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信息、知识与思考/黄子伦

今天这篇文章打算继续延伸我最近对“独立思考”一事感到存疑的话题,看看知识、信息和思考到底存在什么关系。

当然,以下言论并不是什么严谨论述,纯粹是个人观察和经验总结。

先说说信息和知识,以及思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知识?很多人以为知识就是我们在课堂里学习的东西,但大多人指的是信息,而非知识。就好像我们知道马六甲王朝的历史,但是这些信息并没有给我们太多影响,没给我们生活带来实际利弊,就连我们的思考方式也不会改变。这些“知识”,其实和“信息”无异。

我们也不会因为谷歌的搜索引擎可以找到海量信息,就此判定谷歌搜索是有“知识”的。

辩论训练思考

在我看来,知识就是信息的运用与总结。人类的大脑通过类似拼图的方式,运用身边的信息所组成一个个有用的知识点,这个运用的过程就是知识的体现。当我们的知识点足够多以及完整,慢慢地就会形成我们的思考框架和逻辑。

这整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就视乎个人对信息量的摄取,不但要在数量上足够多,信息的视角也要足够丰富或多元,如果是互相矛盾的话就更好。这也是我为什么认为辩论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思考训练。

在辩论的训练过程中,我知道有一种争论是不会有结果的,那就是——信息量不足的争论。

用回此前文章的例子,当看到一对明星夫妇离异了,作为局外人的我们是不可能知道其来龙去脉,更遑论要评论这事件的是非曲直;旁人再多的口水也无法让真相浮上水面。

好莱坞明星约翰尼·戴普此前不正是被怀疑家暴前妻艾梅柏·希尔德,而被许多网民严厉谴责吗?尤其是一群#metoo的支持者;这事儿最近来一个大反转,原来丈夫才是那个遭受了许多精神暴力的受害者,而网民现在化作“正义骑士”,纷纷请愿要让妻子在好莱坞混不下去。但,这事情真的是这样吗?谁又知道会不会再来个大反转呢?

“独立人”是孤独的

因此,我才说许多看似“独立思考”的言论,表面上是很独立,不过,它们只是披了一层故作高深的“空心言论”罢了。

我再打个比方。投资领域里,许多收购案或私有化提议进行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所谓的“独立评估报告”,这些评估报告里,分析师根据他们的专业知识来评估一家公司的资产,或者剖析某些收购案或私有化提案是不是“合理”或者“公允”;这些评估报告都是独立的,而他们也是专业的。换言之,一个不懂金融和投资的“独立思考人”,是写不出一份有含金量的“独立评估报告”。

从这个举例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所谓的“独立”,其实就是“专业”。只要是专业的,纵使结论会偏向某一方,它都是“独立”的。

“独立”是一种专业坚持,不是迎合某些政治正确的道德虚伪者。

更多时候,真正的“独立人”是孤独的。

那些整天发表政治正确的虚假独立者,其实只是想要借助这种操作来捞取个人资本,或者找金主来变现他们的“假独立”。

反应

 

言论

不存在独立思考/黄子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独立思考”一词成了很多人认为可以破解虚假信息的解药,就连我也曾经认为独立思考是一个好东西,不断向身边的人灌输这观念。

然而,最近的美国总统选举,让我怀疑“独立思考”是不是真的存在,当我们自以为自己是“独立思考”时,我们是真的独立吗?或者我们只是从一个懒惰的思考枷锁跳去另一个看似勤奋却也是另一种懒惰的思考枷锁?

绝大部分时候,大家公认并推崇的所谓“独立思考”也只是符合了一些媒体或另一种主流的看法。打个比方,对于同一则明星外遇的新闻,大部分人要么被媒体带风向,要么用自己传统思维或经历投射,进而发表出例如“都是XX的错”、“如果是真爱就不会这样”、“人有钱了身子就会痒”之类的言论;而那些“独立思考”的群体难道就会表现得比较好吗?也不见得,他们所给出的思考角度也是意料之中的“独立”,例如“这不是单方面的责任”、“这两人在价值观上有差异”等等。

在上述例子里,所谓的“独立”也只是一种自诩聪明的人们的一厢情愿。实际上,我们从未跳脱既定的思考枷锁。

我认为思考上的懒惰有几个层次,最低层次的就是直接按照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来作出反应,例如以上的明星外遇事件,我们直接表达“都是XX的错”的观点。

惯性装作“很独立”

比最低层次稍好就是我们不顺应自己直观思维,而是启动我们脑袋里的“独立思考框架”。在这个框架底下,我们装作看破红尘的理性模样,然后给出一个和稀泥的看法,例如“不是单方面的责任”。

看似很独立,其实根本没有进一步挖掘事件的信息,我们只是惯性地装作“很独立”,在这框架里,我们看到外遇事件就说不是单方面的责任;看到骗钱上当就说法律漏洞和人性贪婪;看到政客发表奇怪言论就骂他们是极端分子。

这些所谓的“独立思考”其实并无助于还原事实以及总结道理,充其量就是满足个人口舌之快。在美国总统选举的事件中,就有很多这种“独立思考”的佼佼者,纷纷化作美国政治的专家,仿佛他/她当天就人在现场投票。坦白说,美国选举的成绩至今依然有很多谜团,大家也不必急着站队,然后发表各种言论。当信息极少的情况下,任何看法和争论都没有意义,也容易出错。

在信息量极度不足的情况下,我好奇这些“独立思考”之辈是依据什么来思考?是依据什么来给出“独立”的看法?他们自己又做了什么努力来还原事实?还是说,大家不过是一只装作“独立思考”的鹦鹉?

在没有足够的学问和知识之前,任何人想要给出貌似业内人士的“独立思考”,根本是无稽之谈。他们连最基础的问题都问不出,一个个都是复制粘贴的附庸风雅之徒。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