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南洋文艺】平凡的我

文:王莉萱

没有亮丽的外表、没有足够挥霍的资本,除了我爸妈,没有人能一直喜欢我三五年,惊艳不了谁的时光,也温柔不了谁的岁月,但我默默的努力,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主角。

我毫不起眼,时常戴着厚厚地眼镜,长相平凡,成绩一般,人群里不能再平凡的我。永远都不是别人家的孩子,很少得过第一名,有些不太合群,但也是父母的宝贝。

我的父母不是每顿都给我山珍海味,但也不让我饿肚子;我的父母买不着名牌衣服,但也不让我冻着。这一生的浪漫与宠溺,一定要给父母留一份。我想要的东西没有太多,也就是成为父母的骄傲、光荣。

在班上孤独的我竟然也会羡慕四周围同学的打闹。不追星、不追剧、不打游戏,这可能就是和同学之间的间隔吧!偶尔也庆幸自己独处,可能是性格问题吧,总是不能融入她们的世界。与其低质量的社交,我更喜欢高质量的独处。

独来独往

我喜欢呆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各科科目的笔记,偶尔听听歌,写写故事或画漫画。下课时,独自去食堂吃饭,独来独往的。空闲时,去图书馆看书学习。放学就自己步行回家。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

偶尔也会约两三个朋友去逛街,但我其实并不喜欢逛街,我不喜欢呆在人多的地方,因为会显得我不自在。平时的我,都是低着头,提着笔创作故事。写作文成了我的兴趣之一。

喜欢写日记、做手帐、弹尤克里里,也热爱园艺。遇见喜欢的枯叶会捡起来收集,要不然就是制作书签,可能在别人的眼里是很怪僻,与众不同,但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呢?

慢慢成长的我时不时都在想,成年人的世界有那么的虚伪吗?往往的那份单纯美好都会被埋没在岁月里吗?我慢慢变得独立自主、有主见,也希望在未来的某天能带着父母到远方去旅行。正因为小学时习惯了独处,才能换来今天的独立自主。

我就是我,一个平凡的我。

反应

 

商余

烘培的乐趣

文/王莉萱

我总有许多愿望,对任何事情都感到好奇、就连做什么事情都三分钟热度。

那时候一下想当时装设计师,让模特穿上我所设计的服装,走时装秀;忽然间又想当医生,在关键时刻坚守岗位、救死扶伤;当然烘培师也不例外。我想,可能是受动漫关系的印象吧?

幼时,有部动漫作品《梦色蛋糕师》,主角和我很相似,对各式各样的甜品充满深深的喜爱和眷恋。每当看见主角和同伴们分工合作地完成一道甜点时,主角的满意的笑容,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是我无法体会到的。因此,我总会将自己代入主角身上。

人生第一种甜品

终于,有机会接触烘培了。初次接触烘培,是在佛学班。每逢周日,外婆总带着我到寺庙做义工。记得某次,为了庆祝卫塞节,外婆计划在义卖会上卖素蛋糕。

我有幸参与这项活动,虽然过程手忙脚乱的,但起码学习的过程中是快乐,有个不可小觑的成就感。在外婆的细心指导下,我才完成了人生的第一种甜品。

那时候才意识到,原来无蛋、无奶、无牛油的纯素蛋糕也能如戚风般松软,此外也比普通蛋糕健康多了。素蛋糕的存在,打破了没有蛋的蛋糕就不好吃的传统,同时也为对鸡蛋过敏的蛋糕爱好者、素食者提供了便利。

产生浓厚兴趣

之后,疫情肆虐全球,为了解闷,才开始学习烘培。渐渐地,我对烘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在网络上关注了许多烘培博主,学习关于烘培的技巧,可是烘培这种东西,光是用眼睛看是不够的,即使能把所有甜点的做法倒背如流,却不实行,也无法了解自己的程度所在,最重要的是去动手才能使自己的水平更上层楼。

除了蛋糕、饼干,我也有试着烘面包,不过很可惜,都以失败告终。但我也不气馁,还是继续研究食谱,检讨是自己的材料没买对还是放进烤箱烘焙的时间不足够。跟着小红书学烘培,终于成功了第一款面包——云朵面包。顾名思义,外表如云朵般松软,给人一种轻柔奶酥的感觉。

将热爱事做到极致

为什么会喜欢烘培?

烘培是我快乐的泉源,看着怀着自信研究出来的甜品,给大家吃得都满心欢喜,自己也心满意足。把热爱的事做到极致,便成了价值。与其在家无所事事,倒不如把这些时间花在去厨房静候一炉的面包的诞生,让心安静下来。

一份美食、精心选材、烘培、摆设,每一步过程都体验着烘培的乐趣。对于多数烘培爱好者而言,烘培更像一种浪漫且细腻的旅行,慢慢地摸索,从细微之处可以发现惊喜。

例如在周末时,做个鸡蛋仔,缓解一下这周的疲惫和烦恼,无可否认,烘培真得有超强的治愈感。把情感投入到食材中,手忙脚乱地解锁过程,眼睛时不时盯着配方,耐心地计算时间,直到烤箱计时器想起,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烘培,是喜欢的事情。

在平凡的日子里做喜欢的事,是一种简单的享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