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

马汉顺:平息教学纷争 推出爪夷中淡多语手册

(吉隆坡19日讯)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医生透露,爪夷文课题已拟议了建议方案。

马汉顺指出,在与各华团耗时9个月的开会和讨论后,大家建议推出一个多元语文资源手册,即除了爪夷文,也有中文、淡米尔文,以及东马的伊班文、卡达山杜顺文介绍。

他今日在与雪隆华小董事会召开交流会时说,此建议有助加强东西马两地文化的认识;除了能提升孩子在各语言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更了解各族语言文化,也能解决爪夷文教学出现的争议。

介绍华文书法

马汉顺从今年3月份开始与各华教团体商讨爪夷文教学课题,并获得各方提供意见,以解决爪夷文教学中出现的纷争和矛盾。

他指有关建议包括资源手册上增加小学四年级马来文的内容,如介绍国徽、令吉纸币、路牌、中国回教堂门牌上的爪夷文字、一页介绍中文(自强不息、文房四宝、对联、寺庙内的华文书法)及淡米尔文书法。

其他建议包括五年级的资源手册内容中加上介绍伊班文,六年级会有卡达山杜顺文介绍,以拉近东西马两地的认识。

马汉顺认为此举有助国人了解大马是多元文化和种族的国家,除了三大种族,还有伊班及卡达山杜顺族等。

“上述语言都是属于纯知识介绍,非语文技能,同时也不列在课本中,而是以资源手册书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知识。”

10+6增建搬迁变9+6

马汉顺解释,国阵政府时期的10+6所增建及搬迁华小计划,因陈嘉庚华小的相关准证转移给关丹中菁华小二校,而减少至9+6所。

他说,在2018年12月20日,在时任教育部长马智礼同意下,批准使用10+6所增建华小固打,以将其中一所增建华小准证转移给关丹中菁华小二校,因此,如今增建华小已减少至9+6所。

根据原有计划,10所增建华小为郭鹤尧华小、沈慕羽华小、敦李孝式华小、谢华华小、李莱生华小、陈嘉庚华小、征阳华小、翁毓麟华小、朱云兴华小及敦林苍佑华小。

竭力为华中获更多拨款

教育部将通过其他渠道,让国民型华文中学(华中)获得更多拨款。

马汉顺说,在2021年财政预算中,该部对华中的拨款将增至1000万令吉。

他说,尽管国内目前有81所华中,但教育部策划与研究单位(EPRD)的记录显示,国内共有65所华中,其他华中则被列为国中,为此,他已向教育部长和秘书长表达有意发放拨款给所有华中的意愿,希望让所有华中都获得拨款。

半津学校速申请维修拨款

2021年财政预算案旗下的学校维修与提升拨款已开放申请,政府资助学校(半津贴)受促在明年1月31日前提出申请,以免拨款延迟发放问题发生。

马汉顺希望能尽量在6月、7月或8月前发放拨款,以便不会有学校在最后一分钟拿不到钱(拨款)。

他说,政府学校将沿用以往方式,即依据财政部的程序,通过州教育局颁布工程方式下放拨款给有关学校,唯他仍会设法让政府学校和政府资助学校以相同方式得到拨款。

马汉顺提及,教育部发现2020年华小5000万令吉拨款,只剩622万令吉事件后,已重新将拨款汇入学校董事户头,并指华小4600万令吉拨款已在本月7日发放完毕,而华中2000万令吉拨款则在本月5日全部发放。

出席者计有大马华文理事会主席拿督王鸿财、崇文华小董事长拿督王发、留台联总理事林永兴、全国校长职工会理事陈仕勇、中国公学董事长丹斯里邱财加、旺莎玛珠华小董事长拿督斯里姚长禄、巴生发展华小工委会主席拿督汤荣坤、中国小学董事长邹寿汉、白沙罗中华小学董事长李金泉、燕美华小董事长拿督刘磐石、平民华小董事长拿督杨安山、士毛月新民华小董事长林进权及蒲种汉民华小董事长拿督罗文森。

王鸿财:华理会无意取代华教组织

王鸿财驳斥有些人士指华理会有意取代其他华教团体的说法。

他强调华理会没有必要去取代任何一个华教组织,而且不排斥与其他华教团体合作,以便捍卫华教及提升华小。

他说,该会目前仍积极跟进爪夷文课题,并期望最终能达到双赢局面,以及达到各方皆可接受的结果。

“华理会虽在捍卫华教课题上面对内部及外界的挑战,但不会退缩。我呼吁更多团体站出来协助解决华教问题,齐心捍卫华教及母语教育。”

反应

 

言论

再谈华小命名学/罗汉洲

话说,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指责民主行动党没有认真落实10+6增建、搬迁华小计划,甚至丢失了陈嘉庚华小。

马汉顺又说,他担任霹雳州行政议员8个月就找到2500英亩土地供州內9所独中作为以地养校之用,行动党什么都没有做到。

尽管很多人不喜欢马华,但我们不能以人废言,马汉顺是在摆事实,他为霹雳州9所独中找到养校的土地确实是事实,并且把231万令吉地价减到1万800令吉也是事实,而目前已执政2年的行动党在落实10+6计划却显得举步维艰,这也是事实。

10+6增、迁华小计划是马华在2017年11月宣布,且国阵政府交由马华统筹统办。惟国阵却在翌年下台,马华乃“出师未捷身先死”,10+6大计理所当然交由行动党执行。

当时受委为希望联盟教育部副部长的张念群宣布增建、搬迁计划不只是10+6,而是10+6+10方案,希盟政府共增建与搬迁26所华小。

此言一出,整个华社欢声雷动,“拍烂手掌”,马华顿时黯淡无光。

2022年11月,希盟联合国阵登台执政,行动党此时却绝口不提10+6+10宏图大计,只提马华的10+6计划,惟在落实方面却不尽如人意,究竟是为什么?

马华在2017年只有7名国会议员及11名州议员,被讥讽为7—11连锁店,但却为华人争取到10+6计划的丰功伟绩,拥有40名国会议员及24名州议员的行动党竟在落实10+6计划却举步维艰,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力不能及?不可能吧,它在政府中拥有最多国州议员呢。

马汉顺还说,行动党若有能力,用他们领袖的名命名华小也没有问题。

这话可大有商榷的必要,如果新建华小的一切经费,从校地到校舍、设备、桌椅、操场等等全由某政党负担,没有向民众筹款,那么用它的领袖名命名该新华小尚且说得过去,但如果用公帑或众筹兴建,可就不由政党说了算,政党不能用公众的资源为本身歌功颂德。

非所有领袖配享太庙

尤其重要的是,并不是每一个政府领袖都有资格配享太庙,也不是每一个党领袖都有资格“吃冷猪肉”。有些党领袖可能为党创下大功大劳,也为国家出了大贡献,但在维护族人权益方面的表现却令人失望,更有些政党领袖在维护族人的母语权益方面的表现令人痛心疾首,如果用他们的名字命名华文学校,无疑是纪念不该纪念的人。

1950年代中期,华巫印三族领袖共谋争取独立,那时候的华裔政治领袖几乎清一色都是英文教育出身,他们不谙华文华语,甚至连祖籍方言也不大会讲。

他们不能了解华人热烈爱护母语的思想,华人要求把华文列为国家语文之一,一名华裔政党领袖(后被委为联盟总秘书)竟然说,华文是很难学的语文,我自己就学不来,所以他不赞成把华文列为国家语文之一。

又有一名领袖说,这里不是中国,为什么要列华文为国家语文;这几名华裔领袖都与东姑阿都拉曼、敦拉萨同一个时期的人,都属于开国元勋,其他如“铁树开花”、“我学了爪夷文更像马来西亚人”、“只区区三页就如世界末日”等等,讲这种话的党领袖,如果用他们的名字为华校冠名,岂非嘲笑华人的母语教育?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