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经济复苏不能停 振兴配套或加码

报道:梁仕祥

(吉隆坡23日讯)经济学家认为,目前大马政权仍未知鹿死谁手,但政局动荡料不影响国家经济复苏大计,预计关怀民生的财务援助配套会继续推行。

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接受《南洋商报》电访时指出,关怀振兴配套(PRIHATIN)及经济复苏计划(PENJANA)估计会继续执行甚至加码,应该不会因为政局动荡而喊停。

“现阶段,巩固国家财务和刺激经济复苏才是当务之急。虽然执政联盟可能换人,但政府底下的执行及技术官僚还是照跑,因此,该推行的政策还是会继续。”

首相丹斯里慕尤丁今日在电视直播中也宣布,推出总值100亿令吉的额外关怀振兴配套,受惠群众包括B40、M40、各领域工人和微型企业。

李兴裕也认为,自第13届大选后,我国政局不稳已是众所周知,因此,虽然政权可能再度易手,但外资和评级机构理应不会过于惊讶及负面看待。

“谁上台也好,只要继续维持良好的财务纪律,管控好债务及财赤,外资和评级机构还是会稳定看待我国的前景。”

另外,李兴裕点出,我国近几年出现过数次政权交接,过程还算和平及稳定,因此,估计不会引起外资恐慌。

不过,他也指出,我国仍处于从疫情危机复苏的阶段,因此,需要强势和稳定的政府,才有利于带领国家渡过难关。

另外,李兴裕也暂时不调整全年经济及令吉的展望。他认为,国家财政及货币政策,会继续以复苏为重心。

他也派定心丸,现阶段无需就政局动荡一事,过度担忧国家的经济展望。

令吉一度挫0.8%

除了我国政局不稳,美国经济数据比预期好,加上美联储口风突然转鹰派,带动美元连日走强,令吉兑美元日内一度挫0.8%至4.166。

截至下午5时,令吉兑美元收在4.1545,全日跌0.53%。

美国昨日公布的8月成屋销售升至近14年高位,美联储芝加哥总裁埃文斯更指出,有可能在平均通胀率达到2%之前升息,提振美元继续走高。

AxiCorp市场策略主管斯蒂芬英尼斯接受彭博社访问时指出,在疫情和政局不稳双重夹击下,预计令吉会继续承压。 

他点出,政治因素对于令吉,已是一个经常的卖压利空,加上近期美元走强以及欧洲疫情再起,让令吉承压更重。 

反应

 

财经新闻

曾敏凯:经济转型巩固期 不宜推庞大振兴配套

(吉隆坡1日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的政治秘书曾敏凯说,我国正处于经济巩固与调整的阶段,不应推出过于庞大的振兴配套,而当前政策不仅旨在振兴经济,还结合了收回部分补贴的措施,以期减轻冲击。 

针对安华于10月18日提呈的2025年财政预算案,曾敏凯指出,预算案的政策决定应依据当前经济环境而制定。

曾敏凯日前出席“2025财政预算案座谈会”时表示,传统经济理论强调政府通过资金投入来推动市场,但这一模式并未能提高整体生产力,还可能导致瓶颈。

他说,有鉴于此,国家必须转型,政府在预算案中提出的转型方向包括通过新工业蓝图减少人力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工业中运用人工智能及国家能源转型计划(NETR)等决策。

除了曾敏凯,该论坛主讲人还包括Finsource集团创办人兼上市顾问程志彬、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SERC)执行董事李兴裕,以及拉曼大学经济系教授黄锦荣博士。主持人为Finsource Media创办人兼国营电台《爱FM》DJ谢劲程。

3政策加重企业压力

针对本次预算案,李兴裕指政府计划实施3项企业人力资源政策,预计这将使企业每名员工额外承担454令吉的人力成本,可能对企业造成严重压力。

这3项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为将最低薪金调高至每月1700令吉、推行多层次人头税,以及强制雇主为非公民劳工缴纳公积金。

他说,首相在宣布这些政策前并未与业界充分沟通,令业界感到意外,因此希望政府重新考虑这些建议。

李兴裕提到,企业家呼吁重新推行消费税(GST),但首相认为重启时机不成熟,导致税务结构狭窄,政府不得不举债。

富人征税应折中

程志彬表示,尽管大家普遍认为GST短期内不可能恢复,但政府为鼓励企业实施员工居家工作、带薪休假、女性重返职场等措施,提供企业税务减免政策对企业而言是个好消息。 

黄锦荣则强调,政府应持续改进财政政策的透明度,并致力于提高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低水平,避免国民陷入困境。

在谈及T20课题时,黄锦荣表示不反对政府从富人征税以补贴贫困群体,但呼吁政策措辞应更中性,避免加剧贫富对立。

他强调,政府必须让民众心甘情愿地交税。以瑞典为例,尽管税率较高,民众仍乐于纳税,因为他们清楚税款将如何回馈社会。

应紧缩行政开支

针对预算案开支问题,李兴裕和黄锦荣均认为政府应当“反省自身”,国家债务高企,高达98%的收入用于行政开支,且面临长达28年的财政赤字。

他们认为,政府一方面承诺要紧缩开支,却未能有效控制行政开支的增长;另一方面,又要求经济转型,但预算案中的发展开支却有所减少,显得不合理。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