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彼岸

不须要的人我是非

明言吉语 :明吉法师(《观音世界》创办人)

人活在社会中,必须与人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因为个人的业报、智慧以及心量的不同就会有对人处事不同的看法及做法。如果彼此能互相谅解、包容,乃至具有圆融的智慧,那么就不会有太多的是是非非。假如,在一起的人,私心较重,比较心强的话,那么就难免会有许多的摩擦纠纷了。

不但凡夫之间喜欢彼此谈是论非,甚至一些超凡入圣者,也逃不过这些人的口舌之论,真是“人言可畏”!由于,凡夫总是喜欢以自己的“凡夫之心”去度别人,甚至是“佛菩萨之腹”所以圣人在世,也难免会受到讥嘲毁谤了。

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的须菩提尊者也同样地面对这个问题。然而,当大家为他打抱不平的时候,他却心平气和的回答道:“谢谢大家的关心,我对于这些事情并不挂碍,所以,大家也不需要有不平的想法。对于没有根据的事情,去辩解是没有意义的,就算辩赢了,也只会增加怨恨。身为一个修道人,我们应该视别人的讥嘲毁谤,或抵制折磨,为助道的逆增上缘。因为通过这些挑战,才能深入体会苦集灭道的真谛,才能提升自己,坚固道心。心若处在寂静涅槃的境界,自然不会有挂碍,也不会有任何的畏惧,当然也不会跟别人辩解计较。”。

公开称赞须菩提

对于须菩提尊者的智慧,佛陀是非常赞赏的,所以在一次的开示中,佛陀公开称赞须菩提已证得无诤三昧,这是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的离欲阿罗汉。

当须菩提听到佛陀的称赞,并没有感到骄傲,反而谦虚地回应:“佛陀说我证得无诤三昧,是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但是,我绝不做如此想,假若我有这样的想法,佛陀则不会说我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没有这样想,也没有这样行,佛陀才会对我有这样的称赞。”。因为如果执着于有一个无诤三昧可得,也就是有所住,自然就会有自他对立,染净之分,而有所诤论了。

须菩提尊者之所以能证入“无诤三昧”,是因为他深解“空”义,自他无分别,平等一如的道理;因此尊者能不恼害众生,而且还时常慈眼观众生,常以悲悯心对待众生,不令他们起烦恼。须菩提尊者能了达“空”义,所以没有人我是非的烦恼,而我们却因为没有般若智慧而时常自找烦恼,甚至制造烦恼给别人。

《心经》的“空”义正是提醒我们,事物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状况,就算一个犯错的人只要诚心悔改,接受应有的惩罚,也是可以改过自新的。因此对别人不要持有偏见,或只看别人的缺失。当我们放下为别人下的标签后,就会发现世界原来是很广阔的,我们可以不须要紧盯着别人的问题,然后因为这视野的狭窄,而时常与人摩擦纠纷,让自己与别人都受到伤害。

反应

 

登彼岸

善心从小开始/明吉法师

明言吉语 :明吉法师(《观音世界》创办人)

虽然,学佛要懂得止恶行善,但是止恶行善不应该只是在学佛后才开始,而是要在从小就开始培养。特别是小时候,童心比较单纯,容易种下善根的种子,培养行善的习惯。

回顾我乐于布施行善的习惯,可以追溯到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我大概五、六岁时,有一位陌生的阿姨(她跟家人有来往,只是我未曾见过)带着她年幼的孩子来到家里。原来她的孩子患上了心瓣有孔的疾病,需要一大笔钱来进行手术。

记得早年的医学不昌明,人民的收入不高,也没有医疗保险的服务,因此,一旦患上重病,无力支付医药费的话,可能就需要向亲友,乃至社会善心人士寻求帮助了。

这位阿姨的家境只是一般,一天三餐已经不容易了,哪还有这么多钱给孩子治病呢?为了治疗孩子,她只好厚着脸皮向诸位亲朋好友募捐或借钱了。

扑满的钱全部捐出

家人都很同情他们,于是纷纷慷慨解囊,尽一份绵力,这时候,他们跟我开玩笑说:“你要不要捐钱给小弟弟医病啊?”当时,我其实也似懂非懂,不过,觉得捐钱给小弟弟医病是一件好事,于是,我就把自己的扑满拿出来,把钱全部捐出。家人看到我的行为非常高兴,都称赞我懂事。

因为有这样的事情以后,每当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时,我都乐意和他们结缘,与此同时,我也深深的体会到“助人为快乐之本”的意义。我分享这段经历的原意不是显示自己的善行,而是想鼓励父母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开始培养他们的善心,让他们有行善的习惯。与其担心孩子会学坏,不如先教会他们懂得行善做好事,因为拥有善心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自然会朝向善的方向走,而减少了走上歧途的机率。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