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商业模式突破困局/拿督刘明

和朋友谈起疫情下的困境,他说:身为公司领导,我整天在想如何“破局“。“破局“,是大陆人喜欢讲的一句口头禅,即突破困局的意思。

我觉得这话说得非常贴切,在商场上混久了, 我们不自觉地作茧自缚,把自己困在局中,动弹不得!

商场上瞬息万变,科技彻底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顾客的消费模式,我们从传统生意走过来的这一代人,好多人都无所适从,当中包括我自己。

若干年前我们在台北参展,主办当局带来某单位领导参观我们的档口,他看了我们设计的包包,赞叹之余,他说:你应该有一个商业模式来销售你的产品。

我问他什么是商业模式? 他说不出所以然来。

大陆很多商业导师,近年来都在谈商业模式,而且讲的口沫横飞,七情上面,非常精彩!

我是一位迟钝儿,听了几位不同的导师谈商业模式,传递的方式也许不一样,但似乎都殊途同归,我似懂非懂,就悟不出一个真理来!

上个星期女儿交给我两本我从淘宝买回来的书,也谈商业模式,作者开宗明义就道出了传统生意的困境,让我产生共鸣,书中的几行金句,虽然似曾相识,我甚至读过无数次,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我如当头棒喝,非常受用!

一个客户卖他一千次

我尝试把作者的思维,用我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有缘读到此文的读者作为“破局”的参考,也许对你有一些启发!

昨天的生意:把一个产品卖给一千个人。

今天的生意:锁定一个人,卖他一千次。

明天的生意:锁定一个人,卖他一千次,然后让每个人找来一千个人,再卖他一千次。

投资须掌握行业周期

几乎每个行业都会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叫做“行业周期“。

第一阶段:暴利期

这个阶段的行业竞争对手很少,客户购买力旺盛而且不挑剔,因为选择不多,这时候的企业经营管理成本较低,投资较少,但企业依然可以获得高额利润。

第二阶段:微利期

当一家企业门庭若市,排长龙,人挤人时,跟风者会层出不穷,竞争对手会越来越多。

竞争对手多,顾客对产品就会越挑剔,企业成本上涨,利润却没有增长甚至插水!

第三阶段:无利期

但行业发展到非常成熟的阶段时,整个行业的竞争都会白热化。

这时候,企业为了维持竞争,只好加大投资和管理,以致成本激增,到了最后整个行业陷入零和博弈。

最好的例子就是不久前引起一阵开店潮的黑糖珍珠奶茶店,起初几乎每一家店都人满为患,但很多都在不久后寿终正寝。

老王开了一家珠宝店投资了150万,第一年生意不错,赚了50万。

第二年同样是赚了50万,老王的150万资金回笼了一百万,眼看还差一年就回本了,他心里可乐极了。

进入第三年,老王珠宝店的周围突然增加了几家同类型的珠宝店,而且性价比也比他高,老王为了吸引顾客,只好扩充店面,增加产品种类,再投入一百万。

于是周而复之,他的投资还未得到应有的回报,生意却好像越滚越大,大大的店铺,多多的员工,老王陷入重资产+重运营的困局当中!

以上案例是大多数老板的写照。

建立私域流量池

传统的商业模式都是以产品为中心,追求利润,紧抓收入和成本。

企业面对的关键问题其实只有两个:客流量少、客单价低。

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非常重要,因为庞大的私域流量,能让客人源源不绝,但你必须要有一个流量入口。

网络用语就是你必须要有一个引流产品,这产品像一枚打开水闸的钥匙,让流量畅通无阻地流入你的私域流量池。

如何管理流量池里的客户?

1.用会员制锁定顾客,让他们不断消费。

2.找跨行业产品以满足私域流量池里的顾客需求。

从引流产品到捆绑顾客的产品设计过程,称之为商业模式设计!

对很多商业模式导师来说,产品只是一个用来吸引流量的工具。

商业模式的设计,可以用在线上或线下,我就为自家的椰浆饭餐厅设计一个商业模式,万事具备只欠执行,很快就知道有没有效果!

好友电商一哥大伟很久以前,就不断提醒我要有自己的引流产品,而引流产品必须让消费者觉得捡到便宜,即不能太贵。

我当时对商业模式完全没有概念,心里很纠结:

1.把产品降价吸引顾客有损品牌形象。

2.不知如何管理流量池的顾客,因为包包是低频产品,不是高频。

最近因为冠病疫情,我们被迫设计出一系列精细但刚需产品,价格自然就降到最低。

这无形中解决了我们用于引流的产品,同时我们也大胆跨行业和其他品牌进行串连,以满足我们的私域流量顾客,我们不断在尝试,企图破局!

模式才是王道

新商业模式的思考模式:

做一次的顾客,还是做一世的顾客?

把“看得见”的钱分掉,赚背后“看不见”的钱。

钱在哪里?一个在消费市场,另一个在创业市场。

现在做生意的定义是:入口大战、流量比赛。

产品只是工具,模式才是王道。

没有模式,不谈产品。

网上有很多谈商业模式的视频,虽然千遍一律、但非常有参考价值。仔细聆听和阅读、也许是你破局的时候到了!

退堂!

反应

 

言论

关于商业模式杂谈/黄子伦

商业模式相关资料可说是车载斗量,商学院文凭、学术论文、甚至是各种财经书籍都在尝试把商业模式给说透。

许多创业者都在思考要怎么把商业模式搞好,认为这是他们能够继续赚钱的关键。于是乎,这类的教学以及课程也雨后春笋般冒起。

然而,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往往都是成功者的事后总结,这就难免加入许多主观因素,例如创业者的先见之明,团队的锲而不舍等等。当然,也有细节会被刻意忽略,例如运气。

说到底,很多时候,人并不能创造时势,而只能顺而为之。

但,要判断一项商业模式会不会成功,看懂当中的现金流是怎么流动尤其重要。简单来说,就是看公司的营业额从哪儿来,以及公司的成本都花在哪里。

就拿很多人喜欢说的谷歌为例,许多人认为他们是一家科技公司,但是如果你去深挖他们的营业额就会发现他们是一家彻头彻尾的广告公司,因为广告收入就占了九成。

当然,这是因为他们凭借强大的搜索引擎以及YouTube,能够在互联网时代赚得盆满钵满。其他公司如果想要复制谷歌的成功,自然就不能用回同样的方式,毕竟这条赛道的经济蛋糕已经是大致稳定了。

这也是为什么OpenAI的ChatGPT会让谷歌有所警惕,因为这是一个更加人性化以及 “懒惰” 的搜索窗口。不过,即使OpenAI已经靠ChatGPT一战成名,但距离他们的收支平衡依然是遥遥无期。

ChatGPT烧钱玩意

说到底,就是类似ChatGPT这种生成式的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料以及处理能力,这一切都是烧钱的玩意儿,即使它们有微软的资金帮助。但是,愿意为这些服务买单的用户们是极少(大家也都习惯了免费的搜索引擎),况且收费也不能过高,因为用户未能感受得到这些服务的便捷性。

目前来说,ChatGPT有九成时候都用于生产编码、教学内容、创作,以及营销素材。在这些主要用途里,除了编码比较容易产生核心用户群,其他的都不怎么稳固。

这就让这类服务商陷入两难,因为产品开发的难度和资金极高,但是收入却难以提升。加上资料的取得往往都不是免费的,这方面的版权问题也是需要去解决的。

故此,纵然有新的商业模式去破坏原有的市场规则,也未必是能够持续保持盈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