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马

高教部拟与各部门合作 解决线上教学网络问题

(大山脚5日讯)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拿督曼梳博士说,我国在冠病疫情后新常态线上教学方面,面对电脑设备及网络问题,因此该部准备与各部门机构,譬如通讯及多媒体部合作解决网络问题。

他说,冠病疫情后的线上教学确实面对很大问题,其一是电脑设备,其二是网络设备。

“因此,除了解决网络问题,政府也准备在社区设立网络中心,让无法在家上网的学生,前往网络中心进行线上教学。”

曼梳周六在威中埔再也出席“峇东埔社区送暖活动”后,接受媒体访问时这么表示。

他说,如今除了需返回高等学府进行即场试验的学生,被允许返回校园外,其他学生则逗留在家里进行线上教学。

“因此,高等教育部也将给予受到疫情影响的学生一次性援助。”

另外,诗布朗再也州议员阿菲夫医生说,其服务中心与各政府机构合作,发放3万5000令吉活动基金给68个睦邻原则计划中心,以及赠送9台电脑给选区内大学生。

反应

 

言论

后疫情的独中再思考/李保康

一场疫情,百般变化。突发的冠病病毒不仅打乱全球步伐,阻滞政经发展,摧毁人身性命,也改变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形态,可谓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为居家抗疫,学校也无法正常教学而陷入短暂的停顿与混乱,随着“停课不停学”的说法提出,学校最终不得不正视及采取线上教学措施,替代传统的实体课。

师生、家长从一开始的质疑与抗拒到后来的接纳与习惯,在在说明了“新常态”的到来。迩来疫情日渐趋缓,百业重启,各级学校也已复课。但我们的教育,就真的一切如常了吗?

有人说,因为抗疫形成的特殊“教育场域”(居家与线上),不仅拉近学子与生活、与社会的距离,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也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疫情之下,学校采用线上教学模式,确实减低进度滞后的情形,消除家长的焦虑,持续营造学习氛围,好让学生持续保有学习心态而不至于全面“躺平”。

此外,一些学校在这段期间,尝试组织培训课程或辅导讲座,尽力加强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及维持彼等的身心健康,甚至还将这类课程资讯无私的分享予他校的同侪,实现校际之间资源共享,确实令人钦佩与感动。学校管理层也想方设法提升硬体设施,俾使线上教学更为顺畅。

线上线下结合

与此同时,教育部更是顺势趁着疫情严峻时刻,一锤定音,把“废除小六评估考试”这一个纷扰多时的议题确定下来。诸如此类,都是这一场疫情带来的意外收获。有人因此乐观的认为,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未来教育的趋势与走向。

然而就我而言,这场疫情不啻是一场试炼,既针对政治、经济体制,医疗系统、全民(防疫)意识及公德等各个方面,也是针对教育领域的一次考验。就教育层面而言,因为“停课不停学”课题的提出,一场疫情,让我们看见教育的多种弊端。

首先,围绕着“停课不停学”这一主轴开展的线上教学,尽管风风火火,百般纷陈,但大部分学校在课程的编排,无论是课时、学科,乃至于作业布置,仍旧沿袭实体课的模式“按表操课”,教学方式也和往常一样,多以教师的单向输出为主,完全漠视网络欠佳、设备不足以及不同阶层家庭(或家长)本身所掌握的资源是否均平,甚至是学生自律自学的态度和能力是否同步跟进等客观限制,致使网课成效不尽理想。

其次,在网课之余,许多学校仍坚持实施各种线上考试,犹有进者,校方还要求在家中应考的学生必须另外架设镜头以杜绝作弊。事实上,除却那些不得不以单一考试进行择优汰劣的测试如入学考、高考外(这个议题颇复杂,需另文探讨方可深入),我们还有其他的途径与方式,在课程或教学之后,用来评估学生,取得他们的反馈。

以上所述,不过是疫情之下常见的现象之一,网课也罢,考试也罢,我们所见到的仅仅是学校决策者面对疫情挑战而发起的响应,实际上与过往的教育没有多大区别,遑论是未来教育的“新常态”了。

要说真正的教育反思,无非就是彻底打破从前按表操课、进度至上,追求形式主义、恪守单一评估方式的教育思维,改由重塑新的教材观、课程观,打造适合未来社会的孩子的教育,并且让因材施教、适性扬才等观念,从教育知识转变为社会共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