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新常态的后遗症/杨村镇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严重,自从疫病从沙巴州蔓延扩散到西马各州,冠病这个病毒使国人闻之色变,尤其是近周来确诊之数字都上千宗以上,更令百姓惶恐不安!

我国从今年3月18日开始实施管控令(MCO)以来,期间实施复苏管控令(RMCO)、有条件管控令(CMCO)及最新在某些红区实施的加强管控令(EMCO),然而,疫情还是未获改善。最明显的是雪兰莪州和首都吉隆坡,疫情更为严重。最新的是森美兰州和霹雳州。

当政府致力抗疫防疫的努力未获成果,而国家经济又未见改善,眼前看到的是工厂闭倒、商店停业,百业萧条,国人失业率飙升。

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自今年3月中开始,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现在国内经济情况更恶劣,政府除呼吁国人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留守家中,似乎已没有良策应付日益严重的冠病病毒的蔓延,恢复经济弹力也是束手无策。

然而,无论疫情怎样恶劣,民间的百姓每天打开大门,还是要吃饭,要出外工作才可糊口,让家人获得温饱。官大人可知道,我国许多老百姓,包括大部分华裔在内,并不是政府公务员,每日必须出外工作养儿育女,否则手停则口停。

我国约有160万名公务员,退休公务员也逾60万,然而华裔占不到5巴仙。

政府公务员的薪金,绝对不会因疫情严重及实施管控令后停止发薪,即使实施加强管控令,公务员每月依然可领取其固定的工资。可是,老百姓可惨了。越多的法令,行动受越多的限制,各行业业者越辛苦,老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每天,各行业业者为了生活,冒着各种风险开门营业。除了须遵守当局各种指示及标准作业程序,准备完整器材及登记资料,还要面对不同的政府部门官员前来突击检查,业者打开大门后,仿佛犯了什么大罪似的,当执法官员一行人来到营业地点,业者心惊胆战,顾客也惶恐不安,这就是实施管控令之后的“新常态”!

失业人士继续增加

实施有条件管控令越久,无法承受经济损失而被迫关闭的商店、工厂也越多,失业人士继续增加。更多的老百姓生活处于水深火热,有些人开始时还可寅吃卯粮,再继续下去借贷无门。

民间怨声载道,政府高官会知道吗?听到吗?新常态不是为国人带来便利,减轻国人的压力,而是加重国人的负担,使百上加斤!

政府应该深入调查及研究,为何自展开抗疫防疫工作以来,其成果不达标,疫情此起彼落,是否某些部门执法时太松弛?有错漏?是否各自为政,缺乏协调与互动,才导致疫情一发不可收拾?

不久前,反贪污部门逮捕了移民局某些与外面勾结发假证件允许外国人士非法进入我国的官员,更让国人如惊弓之鸟,原来官员之中有这么多的害群之马,为了个人利益,竟然不理会国人的死活!

现在,卫生部、国防部官员的例常报告,很多国人已感到麻木,即使日上千宗,大家有点惊恐,可是很快地恢复正常。

过后,老百姓的反应是:究竟政府内部出了什么问题,为何我国疫情一直阴魂不散?

反应

 

国际

佩洛西记者会秀亚洲行成果 美国不容中国造新常态

(华盛顿11日讯)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11日召开亚洲行返美后的首场记者会,强调访台符合美国政策,中国却企图建立新常态,美国对此不能放任不管。随团议员也指改变现状的是中国。

佩洛西月初率领国会代表团访问新、马、韩、日等亚洲4国,期间突然穿插台湾行程,引起北京当局的震怒。佩洛西在国会召开记者会,说明此行成果。

谈到最受外界关注的台湾行,佩洛西再次为访台决定辩护。

她强调,访问台湾的目的,是要强调美台在现状基础上享有强健关系,也要向台湾蓬勃民主、经济成就及年轻人拥抱民主的热情致敬。

佩洛西表示,美国支持现状,也认为现状相当重要。美国政策是基于1979年美国转移外交承认当年上路的《台湾关系法》,这为美台关系设立规则,以及美中三公报、六项保证。

她说,自己访台未与政策背离,且在符合该政策下,美国不会让中国孤立台湾。

她说,中国或许能阻挠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事务,“但无法阻止我们造访台湾”。

佩洛西不满指出,北京拿她出访当作升高情势的理由,企图建立新常态,“我们不能放任此事发生”。虽不清楚中国计划为何,但能知道的是北京正试图往未来目标靠近。

针对美国总统拜登先前指美国军方认为她访台不是好主意,佩洛西不愿多加评论,但称赞军方把中国对访团的影响降到最低,“把我们照顾的很好”。

访台成员之一的众议院外委会主席米克斯指出,他们此行让北京知道,不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什么,美国都会支持友人,习近平无法主导美国议员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他强调,想改变现状的不是美国,而是北京。

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成员克里布纳穆尔提希呼应表示,美国支持台海和平及稳定,没有任何人应透过单方面作为或武力改变现状。

尤其是在俄乌战事爆发后,美国想确保发生在乌克兰的事,不会发生在东南亚区域,特别是台湾。

众议院退伍军人事务委员会主席高野则指出,经过这次访问后,日韩对推进与美国的三边关系更持开放态度,这对台海议题来说十分重要,能提供台湾空间,持续生存在现状之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