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中梵续签主教协议 建交之路面对考验

报道:林源

中国与梵蒂冈两年前签订的《临时协议》实施过程不尽如人意,此次续约受国际形势影响一波三折,面对建交前路不明的挑战。

中国和梵蒂冈两年前签署关于任命主教的《临时协议》在10月22日届满时宣布续约。梵蒂冈在谈判过程中一直表示乐观期待,而中方极少透露意向,外交辞令如“坦诚对话”则暗示讨论中有分歧。

在过去两个月中,外部事件曾数度给续约蒙上阴影。临时协议虽然得以延续,但水下涌动的冲突并未消除,后续发展不易一帆风顺。

冲突未消除

这份2018年的《临时协议》内容没有公布,但各方一致认为是件划时代的大事。这是70年来首次由中国与梵蒂冈签订的正式文件,而且针对主教任命这个关键问题,在修合统一国内教会目前分裂状态,迈出重要一步。

教宗任命神职是天主教信仰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天主教的核心价值。然而自从1958年中国官方认可的教会“自选自圣”开始,天主徒不愿接受教宗不承认的神职人员,反对独立自办,形成了所谓非官方教会,或称“地下教会”。

地下教会的迅速发展是在结束文革准许恢复宗教信仰之后,当时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授予非常时期的特殊权力,允许非官方的主教祝圣神父为主教,后报宗座追认。有些教区公开与地下教会并存,形成一个教会两个团体的现象。

2007年时任教宗本笃十六世鉴于地下教会无序发展及神职人员缺乏正规培养,撤回地下主教祝圣新主教的许可,敦促地下教会与公开教会修合。本笃退休后,教宗方济各延续前任定下来对中国教会的政策,积极推动对话,解决主教任命是关系正常化的关键。

梵蒂冈主管国际事务的加拉格大主教10月6日在与天主教媒体Crux访谈中强调,掌握主教任命权攸关天主教会在中国的前途。要是没有这个任命权,他担心10年后也许只有寥寥无几的中国主教还与宗座共融合一。

梵蒂冈同意赦免并追认未得到梵蒂冈许可而祝圣的主教,达到所有在中国的主教与教宗合一共融,加拉格把这个70年来的首次恢复圣统制,比喻成“打开窗口透进的一丝光线”。

两年前协议签字那天,梵蒂冈承认了8位此前非法祝圣的主教(其中一名已故),于是官方教会主教均成为合法主教。但是地下主教并未全数获得政府承认,临时协议签订后,只有屈指可数的地下主教以“就职“ ”荣休”公开典礼的方式向信徒表明被官方接受。

两名去年8月接受任命的新主教在协议前已得到梵蒂冈及中国官方的认可;约30名地下主教尚未被承认,50多个教区的主教空缺有待填补。这份不尽如人意的成绩单固然有受到今年初疫情影响的因素,加拉格指出审核主教人选的步骤缓慢,北京做出承诺,到了地方执行就困难重重。

与台断交疑为续约条件

加拉格透露,临时协议的续约直到访谈前数日仍缺乏共识。外界的猜测是中方把梵蒂冈必须与台湾断交来做为续约的条件。梵蒂冈坚持临时协议只关系牧灵,不涉及政治。

据意大利媒体分析,促使中国态度趋暖是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文责难教廷罔顾中国在新疆及香港践踏人权,催促教宗要拿出“道德领袖”的风范,勿与中国政府续签协议。

冷处理蓬佩奥施压

教廷看出蓬佩奥的真正目的在迎合美国国内保守势力来为特朗普竞选总统连任造势,做了冷处理。蓬佩奥粗暴地施压或许扫除了中方内部阻力,反而及时促成了续签的共识。由于冠病疫情阻隔,双方以口头交换承诺而生效。

但是,蓬佩奥的施加压力并没有得到国际上的一致喝采。宗教人权学者指出,教宗即使有象征的道德权威高度,但是他的言论重要性早已不能和昔日若望保禄二世支持波兰公会相比,况且他还要顾及国内教友的安全,因此中国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梵蒂冈一再强调临时协议的“实验性”。路线图是首先将地上非法主教合法化及令地下主教获得政府承认,从而进一步解决爱国会的未来,最终成立梵蒂冈认可的中国天主教会主教团。将来由这个合法的主教团推荐主教候选人,上报宗座任命。

由于临时协议内容保密,教会内对“正常化”有不同的理解和期待。从教会法统来看,中国主教由教宗任命,修复了教会的统一,将促进扩大福传,而一般天主教徒的期待是过正常的宗教生活。协议签订后的两年间,教会的境遇是更加不自由。拆十字架、限制未成年人进教堂、地下教会受到骚扰等。

中国大陆的地方教会受政府的民族宗教局管控,而主教遴选的权力则握在天主教爱国会手中。爱国会的宗旨是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教宗本笃十六世曾经指出这个组织和教会是不相容的。临时协议签订后,梵蒂冈去年5月做出牧灵指导,容许天主教徒依个人良心做民事登记。

郭希锦主教辞职之痛

10月4日,福建闽东教区郭希锦辅理主教突然宣布辞职,沉痛地退出了临时协议所做出的安排。两年前,郭主教服从宗座的要求,让出正权主教的位置给非法祝圣的詹思禄主教,自己退居辅理主教。郭主教虽签署文件表示愿意服从官方主教及国家法律,但拒绝申请加入爱国会。在告教友声明中,他坦言无法保护他带领的地下教会神父,无法继续执行牧职,不再参与教会公开活动。

郭希锦主教的辞职反映出临时协议操作困难;当事人的无奈溢于言表。教会内若干信徒及神职人员表示“寒心”,有人说协议更加撕裂地方教会。

加拉格小心翼翼地把签订临时协议比成“一个脚趾伸进了大门”。这扇有待敞开的大门随时可能关闭,脆弱性很明显。

150年前,意大利王国军队开进罗马城,完成建国统一,教宗退居城中的梵蒂冈宫,发展成为一个有主权的国家和宗教精神性质的个体。梵蒂冈反覆强调临时协议不涉政治,然而与中国建交一直是追求的目标。

梵蒂冈是欧洲唯一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但这张王牌却不轻易出手。在续约谈判的过程中,梵蒂冈抚慰台湾续约不影响邦交。有观察人士认为临时协议在未来两年执行顺利,则中梵有望建交。这种乐观的前景连梵蒂冈国务卿帕罗林都不敢奢望,他一直谨慎对待中国政教关系的复杂性,深知与中国打交道是一个漫长艰难、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

从目前情况看来,中国大陆地下教会将长期存在,爱国会在政府大力推行宗教中国化的政策下,地位稳如磐石。临时协议则处于这两个互相碰撞的版块间的断层线上。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2024风云人物李飞飞 AI先锋开拓机器人时代

报道:宋阳标

《亚洲周刊》2024年度风云人物,选出北京出生、成都七中肄业、斯坦福大学华裔人工智能(AI)科学家李飞飞(Fei-Fei Li),她被誉为“AI教母”,赋予AI能够读懂图像的眼睛,突破了大语言模型只是搬弄语言、脱离现实的限制,让AI拥有仿如人类的“空间智能”,奠定了机器人能和三维现实互动的条件,开拓机器人时代,带领文明进入人机交流的新纪元。

她2024年创立的空间智能公司“世界实验室”(World Labs)首3个月已融资10亿美元(约44.82亿令吉),火速晋身独角兽企业之列。

让AI跳出电脑主机盒

李飞飞出身清寒,美国读高中时在中餐馆洗碗,父母不惜一切成就她的科学梦,凭强烈好奇心和不懈精神,尽得中美教育之长,既有过人毅力,亦有独特创意,成为两国桥梁,改变人类命运轨迹。

2025年是AI机器人跃飞发展的一年,中国华为将量产人形机器人,美国特斯拉的机器人Optimus亦将投入工厂工作,改变人类社会运作方式。

从ChatGPT等“会说话”的AI,到“能看见”再到“能办事”的AI机器人,背后功臣是被誉为“AI教母”的李飞飞。

她对于“空间智能”的研究教会了AI分析图像,仅从二维画面就能推论物件处于三维空间中的结构,让AI不只能够看见世界,跳出电脑主机盒的束缚限制,于三维现实中互动,正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分子”。

李飞飞将自己对于“空间智能”研究的影响比喻为生物的寒武纪大爆发,期间地球生物开始出现感光细胞的结构,开始能看见世界,随之而来就是生物多样性大爆发。

让AI具有“空间智能”

她2024年4月创立的World Labs在12月推出首款AI系统,以一张图像就能转换成可互动的三维场景,对电影、游戏制作带来革命性改变。

World Labs目标是透过开发仿如人类般的视觉数据处理方法,让AI具有推理三维世界运作方式的“空间智能”。

李飞飞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还是斯坦福大学的首位红杉讲席教授和AI实验室主任、以人为本AI研究院(HAI)的院长。

她还曾担任社媒X平台的独立董事、跨国科企谷歌的副总裁。

如果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她,那就是李飞飞是一个AI的前行者,她用AI技术和人类的理性照亮人类未来之路。

从硬核物理走向AI

李飞飞的家庭背景对她的人生选择有着深远的影响。

她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母亲是一位老师,这种“猫爸虎妈”的教育模式,尤其是母亲严格的教育方式,培养了她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世界的探索精神,从小对物理学展现强烈好奇心,连骑脚踏车都会想着背后的物理学原理。

李飞飞1976年出生于中国北京,并在四川成都成长,成都七中初中毕业。

16岁时,她随父母移居美国新泽西州,高中期间还在中餐馆打工刷碗,时薪只有2美元(当时约5.38令吉)。但她工余时还看母亲推荐的西方经典名著,让她比一般的理科生有更宽广的人文视野。

1995年,她以全班第6名的优异成绩从帕尔西帕尼高中毕业,并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1999年,她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后,前往西藏进行了一年的藏药研究。

获电子工程博士

2000年,她进入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在2005年获得电子工程博士。

李飞飞是一个孤独、聪明的孩子,疯狂热爱读书。

她的家庭有点不同寻常,小时候,她的父亲送给她一只小狗,那时候,中国的城市家庭中很少有这样的事情;她的母亲来自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鼓励她读《简爱》,她同时也爱读《呼啸山庄》,“艾米莉是我最喜欢的勃朗特”,李飞飞说。

李飞飞12岁时,她的父亲移民到新泽西州,她和母亲好几年没见过他。

当李飞飞16岁时,她和母亲也到了那个小镇。抵达美国的第2天,父亲带她去了一家加油站,让她告诉机械师修理他的车。

她几乎不会说英语,但李飞飞通过手势想出了如何解释这个问题。

2年内,李飞飞已经学会了足够的英语,可以担任翻译、口译员,并为只学过最基本英语的父母担任翻译。

她说:“我必须成为父母的嘴巴和耳朵。”

她在学校也表现得很好。她的父亲喜欢在旧货市场上找东西,给她找到了一个科学计算器,她在数学课上用过这个计算器,直到一位老师发现了她的计算错误。他们发现,计算器的功能键坏了。

人类生命基本就是智能

1995年,李飞飞考入普林斯顿大学,期间发现爱因斯坦、薛定谔、玻尔等科学家都在专业生涯晚期时开始转向探讨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奥秘。这让李飞飞不自觉地追随先驱的脚步开始思索生命的意义等命题。

“对我来说,人类生命的基本问题就是智能。带着这样的探寻目光,我步入了神经科学的世界。在几次神经科学领域的实习经历中,更加确定了对智能的热爱。于是,我从硬核的原子世界、物理世界,转向了对智能的探索”,李飞飞说。

重组电脑认识世界的方式

本科毕业以后,李飞飞到加州理工学院攻读AI和计算神经科学,她选择将计算机视觉作为研究方向,这一领域当时很少有人接触并研究。

计算机能够识别的物体种类极其有限。

而业界大多观点认为算法才是计算机视觉的核心,李飞飞却意识到要想让机器认知到更大的世界,或许还需要一个庞大的数据集。

ImageNet电脑视觉同行

与其他科学家不同的是,李飞飞能够看到并促进看似不同的领域之间的联系,这促使她想出了ImageNet。

她的电脑视觉同行正在研究帮助电脑感知和解码图像的模型,但这些模型的范围有限,研究人员可能会编写一种识别狗的算法和另一种识别猫的算法。李开始怀疑问题不在于模型,而在于数据。

她认为,如果一个孩子通过体验视觉世界来学习看东西——通过观察她早年无数的物体和场景——也许电脑也可以以类似的方式学习,通过分析各种各样的图像及其之间的关系。

组织整个世界视觉概念

这一认识对李来说意义重大。“这是一种组织整个世界视觉概念的方式”,她说。

但她很难说服同事们,在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中标记每个物体的每一张可能的图片是合理的。更重要的是,李飞飞认定,为了使这个想法奏效,标签的范围需要从一般的(“哺乳动物”)到高度特异的(“星鼻鼹鼠”)。

2007年,李飞飞回到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当她谈到自己对ImageNet的想法时,她很难得到同事的帮助。最后,一位专门研究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教授同意与她合作。

她的下一个挑战是建造这个巨大的东西。这意味着很多人将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做标记照片的繁琐工作。李飞飞试图给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每小时10美元(当时约35.13令吉)的工资,但进展缓慢。然后,在学生的建议下,她通过网商平台将这些图片标记任务分散给了全球5万人完成了这项工作,将项目完成时间从19年大幅缩短到2年半。

2009年,李飞飞的团队认为这个庞大的数据集——320万张图片,已经足够全面,可以使用。他们发表了一篇关于它的论文,以及数据库。后来数据库的图片量增长到1400万张。

遇到AI教父欣顿

起初,这个项目很少受到关注。但随后该团队有了一个想法:他们联系了次年在欧洲举行的电脑视觉比赛的组织者,要求他们允许参赛者使用ImageNet数据库来训练他们的算法。这成为了ImageNet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

2012年是影响AI走向的时刻,在那年举办的第3届ImageNet比赛上,李飞飞遇到了后来被视为AI教父的杰弗里·欣顿。

ImageNet使深度学习得以壮大

欣顿来自一个传奇的家族,他的祖辈有布尔代数的创立者,还有曼哈顿计划的参与者,包括后来获得中国第一张绿卡的寒春以及寒春的哥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韩丁。

欣顿于2024年10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还曾在2018年得过与AI相关的图灵奖。他还是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多伦多大学名誉教授。

在第三届ImageNet比赛上,欣顿和他的2名学生克里泽夫斯基、苏茨克维设计了一种新的神经网络算法AlexNet,利用该数据库训练了一种被称为深度神经网络的AI,以高达85%的识别准确率夺得了当年ImageNet挑战赛的冠军,创下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世界纪录。AlexNet基于上世纪80年代就已提出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但当时这套算法被业界视为“老古董”,直到经过ImageNet数据集训练后才重获关注。

AI领域的深度学习革命也自此开启。

李飞飞本没打算去看欣顿领奖,她正在休产假,婚礼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她的新婚丈夫是机器人专家萨瓦雷斯,但她意识到历史正在被创造。

于是,李飞飞在最后一刻买了一张票,挤在中间的座位上坐了一夜的飞机。

欣顿的ImageNet神经网络改变了一切。到2017年,即比赛的最后一年,参赛冠军电脑识别图像中物体的错误率已从2012年的15%降至3%以下。

ImageNet使深度学习得以发展壮大——它是自动驾驶汽车、面部识别、可以识别物体的手机摄像头等最新进展的根源。

欣顿的学生苏茨克维与李飞飞的学生卡帕斯后来成为OpenAI的联合创始人。

■下篇预告

李飞飞引导AI发展服务人类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