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专栏

郑秉吉:出外靠朋友

我在今年6月,在管控令期间出版新著《新常态下,弯道超车》,销路看俏。在这时期由于无法通过传统书店卖书,所以我寻求其他的销售渠道,其中之一是征求朋友支持。新书在付梓前的预购量高达6000本,较后出版的增订版又售出了4000本。

这本书洛阳纸贵卖得好,靠的是人脉。

人脉是人际关系,人们之间的人缘,或称社会关系。

中文有很多谚语强调“关系”的重要,就如:“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人脉就是钱脉”、“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人成木,两人成林,三人成森林”等。无论是在东方社会还是西方国家,社交圈子大,人脉关系强对经营事业有绝对的帮助。

人脉是一种资源,也是资本。

朋友圈子大,认识的人多,有广大的人脉并不足以办事。重要的是,我们和他人的情感账户的储蓄是否够多?人脉只是说明对方认识你,你也认识对方,这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而关系的强弱则另当别论。

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作者柯维最早提出情感账户的概念。情感账户是人际关系互相信赖的比喻。他说,人际关系中都有情感账户,人们在初识时,彼此之间就开设了情感账户。就像银行账户,情感账户也有存款和提款,存款越多关系就越强。

当我们礼貌待人、给人方便、分享知识、伸出援手、遵守诺言、勇于道歉、心怀感恩,我们就在情感账户里存款。反之,对人骄傲自负、言而无信、背后议论他人是非则是败事有余的提款。

佛教中有“广结善缘”的说法,人与人之间互相支持和互助,让彼此的日子过得更好。我们可以通过物质的援助或情感的关怀,懂得广结善缘才会有人缘。

在他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的雪中送炭行为最能加强关系。我们有一个客户,他的员工不幸被确诊冠病,遭卫生部下令关闭门市2个星期。当我们知道这个讯息后,除了电话慰问,也主动延长账期。这种真诚的关怀让客户感动,他说患难见真情。

随着社交媒体的出现,建立人脉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一些人通过吸粉(网络用语,指增加粉丝数量,提高人气的代称)来扩大人脉。面簿可以让我们轻易和很多人建立联系,通过这层关系,方便我们宣传理念,售卖产品。

建立互惠关系

人脉需要经营、储蓄和增值;人脉需要对等和互惠,否则不能发挥作用。对等是指你和对方地位的差距,如果自己斤两不够,硬要和他人攀缘,最后辛苦的是自己。所以脚踏实地的打好基础,提高你的利他能力,才能让你和对方建立互惠关系。

认识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是否认可你?

要建立高效能的人脉,首先我们自己得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够贡献的人比较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同和接受。付出在前可以获的好感,尤其是在对方提出协助之前,然而,更重要的是付出无所求。

当别人有事相求时,尽量不去推托。人际之间是互相成就的,都需要别人的帮忙。所以当别人有困难求助时,我们花些时间,吃一点亏也不打紧,唯有真诚帮助对方,方可结下好缘。政客不是常说“你帮助我,我帮助你”吗?(一笑)

人脉广固然好,但是关系深更为重要。

反应

 

名人专栏

如何捉住客户的心?/郑秉吉

书商的服务员板着脸说不可以,要我先付钱后才可以撕掉塑胶膜。我回说,若不翻阅内容,我又如何能决定购买呢?他说:“不能,这是公司的规矩。”

上个月参加一项活动,在活动场所看到有书商摆摊位售卖各类书籍和文具。我看中其中两本书,有意翻看书本的内容,却发现每一本书都裹上一层塑胶膜。

我询问服务员是否可以撕掉塑胶膜,让我看一看内容。

驱动购买行为

服务员拒绝了!听到回复,我就带着略有不满的语气说:“请转告你的老板,如果他要卖书就必须允许客户翻看内容,否则就别期望客户只看封面就愿意买书。”说完我掉头就走。

他们明显不是站在客户的立场来销售,难怪当天购书的人不多。

这让我联想到一个鲜明的对比。最近我去中国张家界旅游,其中一个景点是凤凰古城,那里有很多售卖零食的小商贩。他们为了招徕生意,就安排员工站在店门前不断提供免费试吃。我们试吃了一些之后,也购买了好多包。这些小贩似乎很了解客户的心态,难怪门庭若市,生意好得不得了。

无论是门市零售或任何行业,如果没捉到客户的心,就难让客户光顾。商家需要明白,客户购买行为背后的心理驱动因素。仅仅展示商品的外表或强调规则而忽略客户的体验,往往会事倍功半。

在书摊的例子中,书商的目的是销售书籍,但他们忽略了一点:书本的内容才是吸引客户的核心。将书本用塑胶膜封装虽然可以防止书本被翻阅后损坏,但这种做法完全剥夺了客户选择的权利。

价值感的建立

客户购买一本书,不仅仅是因为封面好看或书名吸引,而是通过翻阅内容确定这本书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对于客户来说,这是一种价值感的建立过程。如果书商能允许客户试阅书籍的部分章节,即便不是整本书,至少也能让客户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这样才有可能转化为购买行为。

反观凤凰古城的零食摊贩,他们提供免费试吃,这个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双赢策略。试吃一方面可以打破客户与商品之间的陌生感,另一方面也让客户有机会感受商品的实际品质。

试吃后,即便客户当场没有购买,摊贩也获得了潜在口碑的传播。这种用心经营的方式不仅能赢得客户信任,还能促成更多的成交。

客户行为的核心驱动力是信任和认同。如果商家无法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只是僵化地执行所谓的“规矩”,这不仅是在限制客户的选择,更是在限制自己的销售机会。无论是书本销售还是零食销售,最终决定购买的都是客户,而客户的购买决策往往取决于他们对商品和服务的整体感受。

服务要满足需求

我们再回到服务员拒绝让我翻阅书籍的例子。他的回复暴露了两个问题:第一,缺乏灵活性,完全遵循公司规定,却忽视了客户的实际需求;第二,态度冷漠,未能从情感上与客户建立联结。

相比之下,凤凰古城的小贩不仅迎合了客户的需求,还通过热情的服务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这种服务态度让人倍感温暖,自然更愿意购买商品。

商家要想赢得客户,就需要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并提供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是建立信任和长期客户关系的基础。那些成功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懂得以客户为中心。即便是小到免费试吃这样的小细节,也能反映出商家的经营智慧。

优化销售方式

此外,商家还需要灵活调整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市场和客户群体。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需求都是明确表达出来的,更多时候,需要商家通过观察和互动来洞察。

以书商为例,他们完全可以在摆摊时提供少量展示样本供客户翻阅,而不是简单地用“规矩”去堵住客户的兴趣。同样,对于零售行业的其他商品,是否能增加客户的参与感、体验感,往往决定了最终的销售成果。

惟有站在客户的立场上,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让客户愿意支持你的产品和服务。客户是商家的生命线,失去了客户的信任和认同,再好的商品也只能堆积如山。希望所有商家都能从中得到启发,不断优化自己的销售方式,用真诚和用心赢得客户的心。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