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

美代表怒批安理会 中国大使:“真是够了”

(纽约25日讯)中美周四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全球治理会议上继续互控对方将病毒政治化,戏剧性地发言让重要议题失焦。

会议中首先发言的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他重申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主义的重要性,并暗指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选择不将新冠疫苗作为公共财提供给全球民众的做法不当。

他说:“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时刻,大国更有责任以人类的未来为重,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偏见,以伙伴精神携手共度难关。”

他批评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和叙利亚等国进行制裁。他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以维护国际法的权威和神圣性。

大国间辩论掀火药味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 (Sergey Lavrov)呼应王毅的说法,继续暗指美国自私自利。

这一连串的发言点燃了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克拉夫特 (Kelly Craft)的怒火。她说:“你知道,你们每个人都应该感到羞耻。我对今天的讨论内容感到惊讶和厌恶。”

她继续愤怒地说:“其实我真的对安理会感到相当羞耻,安理会的成员们借此机会把焦点放在政治恩怨上,而不是放在眼前的关键问题上。我的天啊。”

在场的他国大使对克拉夫特的语气感到不解,一名在场的外交官匿名表示,克拉夫特“非常咄咄逼人”,会议其实“或多或少有共识”,接着不久克拉夫特就离开视频会议。

 

随后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张军继续强烈抨击美国,用愤怒的语气说:“我必须讲,真的是够了! 你们 (美国)已经给世界制造了够多的麻烦。”

 

他强调:“美国到现在已经有近700万确诊病例,死亡人数超过20万。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体系,为什么变成了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这场交锋显示,中美两国从领导人到各级代表都把疫情责任攻防当做联合国会议的重点。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在大会一般辩论时强烈抨击中国,并要联合国要求中国为疫情散播负起责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则发表了相对温和的讲话,并宣示中国将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言论

摇摇欲坠的联合国/潘政麟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其初衷是为了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并通过国际合作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

在成立后的几十年里,联合国确实在许多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冷战期间的维和行动、人道主义援助以及推动全球发展等方面。然而,近年来的一系列事件却让人们对于联合国的制约力和影响力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2022年初爆发的俄乌冲突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国际危机之一。这场冲突不仅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和经济动荡。

尽管国际社会普遍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但联合国在应对这一危机时显得力不从心。

首先,联合国安理会作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其决策机制受到5个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的否决权影响。

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作为常任理事国之一,多次使用其否决权阻止了对自身不利的决议。这使得联合国难以采取有效措施来制止冲突,甚至无法通过一些基本的人道主义援助决议。

其次,国际刑警组织虽然对俄罗斯总统普丁发出了通缉令,但这并未对俄罗斯的行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在面对强大的国家力量时,显得束手无策。这种无力感进一步削弱了人们对联合国的信任和期望。

中东地区的局势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升级,随后以色列与黎巴嫩之间的紧张关系也不断加剧。

这些冲突已经持续了近一年以上,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和基础设施破坏。近期更是抢占叙利亚的戈兰高地领土。

在这些冲突中,联合国多次发表声明,谴责各方的暴力行为,并呼吁立即停火。然而,这些声明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层面,未能真正起到降温的作用。

制约力执行力不足

联合国的维和部队和特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但在解决根本问题上几乎毫无进展。

以巴冲突为例,联合国多次派遣特使进行调解,但收效甚微。以色列和巴勒坦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包括领土争端、定居点问题以及耶路撒冷的地位等,远远超出了联合国的能力范围。

同样,在以色列与黎巴嫩的冲突中,联合国的介入也未能改变双方的强硬立场。

联合国作为全球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支柱,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俄乌冲突和中东地区的长期冲突暴露了联合国在制约力和执行力上的不足。

要恢复联合国的权威和影响力,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倘若联合国持续无法在重大国际议题上发挥影响力,未来恐怕世界大动荡就不远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