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不要笑别人沒文化/周若鹏

我们哪有资格取笑陆客没文化?

数年前偶然在大陆的剧院看演出,让我大开眼界,叹为观止。震撼我的不是精彩表演,不是一流的硬体设备,而是那里的观众。在马来西亚,莫说剧院,就算在电影院看戏,有人说话、看手机,对我来说已是罪大恶极,可杀之而后快了。而在那家大陆剧院,台上演出音乐剧,仿佛和台下观众没有关系,他们是刚好路过进去坐坐,走来走去,当然也要聊聊天、吃吃花生,花生壳只好丢在地上。



用手机是必然的,不只拍摄表演,还在打机,而且不静音。这是个“专业”的剧场,当然要阻止这样的观众,专业的做法并不是派人去劝阻,因为工作人员走动也会干扰观众,而是用镭射笔从高处射向手机。一般上来说,这么做会叫全场都注意到那些违规的观众,他们就会不好意思的把手机收起来。然而手机客太多,而且完全无视镭射光,那些从天而降的镭射光从一道变多道,忙着到处点人,剧场变成Disco,又有点像Star Wars战场。

如果我在走道上放一张桌子,摆一副麻将,我很肯定就会有人开始打起麻将来了。在这恶劣透顶的环境,表演者还是很专业的完成演出——也许当作彩排吧!他们也知道没人在关注。散场时听到这样的对话:“演了啥呀?”“不知道哪!”这个国家真强,人多到会不小心走进剧场,也就撑得起艺术表演行业了。

只知道拍IG炫耀

硬体设备好,但人民对于艺术、表演的认知浅薄,既不认识,如何欣赏?如何尊重?在马来西亚也一样,没资格取笑别人。在国家美术馆的展览中,参展的艺术品遭IG客破坏。这些人只知道拍IG炫耀,假装自己很懂艺术,随便碰触装置艺术作品,终于不小心破坏了。

我的朋友是装置艺术家,为了创作,她一个女生要学烧焊、切割玻璃,受伤不知几次,要说那些是血汗之作毫不为过。可是,绝大多数的马来西亚人并不知道,那些本来要炫耀的IG客,反变成了人肉搜寻的对象,尽显自己的无知,贻笑大方。



这事件并不是完全没有好处。政府、学校、美术馆不管花多少时间教育民众,总比不上一则viral的八卦新闻,这起破坏事件就是。大概此后普罗大众就更知道应该怎么对待艺术作品了。

反应

 

言论

大马必要的多元交融/南洋社论

马来西亚早餐文化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丰富多样的大马式早餐,包括椰浆饭、印度煎饼、炒粿条,还有烘面包和拉茶,都是广受各族喜爱和共享的食物,突显了多元文化和谐交融的特色。

还有成功申遗的妇女传统服饰“卡峇雅”、泰国的汤头“冬荫功”、韩国的“制酱文化”及中国的“春节文化”,此种衣著美食的人文荟萃,同样能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马来西亚随处都能体验到。

各种厨具精确分工

这就是我们必要的“多元”,这些美食荟萃及文化的多样性,都来自各式厨艺的厨师用各种各式的厨具、食材、调味料和烹饪方法做出来的。

小到家里厨房用到的碗碟盘子羹匙,剁肉切菜用的砧板,烧饭煮菜的炉灶,都有个别精确的分工,且紧密连结一起,才能给每个家庭端出一日三餐。

各式各样的用具,盛满了家的温暖,滋养家人,沾染烟火,却沉淀着岁月,升腾着温度,给马来西亚全民弥散家的味道,和叙述着家的故事。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多元的反面,是单一,而单一却是低效的。

就像耕地,农业科学更大力推动多样化种植,以帮助恢复土壤的健康,实现收成倍增。

多样化种植互利避害

多样化种植是生态农耕的原则,像轮作法、间作法,把多种特性不同的农作种在一起,就能让它们像朋友一般互利避害,帮助彼此好好生长。

种植多品种的农作,来应对不同的情境的灾害,是农民求生存的变通之道,有序地轮替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可以预防虫害和改善土质,多种多样,还能帮助促成进化。

我们的社会组织和政府体制,也要有团队的多样化,借助优势互补,各尽其能的合作模式,认知的多样性,才能激发创新,打破僵局,及增加团队的成功率。

虽然同质化可能带来某种安全感,但却阻碍合作;但只专注于单一族裔权益,只会是近亲繁殖的政治畸胎。

只有无疆域的党团组织或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有弹性,越有温度,越多样化;而多样性才能加速进化,扩大世界的边界,建立彼此的信任。这样的学习型社群和多元社会,才能帮你找到新的奶酪和制造奶酪的新方法。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