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马交所:上市公司续增 LEAP平台吸引力仍强劲

独家报道:黄琇惠

(吉隆坡29日讯)近期已有两家公司从“杰出企业加速平台”(LEAP)除牌下市,但大马交易所(BURSA,1818,主板金融股)相信,该平台的吸引力依然强劲,LEAP上市公司料续增加。

总执行长拿督莫哈末乌马接受《南洋商报》电邮访问透露,2017年只有两家公司挂牌LEAP,但截至今年9月30日,该市场已经迎来34家新上市公司。

“除了筹集资金,LEAP市场还是个值得信赖和可靠的平台,让投资者接触潜在高增长的企业,及在透明有序的市场投资。”

“对中小企业来说,LEAP市场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形象。”

再来,LEAP市场采用更高标准的公司监管模式和披露条例,终究有助于迎来长期的永续增长,还有简化在创业板和主板上市的途径。

一般上选择通过LEAP平台上市的公司,迟早都会转至创业板或主板上市,但至今仍未有清晰的转板条例。

早前,《The Edge》财经周刊曾引述知情人士披露,马交所会在未来3到4个月内寻求大众回馈,最快在明年首季公布LEAP平台的转板条例。

不是创业板“跳板”

对此,莫哈末乌马指出,在敲定转板条例的细节前,大马交易所和证监会将要考虑无缝、可及性和降低成本的因素,但没有透露何时会公布。

“我们正与证监会紧密合作,以改善包括LEAP市场在内的大马交易所生态系统。”

“我们还留意到发行人倾向于较高的交易流通率。因此,我们正探讨几种解决方案,其中包括不断努力改善生态系统,以吸引更多中小企业通过LEAP上市。”

但马交所强调,公司不应将LEAP平台用作转战创业板的轻松“跳板”(Regulatory arbitrage),因为两者的监管制度不同。

另外,莫哈末乌马点出,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肆虐之际,每间上市公司都面临短期的财务和流动资金的挑战。各领域的公司都需要转型,以便能够在疫情消退后引进新的商机。

他举例,公司可借机加速转向环境、社会与监管(ESG),以确保长期永续,同时还需要考虑新的战略,以提高敏捷性、灵活性和韧性。

投资者难离场

另一方面,跃策略私人有限公司董事彭南明指出,LEAP公司下市选择私有化,主要是LEAP市场的流动率偏低,因为只开放给专业投资者交易,局限了不合格散户的参与。

而且,比起主板和创业板,那些在首次公开募股(IPO)时买进LEAP公司的股友,更不容易套利离场。

“在IPO和上市过程中,我们也留意到现有的专业投资者人数有限,加上专业投资者的准入门槛严格,导致集资活动耗时更长。”

私有化是自然趋势

不过,他认为私有化是一般上市公司自然会走向的趋势,因为出现市价与资产净价值之间的套利现象、有更好的筹资方式和上市地点、及在其他交易所可取得更好的估值。

其他原因,还包括成本、业务规模、继任问题,及利益相关者给的压力等。

彭南明建议,企业需在上市前,先询问注册顾问的意见,充分了解每个上市平台的好坏处,才决定上市的去处。

他留意到有些公司已接近符合创业板条例,但最终还是选择在LEAP上市。

短期来看,转板条例和公布期限的清晰度,可增强LEAP市场的职能,即加强作为中小企业筹资渠道的职能,及跃升到创业板或主板的途径。

他也建议,将LEAP市场开放给富裕私人投资者和有经验的散户,有助于应对流通率不足的问题。

监管机构也可重启投资者回酬机制,如股息再投资计划,允许投资者在保留资本的同时获得股息。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IPO热潮已过,还是方兴未艾?/Eventure Group

随着大马交易所在2024年迎来了55家首次公开募股(IPO),不少投资者开始期待2025年是否会有更多公司上市,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然而,IPO数量的增加,是否真的能为股市注入更多活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自2022年以来IPO市场的变化,以及更多IPO,是否意味着马股会更加繁荣。

首发股结构变化

自2022年1月起,马交所正式成为创业板(ACE)的唯一上市审批机构。这一变化让创业板的IPO流程变得更加顺畅。而马交所本身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不仅要监管市场,还需考虑股东利益,这种双重身分使其推动更多IPO成为必然,同时也相当微妙。

到了2023年4月,马交所又进一步优化了从LEAP市场转至创业板的流程。过去,LEAP市场的公司若要上市成本,必须先下市再重新申请,非常繁琐。而新政策直接降低了门槛,让更多LEAP市场公司能顺利 “毕业” 。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创业板虽然没有盈利要求,但按照笔者掌握的情况,大部分投行对盈利有隐形要求。如果公司上一财年盈利未达500万令吉,且未来两年无法维持这个水平,大概率不会被考虑上市。毕竟,目前排队上市的公司实在太多了。

导致滥竽充数?

这些改革,确实让更多公司能通过IPO进入市场,但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这是否会导致滥竽充数?

表面上看,IPO数量的增加让市场显得更加活跃,但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风险。

尽管监管有所加强,但市场中仍存在一些通过特殊手段“包装”盈利的公司。这类公司在上市前数据漂亮,上市后却难以维持,盈利迅速回落,最终让忠实股东蒙受损失。这类案例并不少见,因此,投资者在选择IPO时需要格外谨慎。

虽然IPO看似让市场更热闹,但对于股市整体资金流是否真正增加,这还值得商榷。近期,外资持续撤离大马,这可能与政策、汇率波动或其他因素有关。

同时,本地投资者的年龄结构也出现老化趋势,较为年轻的一代资金,更多流向海外市场或近期热门的虚拟货币领域。从2024年的市场交易额也可以明显看出,市场的活跃度有限。

推动真正繁荣

IPO数量的增长固然让市场更具话题性,但要实现真正的繁荣,马股需要的不仅是更多公司上市,而是如何吸引资金回流和保护投资者权益。

一方面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让更多人了解马来西亚股市的潜力,尤其是年轻一代。另一方面,政府和交易所也需制定政策,吸引外资回流或鼓励更多本地资金进入股市。

保护投资者权益

对IPO公司的质量把控应更加严格,避免低质量公司通过“包装”上市。此外,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度,让投资者能清楚了解公司的真实状况,也能有效提升市场信心。

据了解,2025年预计将迎来60家IPO,其中,包括从LEAP市场升至创业板的公司。从表面上看,这确实让市场显得更繁荣,但是否能带来长期的积极影响,仍需要时间验证。

繁荣与否,最终要看市场资金流是否改善、投资者信心是否增强,以及IPO公司能否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笔者认为,IPO数量增加只是短期现象,真正重要的是市场能否吸引更多优质公司,提升整体竞争力。

至于马股是否能凭借这波IPO热潮实现长期繁荣,就让2025年为我们揭晓答案吧。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