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预算案回响】专家:取决抗疫成效及外需复苏 明年增长7.5%太乐观

报道:黄琇惠

(吉隆坡6日讯)财政部预测,我国经济明年会强力增长6.5至7.5%,但经济学家则没有那么乐观,同时警告明年的展望,还取决于抗疫的成效,及外需复苏能否永续。

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指出,在政局动荡之际,依然谨慎看待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的进展、先进经济体的复苏前景及2021预算案资本开销。

再来,还需考量政府启动公共项目的时机、快速拨付资金,及确保政局是否稳定,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因此,他的预估比财政部相对保守,预计在基本状况下,明年国内生产总值可增5%,最佳状况则能达6.5%。

至于今年,中总与财政部的预测一致,即萎缩4.5%。

他补充,经济增长前景尚不明确,尽管自6月份的经济数据走高,但某些领域的增长不均,全球第二波和我国第三波疫情,会让末季和明年经济复苏的步伐受阻。

此外,我国经济展望更取决于未来的疫情及疫苗进展。

胡逸山:增长3%就不错了

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胡逸山博士指出,以今年经济料陷入萎缩的情况看,明年6.5%到7.5%的增长可能太过乐观,他说有1%到3%就不错了。

“疫情不只在我国,在世界各地也继续肆虐,所以商业活动皆放缓,贸易还没有起色。”

他说,明年经济前景若要复苏,前提是全球疫情今年内好转,并撤除管控措施,及全球需求回升。

另一方面,双威大学商学院经济教授姚金龙接受《南洋商报》电访时透露,也认为财政部对今明年经济增长预估似乎太乐观,因为我国疫情复发,料冲击末季的复苏前景。

因此,他预测今年GDP料萎缩5%到6%,相对政府预测的萎缩4.5%;明年预估则处于政府预测的低端。

他说,明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不稳,在疫情扩散之际,全球经济需更长时间复苏,加上疫苗面市仍有诸多变数。

他解释,疫苗可能会延迟面市,就算事成后,国人也未必对疫苗的效力有太大信心,甚至担心可能引发副作用。

姚金龙:后年才全面复苏

因此,在这些变数更清晰之前,消费者依然谨慎开销,而明年的社交和商业活动依然受限,全面复苏则可能要到后年。

他说,财政部预测明年的赤字可降至5.4%,是因为预计明年经济会强力反弹。

然而,疫情无法受控,政府仍需加码振兴开销,以应对裁员、企业财困、倒闭和收入流失的问题。

“受到最大打击的是B40群体,若按领域来看,就是旅游业、酒店、娱乐和航空领域。”

虽然有条件行动管控政策,只在部分地区实施, 但受到波及的巴生谷,人口多且收入高,对经济贡献大,因此末季的本地开销料放缓。

失业率方面,他预计今年底失业率介于4.6%至4.7%,明年则稍微改善至4%到4.5%。

财政部预测今年失业率4.2%,明年则改善至3.5%。

企业谨慎招聘

姚金龙说,创造就业机会前景疲软,因为企业会事先留意经济数据,因此,在聘请员工方面会额外谨慎,明年踏入社会找工作的毕业生会更多。

再来,疫情爆发后,影响分销和营销渠道,让企业纷纷转向网上商业模式,也会减少雇用员工。

李兴裕:适时拨款激内需

李兴裕点出,政府必需适当和及时地拨出预算款项给旗下各部门和机构,确保对内需产生正面的溢出效应。

政府也必需通过国内借贷,弥补明年8480亿令吉的赤字缺口。

截至今年9月,联邦政府债务达8743亿令吉,或占GDP的56.6%,随着借贷需求增加以支撑增长,预计到明年债务将增至GDP的58%左右。

若要让我国财政状况更加稳定,我国企业就必需约束开销增长,及扩大收入基础,对此,中总建议了4项措施。

首项为优化非关键的开销,其中包括控制每年增长5.3%的行政开销,这项开销从2010至2019年占了联邦总收入的近100%。

另外,还有继续合理化补贴,整合现金转移或援助金、重新推出消费税(GST)等增收计划,及缩小减约达20%的GDP与税收间的落差。

反应

 

要闻

吉打州2025预算案 公务员获2000令吉特别援金

(亚罗士打24日讯)吉打州政府今天宣布发放2000令吉的特别援助金予州内5376名公务员,作为对他们奉献精神的嘉奖。

吉打州务大臣拿督斯里沙努西说,这笔援助金将分两期发放,即明年3月和6月。

“涉及总拨款是1200万令吉。州政府感谢州公务员致力于确保每一项政府政策和决定出色地完成。

“我也承认挚爱的吉打的安宁归功于州行政议员、州议员和州公务员,尤其是州行政官(KCS)和联邦政府官员的良好合作。”

他今天在吉打州议会提呈2025年吉打财政预算案时,作出宣布。

此外,沙努西宣布,州政府也同意自12月1日起,以公共服务薪酬制(SSPA)取代现有的公务员薪酬制(SSM)。

“配合这项宣布,州政府已额外拨款3000万令吉,作为助各局和机构支付薪金予所有自12月起接受SSPA选项献议的州公务员用途。”

他说,这项调薪将从今年12月起生效,今年调薪涉及总金额达200万令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