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视频】基督墓园 珍贵历史永存

从百年墓园探槟城人的前世今生  系列4(完结篇) 

报道|黎添华

摄影/短片|林春龙、谢耀奕

|冠名赞助|“大马十大杰出青年”人道及志愿服务领导才干奖得主叶浍浍

槟城红毛路基督墓园,诉说着槟城过去两百三十多年来的故事。相信我,尽管墓园的亡灵早已安息主怀,但他们的墓碑却为槟城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让你一次过了解槟城人的前世今生。

打从英军中蔚威廉默里于1787长眠在槟城红毛路后,这里便有了英军长眠的印记。 

作为第一个安葬在红毛路墓园的英军,当年,他在1786年抵达槟城后,第二年便将自己的青春永驻在乔治市,却成了英军230年前到来的历史注脚,想想,这是原本身为驻守孟加拉军火库小兵的他始料不及的吧。 

这当然说不上什么小兵立大功,但却也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不少外国人曾在我国奉献了一生,哪怕当年他只有22岁。 

如今,威廉穆勒的墓碑已经找不到了,据说是当年被日军给炸毁了。但,他的故事却永恒在墓园的告示牌里,等你来与他相识。 

槟城开山鼻祖

当然,这里也少不了另一个著名的人物——法兰西斯莱特。这个被誉为开辟了槟城(槟榔屿)的英国人,一直是槟城人家喻户晓的名字,然而,其墓碑却低调得可怜,谦卑得可以。 

莱特的相关功绩只要网上查搜即有,这里不多阐述。倒令人惊讶的是,他选择了留在马来西亚,甚至葬在槟城。确实很难想象一代伟人可以与我们如此靠近,而看着这不起眼的墓碑,我是感慨的,尤其当年莱特就是死于疟疾的,对比这次的世纪疫情,特别令人伤寒。 

站在莱特的坟前默哀时,墓志铭上的日期让我发现,2020年的今天正是他280岁冥诞。然,20年后,谁又会为他的300岁冥诞做纪念呢? 

【拥有许多第一】

在拥有历史工作背景的墓园导游梁超明带领下,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的第一。 

首先,全马首盏路灯安装者胡腾巴赫的妻子,佛丽达胡腾巴赫就以22岁之龄长眠在这里。其墓碑以柱子形状示人,堪称园内最特别的墓碑,其中,断柱设计意味着英年早逝。 

胡腾兄弟在槟城经营船业,第一条槟城来往亚齐的航线就是由他们开设。他们也经营冰厂,而最伟大的莫过于在土库街(银行街)安装煤气路灯。此举,赢得当时政府颁发40年合约,让他们照明整个乔治市的街道。如今,当我们路过土库街时,或许都应该感怀这伟大的德国人。 

全马首家上市股票交易公司A.A.安东尼创办人安东尼阿拉顿的妻儿(麦克尔阿拉敦,及玛利亚珍)也埋在这里。不仅如此,这里也埋着槟城第一任总督菲利普邓达斯,以及相信是首批信奉基督教的华人。 

与上司不和自杀

这里也“住着”一位极为戏剧化的人物——槟城第一个自杀的人。在文献中发现,槟城第一个自杀的人不是当地人,而是一位名叫托马斯凯克威奇的人,而他自杀的理由是因为和上司不和。 

梁超明指出,凯克威奇曾是一名商人,之后在法庭出任署理注册官。不过,他也因为连串藐视法庭的行为而被吊销执照。 

没人了解当年他究竟经历了什么,唯一确定的是,他离开时年仅29岁。 

【太平天国的故事】

作为华人,对第一批信奉基督教的华裔自然特有情意结,尤其当中一个不起眼的墓碑,居然还与我同姓。

梁超明指出,园内的华人墓碑最早追溯到1860年,相信是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时逃来南洋的客籍基督徒。 

据了解,园内的华人墓碑原本纪录为三十多座,如今则只有12座较为完整的。 

当时,这群人在中国反清复明,如今却反而在马来西亚“永恒”了下来。看着墓碑上刻着“光绪”二字,身为华人心里不免惆怅起来。 

我的一位中国友人就在听闻槟城有太平天国起义的中国人,特约我二访这个墓园。对他而言,这是珍贵的记载,更让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华人在这片土地的过去。 

毕竟能深刻了解他的感觉,在速食文化的旅游生态下,壁画属于相机的、古迹属于商业的,而美食属于社交媒体账号的。唯有真实埋在黄土下的,才是真的,更是“活”的。 

【正义律师罗甘】

槟城人或许还有一个亡灵需要认识——“正义律师”罗甘。 

这位来自苏格兰的白人不仅是一位反对种族主义的律师,更是一位媒体人。他多次在报章撰写文章抨击英殖民政府,甚至为本地华裔与洋人大打官事。而为了纪念他,槟州法庭前更树立起的4女神石像,走进去看,其肖像就在下方。不说不知,他的妻子还是华人呢。 

命名印度尼西亚

值得一提,喜欢旅游的他经常在周游列国后撰写游记,而反对殖民主义的他就因为不满印尼被冠上“荷兰东印度群岛”,因此特在游记上将之命名“Indonesia”(印度尼西亚)。这也是“印度尼西亚”首次在历史上出现的经过。 

据了解,这篇游记当年投在伦敦,而印尼在争取独立时就用了这个名字。 

我没去在意这段历史究竟多符合事实,毕竟随着年纪渐长,已是发现历史与事实往往只是撰写者在诠释上的各别演绎,尤其拥有话语权的往往是位高权重者。我感兴趣的是,两百三十多年多年前就有人反对种族主义,这对我国而言,是多么珍贵的一段基础。两百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有更平等吗? 我们是否更进步了? 九泉下的罗甘,应该很想知道……我想。 

【住了许多传奇人物】

其实,红毛路的墓园还住了许多传奇人物,比如著名的大地主大卫布朗、百年名校大英义学创办人罗伯特斯珀克哈钦,以及电影《安娜与国王》中安娜的丈夫托马斯里奥诺文斯等……显然的,红毛路墓园不仅因为其230年的历史而闻名,更因为里头丰富精彩的故事而显得珍贵。这简直是槟城的历史缩影。 

根据英国档案局资料显示,这个墓园其实共有两千多人埋在里头,当中计有英国、美国、中国、澳洲、法国、德国、爱尔兰、苏格兰以及亚美尼亚人。 

遗憾的是,二战时日军炸弹摧毁了墓园的一部分,以致当局在2013年收集资料时仅找到459个墓碑,而其中432个坟墓保持不动。 

隐藏着故事

看着墓园空旷的草坪,不禁好奇,其余的1600多个墓碑究竟是谁?会不会有更重要的人物?谁又在历史中被消失得一干二净了?或许,这个永远得不到的答案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眼下更关键的是,这块曾差点被拿来发展的墓园,如何让更多人发掘与珍惜。 

如今,这个极具欧洲风格的墓园成了大家拍摄婚纱照片的热门地点,但很少人会在意其更珍贵的故事。在撰写这故事前,我更被负责推广槟州旅游的官联机构告知,这个课题只有洋人喜欢,华人基于忌讳,所以中文报报道墓园事迹的意义不大。 

然而,每次路过这安谧的百年墓园时,这里的恬静似乎夹带着许多的故事,随风飘入耳际,要你听见,要我报道。 

结语: 

他们知道你会来

每个墓园都是时代注脚,每个墓碑,也有都着自己的故事。尽管这些早已安息主怀的百年孤魂,或许不是地道的大马人,但他们却都在这里或缔造出辉煌,或留下了传奇,让槟城展现出深厚的历史底蕴。 

指尖停留在键盘的这一刻,渐渐有感,百年墓碑也许是命中注定被保存下来的,因为他们早在230年前就是知道,一天你会看到这篇报道,更会来这里听听他们的故事的,了解一段槟城人的前世今生。一段属于大马人的故事。 

下回造访槟城,不妨走一趟这里的百年墓园吧!当乔治市的古迹没有了灵魂,当冰冷的壁画试图篡改老城的回忆之际,墓园或许是最好的方式,让你以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槟城这个地方。 

反应

 

言论

曾志伟的加减法/黎添华

有时候我在想,很多人会活得痛苦,都是因为我们只会对别人做加法,却只会对自己做减法。这样情况,发生在职场、发生在政坛,更发生在我们生活上的方方面面。

退选香港小姐的林泳怡爆出自己当年在参选时被曾志伟要求减肥,而后者在接受访问时也坦言曾劝人减肥,甚至退选。

如果说,社会尝试将美的定义标准化、狭隘化,那么这个“瘦就是美”的观念,则被媒体进一步固化。于是,更多人进行魔鬼式减肥,为的不是健康,而是大家所谓“美”的标准;然后,肉感的女士就可能与“港姐”无缘,从此不被列入美的行列。

西方逐渐打破旧条框

有趣的是,曾志伟并不是纤瘦的艺人,若套用社会一般对男艺人的审美而言,他的样貌、高度、体型也不符合标准。显然的,他只会对别人做加法,而从未对自己做加法。

我们都在对别人有要求、有期待,但却不把这些要求放在自己的身上,就算放在自己身上也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别人的眼光。

最近因为《小美人鱼》而看到海莉贝丽9年前翻唱碧昂丝的《Pretty Hurt》这首歌,发现西方世界正逐渐打破许多旧有的条条框框,但,我们呢? 我们还困在某一种狭隘的观念里头吗?我们就只能美在别人的眼里吗?

今天起,就别再对别人做加法,而自己就只做减法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