后的第二天一早,我重看《情书》,通过如此的方式来悼念你。

你在片中分饰两角:渡边博子与藤井树。当然最深刻的场景是你在未婚夫登山罹难的雪地上大喊:你好吗?我很好!那应是大多数观众难忘的集体回忆。

当年与我一起观看电影的好友,不久后邀我去他家小住,带我到他父亲的胶园,我们站在山坡上模仿你一起高喊。我猜想离婚的朋友,应是对他那段被背叛的婚姻而呐喊,而我则为不会开花结果的单恋苦恋而呼喊……电影真的具有某程度的疗愈功效。

电影里,渡边博子恳求女藤井树回去当年未婚夫参加赛跑的体育场,拍下照片,她想通过影像多认识他留下的足迹。很久以前,我也做过类似的傻事:去当年曾欣赏与崇拜的人,到对方去过的国家,待过的城市,读过的学府,以及认识其朋友……通过这种方式去了解对方的过去。

电影的末端:女藤井树爷爷告诉病愈的她,庭院种了一棵为纪念她诞生的树,取同样姓名。女藤井树激动地拥抱该同岁同名之树。我想起泰南的朋友,他父亲是马共,在友谊村定居,后患癌病逝。他将父亲的骨灰埋葬在果园,并栽种了一棵果树。现那棵果树长得茂密高大,他体会到“庇荫”的意义。

电影里的男藤井树到女藤井树家,将日文版由法国作家普鲁斯特所写的《追忆似水流年》交给她,托她还给图书馆。她回到学校才知道对方已转校,那是她最后一次遇见他。很多年后,她才知道一个秘密:原来他在还书卡的背后画了她的画像……

《追忆似水流年》是意识流风格,充满作者的回忆,《情书》也尽是回忆场景:渡边博子对已故未婚夫的感情无法忘怀,于是写了一封前往天国的信,结果竟收到回信……后来才知晓回信人是未婚夫年少时曾暗恋与他同名同姓的人,而长相与她一模一样……

“死亡”与“和解”主题

当年看《情书》感觉浪漫唯美,现重看发现戏里探讨 “死亡”与“和解”的主题。渡边博子无法接受未婚夫的骤然去世,女藤井树无法接受父亲因肺炎在医院死亡,最后两人与自己的过去和解。

你知道吗?在你去世前两天,曾碰撞我生命的两人也先后去世:一是刘家昌,10岁看其电影《爱的天地》,戏中的歌曲永远都会哼唱,电影讲述患癌女主角在孤儿院奉献一生,它让我明白启蒙他人的生命的意义……

另是琼瑶,少年时读过其著作,看了多部由她小说改编的电影,因那属于“双林双秦”年代,而她的作品陪伴了好几代的读者与观众。

我对你的认知始于《情书》,也终于《情书》。

回忆很神奇,它能让已故的人 “复活”——每一次回忆,对方就“重生”一回。希望在天国的你一切安好,也希望在我生命告别的旧雨新知,在另一个国度也活得好好,而我会努力让自己活得比以前好……

你的影迷:张泽龙敬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