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大马华人独有的年饼

好吃能做|白丽凌

疫情肆虐一年后,我们在仍需互相隔离的状态下,迎来华人最重要的节日——农历新年。这本是飞燕归巢、游子回家的季节,如今因为病毒大流行的阻隔,我和娘家亲人便无法团聚。虽说平日里我们都有视频通话,可科技的进步,毕竟无法取代情感的需求。

视频里,妈妈对我说:“快过年了,又要准备炸芽菇饼喽。”

一听“芽菇饼”3个字,我的思乡情怀立马上升到诗词的境界:“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啊,我们这一代人,哪个不是在炸芽菇饼声中成长?那种略带点苦味的香脆薄片,送进嘴里就难以停口。我就是这样,记忆里总有“啵、啵”的脆响声。

尽管暂时吃不到妈妈炸的芽菇饼,但话题一开,还是收不住嘴。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炸芽菇饼吧。

大马华人独有美食

春节期间炸芽菇饼,可以说是我们马来西亚华人独有的美食时尚。说是时尚,因为早在30年前,这道美食还根本没什么人知道。它既不是从故乡引入的地方传统食品,也不是某家食品厂生产的特色零嘴。也许没人知道炸芽菇饼是谁最先发明的,总之,有人炸了之后,很快就在我们华人社区当中流行起来。我妈妈,可以说算得上是较早懂得炸芽菇饼的一代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妈妈曾在一家线厂打工,车间里有位大姐,春节期间会带一些炸芽菇饼回厂分给大家品尝。据妈妈回忆,那时候,炸芽菇饼可珍贵了,大家只分得三两片来吃。妈妈觉得很好吃,光吃那几片很吊瘾,就提出要跟她学习,回家自己做。

那个时候,炸芽菇饼可以说是一个新鲜玩意,市面上根本没得卖。

妈妈当时说,那位大姐平日在家就有炸薯片的习惯。有一天,她在巴刹里买到一包芽菇,可能出于好奇,或者炸零食的天才本能,想起要试试炸芽菇片会有怎样的味道,于是,就有了后来我妈妈学做的故事。

加入批发销售行列

起初,妈妈只在家里炸给家里人品尝。我和妹妹(当年只有15、16岁)吃过之后,就动了推广进市场的念头。特别是妹妹,还是高中生,意气风发,跃跃欲试。她首先向同学、朋友,还有业余打工的同事推广,效果非常理想,每年都能赚到了一笔额外的过年“利是”。后来,我也加入到批发、销售行列,直接向肉干铺大批出货。

当时,妈妈、爸爸开始忙得不可开交,而叔公、叔婆也协助帮忙。不多久,左邻右舍都开了油锅,吉隆坡也在那4、5年间,开始“热”了起来。

如今,炸芽菇饼已不稀奇,几乎家家都会炸,人人都爱吃。市面上也供应充足,到哪儿都有得卖。

那时候,我们的定价标准,可以说一直被沿用至今。虽然,见过不少人试图低价竞争,但售价还是公认的要比薯片贵一些。这是因为炸芽菇饼是一份劳心劳力、很辛苦的体力活,难用机器替代;加上这道零食的季节性很强,原材料又完全依赖进口,因而成本自然要薯片高。

保留根芽即刨即炸

好了,简单介绍妈妈怎么制作吧!整体上讲,大家做法都是大同小异。芽菇首先要洗净,削皮,但最重要是保留芽菇顶上的那根芽,因为炸的时候,就靠用手指捻着这根芽,将芽菇在刀片上推,直接让刨出来的薄片,落进滚烫的油锅里。

芽菇必须即刨(成薄片)即炸。但如果批量生产,一下子无法将大量芽菇预先削皮的话,可以先削好一批,装进塑胶袋,存入冰箱。炸的时候,再拿出来刨片就是了。

炸时,先开猛火滚油,再根据油锅的大小,适当调整火候至中或低,注意不要太小火,会炸不透;也不要太大火,免得炸黑。

近10来年,由于妈妈年事已高,早已“金盆洗手”,不再炸来卖了。不过,少量地炸给亲朋好友品尝,她每年都在坚持。

今年,我们虽不能互相走访,然而妈妈的心意却无法被阻隔。爸爸在视频里说:“明天去寄几罐给你们吃。”

反应

 

优生活

【南视界】自制年饼喜迎春

农历新年除了最重视的团圆饭,年饼更是应节不可或缺的年货,总觉得要吃年饼才像过年。

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几乎家家户户都忙着制作年饼,或到市场选购年饼。

鸡蛋夹饼(Kuih Kapit)是新年传统糕点。端坐碳炉前不断翻转烙饼工具,长炳圆形金属烙模紧紧夹起,夹出饼的初形。取出饼块后,趁热折起,第一折成半圆形,第二折成扇状形,放着待晾即可。

芽菇饼的做法更简单。芽菇洗干净后,削成薄片,放入油锅里炸熟,然后撒上一些盐,等风吹冷后装在塑胶罐子里。

蜜蜂窝饼口感酥脆可口,让人一口接一口。米浆搅拌均匀及过滤后,放入蜂窝饼模沾上米浆,再将蜂窝饼模放入热油内炸至成型,脱模及金黄色即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