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网贷链接勿乱点击 借贷者分分钟倒贴

报道:蔡忠诚

打着“快速贷款”、“无预先收费”等口号的“网上贷款”广告牌充斥网络花花世界,若“手紧一族”未加查证就点击进去,分分钟借不到钱还要倒贴。

“贷款老千”惯用的手法是利用社交媒体打广告,也通过自动投放广告方式将广告投放至新闻网站,自称“合法贷款”,可提供个人或商业贷款服务。

申请者以为遇“贵人”

有意借贷者点击链接申请后,很快就会接到“审核来电”,来电者自称是专业贷款公司职员,接着对方就会询问申请者要借多少钱,当申请者告知欲借的数额后,对方很快就捎来好消息,指贷款已获得公司批准。

由于对方讲得头头是道,申请者多半以为遇到了“贵人”,加上又得知贷款获批的好消息,更加信心满满,可实际上是一步一步踏入陷阱而毫不自觉。

当骗子取得借贷者的信任后,就会开始以各种理由一步步榨干借贷者所剩无几的血汗钱,例如要求先付抵押金(承诺将原银奉还)、为贷款额投保、先付3个月贷款(试探还贷能力)等,当借贷者按照指示汇款后,再也联络不上对方。

真人真事:

4次汇款7000元
男子沦为冤大头

最近有一名来自首都,从事物流生意的颜姓男子,因为疫情关系,生意周转不灵,过后在e南洋的网站上看到一则贷款广告,利息才4点多巴仙,便决定一试。

他点击链接进入该公司网站后,就提交个人资料申请贷款,之后就不断缴付各种“费用”,前后付了7000令吉,沦为冤大头。

他指当初共分4次汇款至该公司“职员”提供的户头,但全是个人而非公司,当时他曾询问为何不是进公司户头,对方表示有关人士是公司同事,还将他们的大马卡照片传给他看。

“由于数额也不大,我便姑且一信,没想到真的是陷阱。我怀疑这些大马卡全是被老千盗用来行骗的工具。”

“只差一步”心态一错再错

“只差一步”心态,害他一错再错。

投诉者告诉《南洋商报》,当初在网上填写资料申请该款后,很快就收到自称是贷款公司职员的电话。

虽然他只需要借贷2万令吉,可是对方却称以其收入来看,应该还可以借多5000至1万令吉,利息是一样的。

既然对方表示可借到3万令吉,他便决定试试看;隔天对方告诉他,按照公司规定,借贷人必须先付600令吉“抵押金”,公司事后将原银奉还,而这就是梦魇的开始。

当颜氏把“抵押金”汇给对方后,隔天再接到另一名“职员”来电,指其申请正在处理中,但根据公司程序,贷款者必须先为该笔贷款“投保”,否则公司将不批准贷款。

“由于我是借3万令吉,且分3年还清,对方说保费一共是1800令吉,当时我没有多加怀疑便先说好。

“不料晚上对方又来电,问我之前是否有拖欠银行卡债或房贷分期付款,我说有之后,他就说必须再加保,否则贷款不会批,我感到奇怪,就一口拒绝了。

“但过后又不甘心,想到只差一步就可以借到3万令吉,便又开始心软,随后就按照对方指示,汇了3600令吉充作保费。”

不久后他再次接到对方来电,指贷款已批,还传他一封乍看非常传业的“贷款批准信”,不过要先预付首3个月的分期贷款,以试探其信用度和还贷能力,他心想反正已经到了最后一个步骤,马上就可以拿到贷款,便又再次相信,汇了2880令吉给对方。

由于对方过后继续以各种理由向他索钱,他便决定不再相信对方,过后将事情一五一十告诉友人,才恍然大悟受骗,并决定报案。

e南洋也遭殃

网络老千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何故颜姓男子还是会自投罗网?因为有关广告,是出现在e南洋。

“由于有关广告是出现在e南洋新闻网站,我才因为放下戒心而点击链接。”

这名投诉者说,他之前曾在一般社交媒体上也看过类似贷款广告,但并没有理会。

名片标示地址不存在

《南洋商报》记者根据投诉者提供的信贷公司职员名片、贷款批准信,逐一联络,确认一切都是造假。

根据名片,有关公司的地址是坐落在吉隆坡孟沙商业区,可是有关大厦和门牌根本就不存在。

记者沿着所谓“贷款批准信”的资料,浏览该公司网站,首先发现地址与信上根本不一样。

最离谱的是,网站列出的地址是在孟沙一座大厦的C座,而记者到该区实地查证,该大厦根本就没有C座。

而有关大厦的职员和保安在受询时,皆向记者表示,不曾听过有关信贷公司的商号。

至于电话,网上显示的号码可以拨通,却不是信贷公司,显见是盗用正规公司的电话号码;而名片上的手机号码,则屡拨不通。

不良广告除不尽
网民借贷须谨慎

网络广告是无孔不入,非法集团经营的广告投放,更往往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南洋报业集团电脑资讯经理傅成发劝告网民,一般媒体在自己的网络平台上故然会“见一封一”,惟网民也务须提高警惕。

他以e南洋为例,每当接到投诉,电脑资讯部都会尽快了解和调查可疑的广告,在确认之后,其部门便会“封杀”相关广告。

“可是这些非法集团很快就会更換广告网站或域名(domain name)来重施故伎,等人上当。”

他补充说,其部门不但会拦截这类广告,同时也会向谷歌举报,希望可以从源头一劳永逸加以“封杀”。

傅成发坦承,尽管已竭尽“净化”的努力,把色羶赌之类的不良广告阻于门外,可是这种广告在拉锯战下,偶尔还是防不胜防,而这种现象也不只发生在e南洋,许多网站都一样司空见惯。

亲临银行申请最安全

上网贷款虽快速又方便,不如循正当管道融资来得安全。

警方和非政府组织之前已经多次提醒民众千万不要病急乱投医,最安全的融资管道还是亲自上门向银行或合法贷款公司申请。

今年8月,警方就曾经公布数据,指单单是今年1月至8月,就已在全国各地瓦解多个“贷款黑店”,逮捕逾百名嫌犯,涉及的诈骗额高达4300万令吉。

早前武吉阿曼商业罪案调查部总监拿督再努丁也表示,这些假放贷真诈财活动,在之前我国为了对抗2019冠状病毒病而施行行动管控指令期间越来越猖獗,因此警方也根据情报,展开一系列行动对付他们。

一旦罪成,这类网络老千可面对10年监禁、鞭笞和罚款。

 

反应

 

要闻

美容师创业坠网贷陷阱 借30万不成反被骗15万

(新山27日讯)借贷30万令吉反被骗逾15万令吉!

原本打算创业的美容师坠入网络贷款诈骗圈套,最终被骗走逾15万令吉。

本地一名38岁女美容师有意创业,她于本月11日在脸书上看到一个“本地银行”的贷款广告,于是通过手机应用程式WhatsApp联系对方,对方承诺若要更快获得贷款,必须预支付数笔款项。

为了更快获得30万令吉贷款,她按照对方指示从本月16日至20日期间,线上转账18次到14间不同的银行户头,总数15万6486令吉。

然而,她一直未获得贷款,对方反以各种理由要求她继续汇款。她开始起疑向有关银行查询,才获知坠入骗局。

至达城警区主任莫哈末苏海米今日发文告指出,该警区于上周三(20日)接获这名本地籍38岁女美容师的报案。

他说,警方援引刑事法典第420条文(诈骗)调查此案,包括调查“钱骡”户头,对有关持有人采取行动。

他呼吁民众不要轻易相信可更快获得贷款的网络贷款,可通过正式管道包括如警方脸书“JSJK PDRM”等查询,避免上当。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