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诗人的境界

文|子梦

 

重重迭迭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竹影婆娑,随风倒影,此诗是出自宋朝八大家苏学士之作。

苏轼,号东坡居士,是禅门高手,又是佛理探究了得的大文豪,所以他的诗词多从“心性”下笔,不在世俗情执中打转,神韵清逸,达至了极品之位。

再谈另一首诗《花影》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此诗是明朝小说《西厢记》男主角张瑞生的得意之作。

原来,赞叹花影的张秀才,早就有了一位俏美人——崔莺莺。他见月色朦胧,错会美人赴约,让他心神恍惚,坐立不安。

借景吟诗 抒发内情

古心造句,以心境为主,借景吟诗,抒发内情,乃文人墨客之常态。就以此二诗为例:竹影代表心中的污垢,总想从心中除掉为快,而描素“月移花影”的挑逗力则近于邪径之途。

平心而论,历代文豪得志者少之又少,魏晋时期,有名的“竹林七贤”便是一例。他们以饮酒结帮,唱诗写赋,自命名士风流以求保身,不然,就难逃朝廷追捕一劫了。

时至今日,我智慧渐开,知道“正邪”本是一门,“君子小人”原出一辙;佛和菩萨的圣位也是从污秽中培育出来的。

所谓:“无花鸟不至,有麝自然香”,明白这个事实,记得啊……

“鸟语虫声皆是学问,花开花落不离法音”。

同参门但能“喜用此心”,修行道路,则无往不利也。

反应

 

商余

提防愚昧/刘爱佩

科技飞速发达的时代,发表言论的平台如雨后春笋,网络论坛、脸书、推特、聊天室、留言板、部落格等,随手一个点击,可自由发表见地,甚至作出各类评论,此类数据随时翻倍。有关言论是否真实,有无挑衅成分,有无制作假象或蓄意抹黑?无法当下定论,回应还是不回应,恐怕也见仁见智。

在讨论的平台上,一方鼓励言论自由,一方还得谨慎思考,辨析能力薄弱,容易落入愚昧圈套。

发表言论前需要明辨是非,不与愚昧人同一阵线,争论不休不仅助长了对方的傲气,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掉进愚昧漩涡里打转。

反唇相讥不如闭口不言

若只一心想要争辩致胜,一旦心眼窄了,自己是否也走在愚昧的行径呢?在某种情势下,学智慧要先懂得:反唇相讥,不如闭口不言。

科技若被滥用,设陷谋害或毁谤他人就在一指之间。然而,静一静、停一停,姑且不必急于回答,无需火速作出反应,尤其是虚空的论述大可不必争辩。我们若没有能力使愚昧人或冥顽不灵之人茅塞顿开,不如选择避免与其一般见识,何苦沦为同一水平线?实际上,言论自由不能没有节制,学习勒住舌头之余也要小心敲打键盘,谨慎转发信息,愚昧之举往往出自于一个“急”字。先安静思考,不以情绪行动,反而能找到对策。

显然,愚昧人实在惹人烦,惹人厌,我们到底要以何种方式接纳他们呢?我的浅见是:遇到愚昧人,无需喋喋不休,反要提醒自己——小心愚昧。《圣经》有句话如此说:“你们要爱惜光阴,用智慧与外人交往。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

所谓和气生财,和气蕴藏一股力量。当我们与人对话,无论是面对面或通过社交媒体,虽然立场需坚定,但是,更可忽视的是态度。恶劣态度或恶言相向,容易点燃怒火,一旦彼此失和,再好的信息或言论,恐怕也会拒于千里之外,随时遭到反击。自吹自擂、搬弄是非、挑拨离间都属愚昧行为,后果难免予人口实。

相信强大有力的话语起源于温柔的态度。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受到他人的尊重,得先尊重他人,同样,希望他人聆听我们的声音,我们也需放下身段聆听他人的言论。

盐调和了味道,话可以带来和平。愿大家提防愚昧,智慧随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