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新加坡重要华文作家及文化奖得主 英培安逝世

(新加坡10日讯)新加坡重要华文作家及文化奖得主英培安今天下午1时35分因病去世,享年74岁。

英培安出生于1947年1月26日,还有16天就是他的生日。

英培安在2007年被诊断罹患前列腺癌,由于病情已达第4期,医生无法动手术,但他还是以过人的意志力,定期复诊,一路对抗顽疾。近25万字的长篇小说《画室》即是他在罹患前列腺癌及被官司缠身时,用四年时间完成的长篇。不幸英培安又于2015年被诊断患有大肠癌,这回动手术切除了一段大肠。

英培安的妻子吴明珠说,去年5月,英培安又感身体不适,检查过后发现是胰脏癌,手术过后血糖高低不定,胃口也不好,血糖过低时会变得神志不清,曾经因此由救护车紧急送院。

创作量可观

出版20余部作品

英培安可说是新加坡文坛不多见的多面手,且创作量可观,先后出版20余部作品,包括诗集、小说、戏剧、杂文集及评论集。

英培安自1960年代,还在读中学时即开始创作,最初写现代诗,七八十年代曾以笔名“孔大山”写了不少风格犀利,针砭时弊的杂文。1980年代末以来,他致力于长篇小说创作,第一部长篇作品《一个像我这样的男人》发表于1986年。近十余年来,作为全职作家的英培安,每隔三几年就出版一本长篇小说,而且每一部作品都获得肯定。

英培安为2003年文化奖得主,2013年任南洋理工大学首届驻校作家,同年10月获颁东南亚文学奖。2018年作家节向英培安致敬,并与艺术之家策划了特别展览:“英培安:自省与自觉”,介绍英培安生平和作品。英培安已出版作品近30种,小说《一个像我这样的男人》获1987/88年书籍奖,《骚动》获2004年新加坡文学奖,《我与我自己的二三事》获《亚洲周刊》选为2006年中文十大小说,并获2008年新加坡文学奖,《画室》获《亚洲周刊》选为2011年中文十大小说,并获2012年新加坡文学奖。《戏服》获《亚洲周刊》选为2015年十大中文小说。英培安的小说大多有英译本。《画室》于2013年10月出版意大利文译本,2017年改编成舞台剧,作为该年新加坡国际艺术节的开幕演出。英培安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2019年出版的《黄昏的颜色》,诗集《石头》则于2020年问世。两部作品都获选“早报书选”。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新加坡作家英培安 文坛少见多面手

报道:沈媛

新加坡作家英培安癌症逝世,终年73岁。他作品逾25本,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文笔辛辣。70年代曾坐牢,但当局没有查出罪证,后颁奖给他平反。他有3部小说曾先后获选为《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小说。

顶着一头雪白短发,与同样白发的妻子吴明珠出入文学活动场合,是英培安最为人熟悉的形象,而置身狭窄书架间,孤影守在市区小书店里自顾看书,则是狮城华文书友记忆最深刻的作家剪影。

新加坡华文文学界最具分量的作家英培安在74岁生日前16天(1月10日),不敌癌症去世。

当地中英文媒体均大篇幅报道,除了因为他曾几度荣获新加坡官方文学奖及文化奖,也因为他的创作无论品质或数量均在狮城无出其右者。

他的妻子吴明珠是其中一个将他多部作品翻成英文的翻译家,这有助于新加坡广大英语读者了解他的成就。2011年写成的《画室》甚至有意大利文版本。

但文学上的成就在阅读人口稀少的新加坡,并未带来实质利益,英培安始终住在新加坡中部一间组屋里,过着平凡生活,2014年以前,一直在经营的小书店维持不易。

专栏文字针砭时弊

《联合早报》以“文坛少见多面手”形容英培安的创作能力。70年代尤其是英培安创作力勃发的时期,受台湾文学影响,除了现代诗,也在报章写专栏,办文学和思想杂志,又在当时听众极广的有线电台丽的呼声创作和演出广播剧,《大山与培培》由当时知名广播人徐惠民与颜贵娟播讲,以幽默风格呈现环境剧,是今日讲华语中老年人的共同记忆。以孔大山为笔名,则是有意带着戏谑地与孔丘别苗头。

他在报章上的专栏文字针砭时弊,在保守的政治氛围中算辛辣,不时令人捏把冷汗,但也因而广受欢迎。

取名草根书室的书店在1975年成立,在读书风气兴盛的年代,往来者不少,其中有李光耀政府盯梢的左派人物经常出入,英培安终于被牵连逮捕,但当局始终查不出他有问题,又碍于面子不能立刻放人,于是一个月拖过一个月的关下去,其中几次糊弄他说要放人,带他到监狱门外,又抓回去,说上级不放人。

就这样耍弄了几个月,才终于放他出去,继续盯梢。这是他人生第一次的无妄之灾。

就在他出狱后被一些朋友敬而远之之际,官方在1987年颁了书籍奖给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个像我这样的男人》,或不免带有委婉“平反”、承认官方错误的意味。其实创作实力才是英培安备受肯定的关键。

那之后,他每隔几年就写出一部长篇小说,其中《我和我自己的二三事》、《画室》、《戏服》还先后被《亚洲周刊》选为年度十大中文小说。

他所有各类作品总量约25种,也被翻译成马来文、荷兰文等,这在狮城文坛几乎无人能及。

描绘当时社会面貌

英培安小说多写他那个时代新马社会的面貌与个人命运。

《骚动》写五六十年代一群左倾青年在政治与情欲中,如何经历幻灭和挫折走到中年。《一个像我这样的男人》则以自己为原型,写男人内心世界与情欲,在当时的新加坡文坛都属突破。《戏服》的时间背景拉得最长,从1930年代到1980年代,讲述广东来的孩子投入戏班后的人生,随着戏班没落一步步走向幻灭。

《画室》受到的关注最大,写的是几个艺术家在艺术、婚姻、生活和政治上的历程,有浓烈孤独感。但书中特别引起读者注意的是其中一个相对负面的画家形象,据说是当地极富盛名的艺术家。

英培安将2005年的一桩官司视为人生第二场无妄之灾,他被当地知名艺术家陈瑞献控告诽谤,官司缠讼7年,在2012年被判赔偿1万新元(约7500美元)给陈。

这期间他在2007年被诊断前列腺癌第4期,其后几年又陆续得大肠癌和胰脏癌。但他仍持续写出重要作品,同时给予很多年轻作者鼓励与支持。

曾坐牢靠写稿过日子

英培安在1980年代的牢狱之灾后,一度搬到香港住了1年,靠着给几家报章写稿过日子,回国后带着香港二楼书店的经验再度开设草根书室。

基于健康问题,也想继续专心写作,他在2014年机缘巧合下,将草根书室的招牌转给新马3个后辈,随后又辅助一直跟随自己的大马员工陈婉菁在原来书店旁开设一家城市书房,以自己的作品支持。

就这样,他一生经营一家书店的心血,开出了新加坡2朵独立书店的花。

香港出版品多元的立场,对英培安刺激很大,结合自己的牢狱经验,他曾在《明报》的访谈中,以很大篇幅表述自己对自由,以及追求民主自由和公平正义的看法,这在狮城文化界相当罕见(《英培安:自由对一个城市很重要》)。

基于这一理念,他在2015年新加坡选举期间,也慨然录了一段影片,支持新加坡民主党领袖徐顺全,这又是当地文化界少见的一幕。

作家黄凯德这么形容英培安:“英培安恐怕是学不来的,这一生如此纯粹的坚持和志气,可能已经是这个地方的绝笔。”

学者作家陈志锐则以诗描述他心目中的英培安:“顽固却顽强/你是穿越石缝之光/用每一颗字粒照亮已然黯淡的文坛/用你独一无二的手术台/为不公开刀/为虚伪/脱去戏服/坚持如草根的生命力/即使无根亦要拨弦/画室里/画与被画都是日常/都是生活/像你这样一个男子/当叫男子汉矣/自此黄昏没了颜色/而石头/却已成了大山。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