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彼岸

“心”的释义

明言吉语 :明吉法师(《观音世界》创办人)

虽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心”(梵文:Hrdaya),原文为心脏,与意识心(巴利语:Citta)不同,但是,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心”指的却不是我们身体内的心脏,而是引申为心要或核心的意思。

因此,我们可以说“心经”经题的“心”是指“核心”的意思,即是指这部经代表般若思想的扼要,精简阐述五蕴、三科(蕴处界)、四谛、十二因缘等都是空性的佛教核心义理。

从天台祖师提出的“五时说法”:“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年”,可见佛陀宣说般若的时间最长,由此可见,般若的重要性。

又在大乘佛法中,大智度论有曰“般若是三世佛母”,更阐明了般若是大乘佛法的核心,而短短260个字的《心经》则是600卷《大般若经》的核心,可说是佛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经”含4种意

经,译音是修多罗(梵语Sutra),在古人的记录提到“此云“契经”,又云线,乃贯穿摄持的意思。以下为“经”详细之解说:

又“经”有“贯、摄、常、法”4种含意。

“贯”是指佛所说的经,前后的道理相贯,事理也是相贯,事理不二。

“摄”,有摄持的意思,即摄受上根、中根、下根的众生。

“恒”,表示恒常不变,无论过去、现在、未来,或是在任何环境,这个道理都是实实在在的,这与世间上相对,可以被推翻的道理不一样。

“法”为一切世间所尊重,所以“经”又称为“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根机。中国人也把圣贤的言教称为“经”,所以,有“四书五经”之说,而佛教基本上,是把佛陀的教法或认同的说法称为“经”。

反应

 

登彼岸

善心从小开始/明吉法师

明言吉语 :明吉法师(《观音世界》创办人)

虽然,学佛要懂得止恶行善,但是止恶行善不应该只是在学佛后才开始,而是要在从小就开始培养。特别是小时候,童心比较单纯,容易种下善根的种子,培养行善的习惯。

回顾我乐于布施行善的习惯,可以追溯到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我大概五、六岁时,有一位陌生的阿姨(她跟家人有来往,只是我未曾见过)带着她年幼的孩子来到家里。原来她的孩子患上了心瓣有孔的疾病,需要一大笔钱来进行手术。

记得早年的医学不昌明,人民的收入不高,也没有医疗保险的服务,因此,一旦患上重病,无力支付医药费的话,可能就需要向亲友,乃至社会善心人士寻求帮助了。

这位阿姨的家境只是一般,一天三餐已经不容易了,哪还有这么多钱给孩子治病呢?为了治疗孩子,她只好厚着脸皮向诸位亲朋好友募捐或借钱了。

扑满的钱全部捐出

家人都很同情他们,于是纷纷慷慨解囊,尽一份绵力,这时候,他们跟我开玩笑说:“你要不要捐钱给小弟弟医病啊?”当时,我其实也似懂非懂,不过,觉得捐钱给小弟弟医病是一件好事,于是,我就把自己的扑满拿出来,把钱全部捐出。家人看到我的行为非常高兴,都称赞我懂事。

因为有这样的事情以后,每当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时,我都乐意和他们结缘,与此同时,我也深深的体会到“助人为快乐之本”的意义。我分享这段经历的原意不是显示自己的善行,而是想鼓励父母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开始培养他们的善心,让他们有行善的习惯。与其担心孩子会学坏,不如先教会他们懂得行善做好事,因为拥有善心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自然会朝向善的方向走,而减少了走上歧途的机率。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