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虚拟会议的N个问题/万年船

说回前周发生的股东投不成票的问题,除了注册司事后的一番解释以外,大马交易所和证券监督委员会还是保持缄默,似乎这些当局也不知道如何协调或改善。

虽然,当天的股东会议,不能投票的是少部分股东,无法影响大局,但是,万一问题出现在一些特定的股东会议,而起了决定性的小股东又投不成票,那么,影响可能就不小。

举个例子来说,在11月30日举行的关氏(KWANTAS)股东特大,寻求股东批准公司,建议以每股1.65令吉对少数股东进行选择性资本回退, 当天的投票结果显示,只有103名股东投票(100名赞成,3名反对)。

如果出现线路问题,导致一些股东投不到票,可能因此影响到这项议案的合法性,到时,交易所和证监会如何处理呢?

(注:本文只是举例而已,关氏的股东特大已经监票员鉴定,接受投票结果)所以,投票事项,不可等闲视之,大家应该想个应急方案,来准备应付意外发生。

同样的虚拟会议,还有另一个问题,也让少数股东感到越来越不满,却又无法可施;这个问题就是提问事项。

股东会议一般会设定问答时间,让股东提问。股东所问的问题,既可包括公司业绩和前景,也可以就财政报告内容提问,或者关系到企业监管问题,以及一些未证实的传言,甚至是问责公司或董事表现。

选择性回答问题

总而言之,只要涉及公司或行业,问题可以包罗万象。

推出虚拟会议后,股东和董事部的互动明显的减少。许多董事部选择性的挑问题来回答,太“难啃的骨头”可以略过不提。

许多股东明明有发出问题,但是,董事部没有在会议中提出及解答,抑或轻轻带过,让问者颇有被忽悠的感觉。

笔者在最近举行的一家手套公司股东会议里,事先问了几个问题,然后在主席提到公司表现时,又再问几个问题,前后六、七个问题,皆石沉大海。

主席在问答环节结束前,还不忘自我吹嘘一番,说道他几乎问无不答,一些同类的问题也被他整合起来一次过回答了。

如果在平时,笔者(不止笔者,很多小股东)一定忍不住站出来责问他,为什么不回答提问,但是,在虚拟会议里,纵有满肚子不满和委屈,也发不出声,只能暗骂。

上述这两个问题,前者(投不成票)是意外,后者却是有意为之。

笔者和许多小股东,希望执法当局可以想出妥善的方法,避免意外发生之余,也协助小股东发声,不要让董事部染上选择性回答问题的陋习。

免责声明

本栏纯属学术上或经验上建议,读者若有兴趣投资,应该自行深入研究或询问股票经纪才决定,盈亏自负。我们鼓励通过正确的投资方式创造财富。作者言论不代表《南洋商报》立场。

反应

 

名家专栏

当强制收购遇虚拟会议/万年船

上个星期说到实体会议即将回归,其中一个最支持这个宣布的,是那些遇到全面强制收购不公平对待的小股东们。

在大马,当一家公司股价低迷,却收到献购通知,而出价者是公司的大股东,这是小股东永远难以接受的噩梦。

万年船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收到这一类收购建议的不下二十家,最后很多收购成功,强行拆散了我和该公司的缘分,逼我含泪告别。万年船不是股痴,不会不舍得放手,但是收购价钱和公司的内在价值差得太远,让我有被霸凌的感觉。

其中,独立投资顾问的客观分析,清清楚楚表明出价“不公平”,但是他们出尽法宝,迎合证监委员会的另一项评估:合理性。只要收购价有其合理性,加上某些涉及收购的小股东的支持票条件过关,便可以冠冕堂皇的将公司占为己有。

选择性资本回退

在众多收购当中,能够逃过全面收购的献议少之又少,大多数小股东被一句“不公平但合理”的强制收购,永久拒于公司门外。

大马收购个案的杀手锏是选择性资本回退,几乎无往不利。一般上只要出席的被献议股东超过半数支持献议,以及持有75%股票价值的利益股东表示赞成,还有不超过10%的反对票,就可以通过献议,完成私有化计划。

公平又合理很难吗?

选择性资本回退可怕的地方是,收购者可以用公司的部分现金来支付资本回退,之后公司剩下的营运资本和生意就属于他了。小股东看到本属于自己的公司现金被当作收购自己股票权益的资本,就这样失去了股权,也失去了经营的生意,和公司其他资产,真是有苦说不出。

企业游戏是这样玩的,只要符合法令,一切并没有不对,投资顾问的评语明明白白写着:“不公平”又怎样。

据说邻国采用的全面收购,必须符合公平和合理,才可以进行收购。当局应该深入检讨,改变这个存在已久的纰漏。

个人觉得,这一类特别大会,必须是以实体会议或混合会议进行。如果举行虚拟会议,那么,在收购者为大股东的情况下,会议很容易被也是董事部和管理层的大股东操纵或干涉,让小股东无法畅所欲言,或者提问不受理。

而且,在虚拟会议之下,小股东无法互相交流;也没有领头人号召,团结起来一起行动,因此更容易面对投票阻拦收购失败。

为了更全面、公平和更有效的捍卫小股东权益,证监会有必要严厉监管这类特别会议,让小股东手上一票发挥最大的作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