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两岸须拒硝烟的迷惑

报道:邱立本(《亚洲周刊》总编辑)

两岸民众与决策者不要被电脑游戏误导,迷恋战争可以解决两岸的纷争,要记取国共内战的血泪教训,需要新的智慧,拒绝硝烟的迷惑,还两岸和平的未来。

两岸终须一战?这是网络上一些好战网民的口号,无论是支持台独还是支持“武统”,都不约而同地迷恋战争可以解决两岸的纷争。

也许是电脑上战争游戏的影响,他们都觉得战争就是弹指间的灰飞烟灭,可以打破平淡生活中的沉闷。

不过,真实世界的战争游戏并没有电脑“重置”(Reset)的功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这是虚拟世界所难以想像的痛苦。两岸很多的愤青是打“嘴炮”的高手,言语辛辣、各持己见,都认为对方是蠢材,他们在网络上唇枪舌剑、口水乱飞,成为一幅奇特的图画。

不过,网络上的“嘴炮”不同于真实世界的炮火。越是熟悉战场的将军,就越了解战争的残酷与后果。

台湾退役少将张俊达当年驻守外岛,餐风饮露、士气高昂,但如今他却对局势非常忧虑,了解两岸军力的巨大落差,一旦开战,台湾的命运堪虞。

台湾民意大多期盼美军是及时雨,可以紧急救援,为宝岛击退任何来犯的敌军。

不过,美国在海外的用兵,都重视当地兵员协防;驻韩的2万多名美军还需要韩国近60万大军支撑,才可以对付朝鲜;台湾只有18万部队,却要面对比朝鲜军队强大十几倍的解放军,又需要多少美军才可以摆平?

北京要了结内战

这就牵涉台湾是否要恢复征兵制,像韩国与新加坡那样,每一位青年都要服兵役,而不是如现在的台湾募兵。

不过,台湾的新一代民意都非常反对征兵,认为这剥夺了他们的自由与人权;可是,如果台湾青年都不愿意负起守土之责,又怎么能期望美国大兵来为台湾流血?

这也是台独的矛盾,“嘴炮”很响亮,但真正要上战场的时候,就会推三阻四,找出一大堆理由,要美国人为自己挡子弹。

但老美也不是傻瓜,美国的选民也不会让自己的子弟兵魂断异乡;特朗普在中东都要不断撤军,台独还期望特朗普会在台海增兵?

关键是今天北京的思路已经改变,强调海峡没有中线,也就是强调这是中国内战的延续;1949年未完结的战争,要作一了结。

当台独遇上了中华民族主义,就要探索有没有新的政策路径,防止兵祸再起。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对决,终究要在21世纪划下最后的句号。

这也为两岸社会带来挑战,如何避免内战的悲剧延伸。当年国共内战,伤亡以百万计,淮海战役(徐蚌会战)、金门的古宁头战役,都是兄弟互斗的残酷内战。两岸民众与决策者都要记取血泪教训,需要有新的智慧,拒绝硝烟的迷惑,还两岸和平的未来。

美挺台入联国释试探气球

报道:童清峰

就在美国副国务卿克拉奇访台前夕,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凯莉·克拉夫特(Kelly Craft)9月16日与台湾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处长李光章共进午餐,克拉夫特称两人的会面为“历史性”,并称美国正在推动台湾重返联合国。

而李光章则称克拉夫特是一名“了不起的外交官”,台湾和美国享有民主、人权和法治的价值观,能成为伟大的合作夥伴。 

美联社报道,克拉夫特表示,她与李光章是在曼哈顿东区一个户外餐厅共进午餐,这是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首度与台湾高阶官员会面。 

克拉夫特表示,2400万台湾人民“的声音必须被听见,他们正遭北京边缘化”。她直言与李光章讨论“各种方法,盼能找出最好方式,协助台湾进一步参与联合国事务”。

克拉夫特今年5月转发一则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推特文,表达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称“禁止台湾进入联合国场所是一种侮辱,不只是对有自尊心的台湾民众,也是对联合国原则的侮辱”。此举引起北京强烈不满,重申一中原则,并抨击美国此举干涉内政。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北京依据此决议取代了中华民国政府在联合国拥有的中国代表权席位,中华民国被迫退出它参与创立的联合国,当时蒋介石政府将此决议案称作“排我纳匪案”,该决议案对海峡两岸政府的国际地位、外交关系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并成为日后北京主张“一个中国”与台湾主权的重要依据。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青春半径画出两岸同心圆/邱立本

【封面笔记】邱立本·《亚洲周刊》总编辑

只有在青春的半径中,才可以画出两岸感情的同心圆。两岸新一代深度交流,交换生命的碎片,血浓于水,冲出政治的狂风暴雨,跨越台湾深绿掀起的仇恨暗流。

台海两岸“00后”的年轻人,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互动,在校园,在街头,在抖音和小红书上,他们发现原来彼此有那么多共同兴趣,可以不断交换生命的碎片,冲破政治的狂风暴雨,跨越台湾深绿组织掀起的仇恨暗流。

这是独特的旅程。历经疫情和台独病毒弥漫的两岸关系,正走向新的转折点。

越来越多的民间力量都在质疑,为何如今在台中国学生只有几百人,而8年前超过4万人。他们都不满意台湾仇中势力堵截两岸新一代的交流。

这次马英九基金会主办的中国青年访台团,就是要打破这道无形的墙,要两岸年轻人可以零距离接触。

台湾的年轻人早就不受绿营黑熊学院的恫吓,在社交媒体上发现中国社会的多采多姿。台湾不少的中学女生,都喜欢在小红书上,看美妆的潮流与技巧,在源自中国的Shein希音上购买今年冬天最新的服饰。

初秋时节,台北市民都在捷运车站的大型看板上,看到淘宝免运费的广告。更不要说台湾喜欢电子游戏的新一代,都喜欢中国的“黑神话·悟空”的单机游戏,感受现代化电竞与中华经典的巧妙结合。

音乐也是两岸新一代的心灵连接点。来台访问的同学奏起了《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荡气回肠,引起台湾同学共鸣,而这些中国年轻人,却不讳言他们喜欢台湾的周杰伦、蔡依林、五月天、告五人等。

年轻心灵直接交流

两岸音符都在台海的上空激荡,要谱出和平的旋律。因为在青春的半径中,可以画出两岸感情的“同心圆”,要交流,不要交战。美国1960年代反越战的青年高喊:“Make Love; Don't Make War” 的口号,也在今天的台海回响。爱与和平才是两岸民间的主旋律,超越民进党的仇中政治操作。年轻的心灵可以直接交流,拒绝政客的“加工”。

从长安东路的中山女高,到木栅的国立政治大学,从台北故宫到日月潭,都听到“马龙,我爱你”、 “彭弋航,神仙妹妹”的呼喊声,展现了台湾社会对中国同胞的亲切,血浓于水,好感度“拉满”, 岂是绿营“1450网军”排山倒海的抹黑所能掩盖的。

马英九基金会的活动只是开始。两岸民间未来增进交流,化解仇恨,就是为和平作出铺垫。

国际地缘政治都在呼吁和平。特朗普新政府正在为乌克兰和加沙停火而绞尽脑汁,台海的和平成为中美之间的最大公约数,这都对赖清德政府形成巨大的压力。

青春的桥梁正是和平的桥梁,跨越两岸的猜疑,也跨越地缘政治的险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