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天常变/周若鹏

辗转听到本地旅行社领导者的哀声控诉,他已为业界的惨况呼吁多月,但部长什么动作都没有。

他也要求不高了,就算政府假假敷衍一下、承诺一下,也就甘愿了,连这个也没有。

我笑说这很难怪,如果我是部长也懒得动半根指头。为什么呢?

我哪知道这份工能做多久呀?上一任的以为能做五年,结果两年就GG。我以为自己能做三年吧,忽又听说敦马哈迪医生提呈不信任动议针对我老板,“大步槛过”以后又谣传可能闪电大选。我上任才六个月光景,安华又说要变天了。如果我勤奋工作,岂非傻子?

前几天听安华说他已有足够的议员支持,可再次变天当首相了。

当时还不知何故,只觉得心里很冷。怎会如此呢?

旁门手段

三月国盟夺权时我们不是义愤填膺吗?不是很希望人民投选出来的希盟政府能重新掌政吗?难道这六个月下来我已经妥协了?沉淀了几天,大概有点头绪。

安华强调这不是后门政府,呵呵,那大概是因为前门早拆掉了,此后总之有门就进。

希盟本是民选的,确不能贬为后门政府,大概只能说其手段是旁门吧!

让我心寒的是,我们选出来的政府能以如此“合法”手段roti-canai那样翻来覆去,那些议员可以今天支持东家、明天支持西家,人民一点办法都没有。

安华已经掌握稳当的“大多数”支持者?当时我忙着计算下个月贷款怎么还,没空去算安华这条数,只隐隐觉得不太对劲。

敦马应该不能再合作了,新支持者何来?阿末扎希后来就发文告了,不阻止巫统议员支持安华。这是否意味着安华的“大多数”支持者中包括了巫统议员呢?如果是,如今希盟得依靠此两年前辛苦推翻的“前政敌”重新执政?那么,希盟打击贪腐的宣言是不是可以丢进抽水马桶了呢?

林冠英已明言不会和扎希、纳吉领导下的巫统合作,如果这样,安华还如何掌有大多数?难道还有更多的妥协?现任首相慕尤丁只掌有微小的多数,非常弱势,完全不敢责罚手下部长,要旅行的去旅行,不隔离就请自便。安华凭着这样的支持者上位,以后能不受钳制吗?

就算闪电大选重新洗牌,也不见得能彻底解决那些后门侧门、天井地洞的毛病,于是我明白了自己何以心冷。我不是部长,所以此时我只得勤奋工作,自求多福,这大概是我们这些草民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反应

 

灼见

当教育机构参与拍剧/周若鹏

就这天,寰宇电视的连续剧《青春,你好!》启播,这名字不知谁取的,不知和导演陈胜吉有关与否。我总不容易从他的作品名称直接联想内容。 其实《青春》并非阳光明媚,它还挖掘家庭两代鸿沟、不正当交易、自杀、性爱短片等黑暗主题。

在拍摄现场和导演互动的机会不多,倒是在工余有机会闲聊几句,方略知其才学。

我本以为陈胜吉故弄玄虚,现在我认为他是信任观众,信任我们能够思考,能消化有深度的故事,能接受转折所带来的惊喜,叙事不必粗暴直白。

首映礼上总监制李治成说陈导是本地少有能兼顾艺术与商业的电影人,诚然。

幕后故事十分丰富

导演是作品的灵魂人物,但作品不是靠他一人完成的。在开拍以前,总要有人说服寰宇挑战大马的尺度,要让投资方信任剧组能在尺度内拿捏得恰好到处。至于拍摄团队有多敬业乐业,影视业如何推动经济活动,我之前谈过了就不再赘述。

从观众角度来看,一部戏就只是一部戏,娱乐罢了;我有幸一窥幕后,幕后的故事也十分丰富。娱乐媒体如常聚焦演员和拍摄花絮,我倒觉得制作公司韩新影像值得多着墨。

对一般影视公司来说拍剧是日常,而韩新影像背后是大同韩新学院,那是办教育的,怎么去投资拍戏呢?这个问题,也有资深教育界前辈问过韩新陈院长:“怎么去做这不赚钱的事?”这绝对是善意提醒,请万勿把教育当慈善,学院必须赚钱才能营运。

韩新向来以广电科系见称,我觉得韩新成立一家与业界接轨的公司,此举十分可取。通过制作公司接受顾客委托制作各类影视作品,主动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同时也培养本身的艺人,为学生铺路,像主演《青春》的谢烘霖就是韩新学生。

投资拍摄连续剧尽管不赚钱,但从行销层面上来说赚了口碑(《青春,你好!》真的是好戏),提升品牌印象,让家长学生都对学院更具信心。一个项目当下赚不了钱,不代表所做的事没有价值,未来若更多人加入韩新,培养出更多人才,便是本地影视业之福。比如说,原来陈胜吉导演也是韩新的杰出校友。

我希望寰宇、韩新都能多做像《青春,你好!》这样的尝试,既富娱乐性又不乏社会关怀,信任观众能够欣赏高质量、有深度的作品。请你去看《青春,你好!》,有人看,对整个制作团队来说就是莫大鼓励,让大家走得更远。(第一集有我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