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金融体制大洗牌 银行员工先出局

窥探银行未来路(中篇)

独家报道:黎添华

随着时代转变、科技发达、疫情来袭,又或人类对钱币认知的一种颠覆与反制,银行的许多产品逐渐被取代,不少服务也面对冲击。

当不少人开始好奇银行是否会走入历史之际,有人则认为银行未来有不一样的发展趋势。不过,这一全新格局来临之际,金融体制里早就静悄悄地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大洗牌,而不少人更率先被淘汰……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经济系教授连惠慧博士指出,银行从来就只是一个货币交易的系统,并在过程中赚取利润,过去数百年来,随着时代步伐,产品和服务也在转变,而只要货币仍有存在的价值,那么银行同样有其立足的分量。

“‘银行’在中国一开始就叫钱庄 ,甚至更早之前有其他的称呼,或许以后还会变名字,而它的服务会也消失、转变,但它的存在不会被淘汰。”

她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说,虽然如此,但也不意味着银行的地位就稳如泰山。

她以过去排队提款或存款的情况为例指出,随着自动提款机面市后,银行就减少了许多前台人员,而后出现的线上交易和手机应用程式,更进一步将银行人员减去不少。

“过去人们需要排队提款或存款。现在全被机器取代,如今更被线上服务取代。”

未来10年雇员减半

连惠慧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根据花旗银行在2016及2017年所发布的两则金融科技(FinTech)的咨询报告就预告了,未来10年发达国家的银行分支点将减少30至50%,全职雇员也将会减少一半以上(以2007年时相比)。

欧美多个国家就发生当地银行业的员工担心被自动化和数字化取代,进而多次展开抗议。在中国,截至2016年末,工商银行就减去了1万4090人、农业银行减少了1万0843人,而建设银行更在2015年减去4881人后,第二年再则骤减3万人。这还只是3家银行在一年内的情况。

运用AI减少疏忽

除了前台,后勤人员也不能幸免。过去一些银行在贷款或信用卡债务收账方面,会安排一个部门(一般为风险管理部属下的账收单位)通过致电来提醒民众付款,然而近5年来有关服务已经借由通话系统来取代。

其中,在人工智能(AI)的协助下,机器服务变得更具人性化表现外,人为疏忽率相对较低。这也意味着,银行即便不消失,但在面对时代的转变下,首当其冲的不仅是前线人员,更包括后勤人员。

人工智能取代

马来亚商业银行协会(MCBA)去年就曾指出,随着银行走向数码化和自动化,多个工作岗位将被取消或出现更动,而大马雇主联合会更直接警告,金融科技公司在投入线上和移动银行业务后,将逐渐淘汰传统门市银行,可能导致银行业1万8000人失业。

无疑,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金融科技在过去几年大大颠覆了业务类别,其中受影响的包括了个人贷款、微型企业贷款、移动支付、财富管理等。

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技术的精准度不仅淘汰了银行部分人员,就连经济上的弱势一族也会被排出在贷款申请的门外。

这是因为金融科技将把申请者的经济水平、消费能力、信用记录等做出比过去更深入且精细分明的归类,一旦交由电脑审批,处于经济弱势的一群也就最先被排出在外,连进一步磋商的机会也没有。

提升技能操控机器

尽管马来亚商业银行协会(MCBA)认为,银行数码化和自动化,将令不少工作岗位被取消,但银行职工会(NUBE)北马分会秘书朱悦朝却有不同想法。

他表示,以我国的情况而言,不少50岁以上的国人依旧不太懂得在网上进行交易,加上金融科技上的骗局层出不穷,因此与柜台人员直接交涉依旧比较能取得信赖。

“银行不会消失,前台人员也有存在的必要,尤其金钱涉及的是信任,在无法避免金融骗局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更是重要。”

银行业者3万人以上

他也说,数字化和自动化不能成为银行裁员的理由,反之应该提升职员的技能,让会员与时并进。

“我们不一定要被机器取代,我们可以是操控机器的那个人。”

据了解,单是国内20家商业银行的马来西亚银行雇员职工会会员就高达2万人,若包括非会员及主管等行政人员的话,预计全马银行业者高达约3万人以上。

审核把关减少风险

尽管市面上出现许多能替代银行的服务,然而槟州华人大会堂经贸组主任张汉川指出,银行在贷款、融资,股权分配等金钱交易上,扮演着监督的第三方角色,而哪怕程序繁杂、文件多,却都是很好的审核把关,让企业更有信心交易,也减低失信的风险。

“小至企业运作,或大至国家经济,大家仍旧离不开银行,无论出现哪些替代服务,银行的角色始终不可或缺。”

不仅如此,他也提醒,即便银行的利息目前甚低,但是国人不能低估较为有保障的存款方式。以1998年金融危机为例,当时的国民储蓄很高,因此才减低了1998年的金融危机冲击。

“除了国家储备作为防御的基础外,当时国民储蓄率高也是重要的后盾,所以冲击再大,也没有伤得那么深。”

他认为,银行的存在也是企业对金融体制,乃至国家管理的一种信任,而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则是整体经济的一种信心表现,彼此唇齿相依。

科技公司插足金融业

马来西亚数码经济总会总秘书陈纪源同样不认为银行会被淘汰,但这需要建立在几个前提之上。

以信用卡为例,由于目前仍有不少人的消费习惯是先花未来钱,因此信用卡短期内不会被淘汰。再来,由于目前国家银行没有发放执照让其他机构提供房贷服务,所以银行有存在的价值。不过,他提醒,如果区块链技术成熟,金融体制去中心化的话,届时银行的角色就可能变得可有可无。

这也是为何,近年来随着腾讯及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陆续跨界金融业务,传统银行被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影响。而西班牙最大的银行毕尔巴鄂比斯开银行的全球执行董事法兰西哥贡扎勒更在2014年时表示,该行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银行,而是亚马逊和谷歌等科技公司。

积极转型银行不会被淘汰

艾芬黄氏资产管理公司高级主管(基金管理)邱逸帆认为,目前银行很多服务和产品都有比取代的迹象,但银行始终不会被淘汰。

首先,现阶段银行仍对国家经济扮演着重要的支持角色,其中不少企业在各方面仍仰赖着银行的各种服务,即便依赖程度不如过往,但银行一旦消失,恐将影响企业的作息,进而影响整体经济。

稳妥储蓄仍有需求

他也分析,就算我国不少人在过去,尤其是疫情期间,将存款、定存等投资在股票上,但是以国人超过半世纪的投资储蓄习惯而言,他们并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分散投资,因此相对稳妥的储蓄及投资仍有需求。

“定存或储蓄的利息不如股票回酬高,但大家不会全部身家拿去投资股票的。”

此外,他也说,过去银行出现“公关经理”(Relationship Manager)一职,就是旨在为经济能力较高的一群顾客提供更客制化且贴心的服务。这不是机器可以取代的。

再者,商业银行在过去也积极迎合时代需求,积极通过AI、大数据等科技进行转型。不难发现,银行业本来就随着时代不断地蜕变改进。

对他来说,银行服务不会消失,走入历史的是那些不具备经济发展需要的产品;银行更不可能被取代,被淘汰的是不符合发展脚步,也不愿意转型的银行。只是,这次的疫情加剧了银行业的转型步伐。

 

反应

 

大千

在银行任职 竟然要签这种誓约书!

(高知6日讯)日本四国银行(Shikoku Bank)一份138年前的誓约书,近期引发热议。

奇闻网站Oddity Central报道,原来誓约书内容要求,若有职员被发现盗窃银行资产就必须切腹,以死谢罪。

据报道,这份誓约书可追溯至1886年,也就是四国银行前身“第37国立银行”时期,行长三浦及全体职员共23人按下“血印”签署而成。

根据银行官网,誓约书写道“交易中若有任何诈欺行为,将以私人财产赔偿并且切腹谢罪”,传达出身为银行职员及社会一份子的伦理观念责任感,因此被当作四国银行的“至宝”,保存与流传下来。

四国银行这份誓约书很快引发热议。许多人认为以现代角度来看,誓约书荒谬又不合时宜,但也有人打趣称“要把钱存进四国银行”。面对媒体询问,四国银行仅称“官网上发布的信息均属实”。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